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六課黃河頌預習教案

  黃河頌是初一年級語文的第六課,那麼這篇文章會怎樣描述黃河呢?想知道的話,同學們可以提前預習。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巔***dian1*** 澎湃***peng1 pai4*** 狂瀾***lan2*** 屏障***zhang4*** 哺育***bu3*** 體魄***po4*** 滋長***zi1***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生詞:

  ***1***巔:山頂。

  ***2***澎湃:本課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3***狂瀾:本課指巨大的波浪,猛烈的潮流。

  ***4***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多指山嶺、島嶼等***。

  ***5***哺育:餵養,也比喻培養。

  ***6***體魄:體格和精力。

  ***7***滋長:生長;產生***多用於抽象的事物***。

  3.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詞,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27年在中學時代即參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輟學,曾做過學徒、店員和小學教師。1936年抵達上海蔘加抗日救亡運動並從事進步文藝活動。1935年8月創作<五月的鮮花>歌詞,以其深懷憂患與憤恨,體現濃郁深沉的抒情氣息廣為傳唱。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黃河大合唱》共有8個樂章。1.《黃河船伕曲》2.《黃河頌》3.《黃河之水天上來》4.《黃河對口曲》5.《黃水謠》6.《黃河怨》7.《保衛黃河》8.《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象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

  2.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第二課時

  三、正課

  1.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範讀。***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3***學生齊讀。

  朗讀指導:<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詩人光未然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因此,朗讀時要讀得熱情悲壯,讀出黃河滾滾奔流的氣勢,讀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同仇敵愾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

  2.質疑: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表達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討論並歸納:關鍵詞是“頌”,表達作者對黃河的讚美。

  3.質疑:課文的第一節是朗誦詞,是作品的序曲部分,這部分開宗明義地說出了“歌頌黃河”的主題,請同學們歸納作者歌頌黃河的什麼?

  討論並歸納:歌頌黃河的英雄氣魄,歌頌黃河所表現的我們中華民族偉大而堅強的精神。

  4.質疑:課文的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詩人從哪些方面讚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討論並歸納:從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點以及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三個方面讚美。

  5.質疑:詩人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感情?

  討論並歸納: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祖國。

  6.質疑:課文第二節主要是“頌黃河”,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討論並歸納:望。

  7.質疑:“望”字管到哪裡?“望”的內容是什麼?怎麼描寫的?

  討論並歸納:管到“劈成南北兩面”。“望”的內容有遠鏡頭全景——黃河滾滾,奔向東南;有近鏡頭特點——“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收回俯瞰全景——“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8.質疑:歌詞中“頌黃河”部分反覆出現“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討論並歸納:“啊!黃河!”反覆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

  9.質疑: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討論並歸納:

  ***1***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暗喻***,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

  ***2***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為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的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精神上的萬里長城。這是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的。

  10.質疑: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萬千條鐵的臂膀”?

  討論並歸納:這是一個比喻句***暗喻***,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這是從表面上理解。從深層理解,黃河如一個巨人,“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1.質疑:《黃河頌》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1***音節美。歌詞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錯落有致。在用韻上隔句押韻,構成自然和諧的韻律。

  ***2***畫面美。歌詞十分注意刻畫黃河的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讀者面前展現出巨集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1

  12.質疑: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抒胸臆,風格豪邁,有些詩借物抒情,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討論並歸納:本詩屬於直抒胸臆,風格豪邁之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巨集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強烈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

  舉例:***1***雄渾豪邁類:王之渙《登鸛雀樓》、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委婉含蓄類:何其芳《秋天》、郭沫若《靜夜》

  13.再次朗讀課文。

  四、小結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詩歌歌頌黃河的英雄氣魄,就是歌頌我們中華民族偉大而堅強的精神。

  五、板書

  序曲一主體一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一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