童年的發現教案及反思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九歲的時候通過思考、觀察,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童年的發現》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童年的發現》教案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聯絡實際、激趣匯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常回憶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評價,那麼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麼事呢?***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4***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生: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

  ***1***“我”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

  生:作者發現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髮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3、細讀體會童年祕密的發現過程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並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4、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個祕密的,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祕密的小事。

  6、體味作者祕密被證實後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祕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7、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五、總結交流開放拓展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於探究和想象,並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麼啟發?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後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善於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3、學生聯絡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師:童年的發現,儘管有時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就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六、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啟示:善於觀察,大膽發現

  《童年的發現》反思1

  這篇課文我認真地讀了三遍,我的興趣點集中在“進化論”和“胚胎髮育規律”上,總是想著:小時候關於飛行的夢是不是真的與人類進化過程中“鳥”有關?母腹中的胎兒怎樣再現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於是我上網查找了胎兒發育過程的相關資料,閱讀了進化論的相關內容。作者童年天真可愛,愛尋根究底的形象躍然紙上,我發現課文的語言是那麼幽默,那麼富有童趣。

  那麼,孩子們的閱讀理解過程會是怎樣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學生閱讀課文,他們覺得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時又和我一樣,對“胚胎髮育規律、進化論” 等問題充滿了好疑惑與好奇。於是我思考,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怎樣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樣把課文的理解與語言的感悟融為一體?最後,按照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以“發現”為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主動探究,養成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閱讀,滿足學生興趣,初步瞭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以“形象”感悟為線索,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的語言,體會費奧多羅夫童年天真可愛的形象,享受童年發現的快樂。讀通了課文,理解了字詞和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學得紮實到位。通過對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賞了課文的語言特色,通過模仿課文說自己童年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做到了語言文字訓練。

  《童年的發現》反思2

  《童年的發現》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絡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但因為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

  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在課上我就想應該對學生們進行一下關於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統一指導。由此,我也想到了閱讀教學中能不能定期地利用一些適合的課文進行一些主題性研究呢?例如本課中的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包括詳細指導到組內該如何進行討論,討論後又該如何進行彙報;再例如講讀課文的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該怎樣進行朗讀感悟,包括朗讀到底有哪幾種形式,分別該怎樣地表現,讀完並感悟之後,該如何向老師和同學進行彙報,是按順序彙報還是抓重點詞語彙報,抓重點詞語彙報又該分幾步等等問題的指導。因為學生的訓練要有“素”,這個“素”,就是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素養,它恰恰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最終目標啊。它來自於我們平時的每節課堂的每個施教時機。作為“平實”的課堂,相對於“課堂氣氛”“環環相扣”“走完教案”這些堂皇的標準先放一放,把我們執教的重心放低一些,再低一些,讓它最大限度地貼近我們的教學物件,我們應該不管有沒有人聽課,不管還有什麼重要的環節,要好好抓住一個個這樣的訓練機會,針對我們的教學目標,使出全身力氣,才能最終收穫教學的果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