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的學習技巧有哪些

  客觀地說,語文作為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基礎性學科,想要學好是不容易。它體系博大內容浩繁,融思想、知識與藝術為一體,需逐步培訓良好的感知與接受能力,在考查時和課本的聯絡相對少一點,經常使學生感覺沒有“抓頭”。但作為中學階段的一般性學習,需要的是紮實的文字、語言功底,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順暢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而達此目的,應該說是不太困難的,是有規律可循的。

  

  1、堅持閱讀

  高考語文的考查越來越從知識性考查轉向能力性考查,僅僅靠記住幾個字音詞語是不能應對高考的。語文學習的大量實踐都充分證明,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極好途徑。一位四川的語文高考狀元介紹自己的語文成功經驗時說:“要廣泛涉獵,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僅僅侷限於課堂上的一點點東西是不夠的,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在閱讀中不知不覺潛移默化而成的。”提高語文能力,只讀課本和只做選擇題目絕非是正確的渠道,只有多讀,方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基礎很重要,我們要不遺餘力地去掌握;拓展閱讀,同樣不可忽視。它們就像車的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在語文的海洋上駕輕就熟,隨心所欲。來到高中,同學們的生活被侷限在狹小的圈子裡,這非常不利於語文的學習,我們只有通過閱讀來彌補我們生活的不豐富,拓寬我們的生活領域,閱讀讓我們見多識廣,企業改革,下崗分流,環境保護,西部開發,素質教育,農民負擔,升學就業……這些活生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進入我們的視野。高考作文考查的是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閱讀既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有可以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但要注意,閱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很多同學喜歡上閱讀課,往往是因為閱讀課輕鬆自由,他們或是為了誘人的故事情節而讀,或是為了消遣獵奇而讀,惟獨不是為了學習借鑑而讀,讀得輕鬆自在,一節課下來,還意猶未盡。我們反對功利性的閱讀,但在高中三年的有限的閱讀時間裡,我們必須講究閱讀的功利,沒有明確目的的毫無功利的閱讀,對高中三年語文學習來說是太過奢侈了。因此,我們要為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而讀,要為積累寫作材料而讀,要為學習優美的語言而讀,要為借鑑篇章結構而讀。以高考作文為例,閱卷者喜歡的是楊貴妃而不是趙飛燕,他們欣賞那些旁徵博引、材料豐富、技法多變、語言厚重、流淌著文化的作文,這都是閱讀所能給我們的。

  2、 堅持背誦

  上語文早自習,同學們一定要堅持背誦,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經典語段,一定不遺餘力地背誦,特別是文言文,文言文就是在朗讀和背誦中學習,千萬不要把背誦的任務都留在高三,高三你想背的時候,就往往沒有充足的時間背了,這是往屆同學的教訓。除了背誦課本內容之外,背誦還要與閱讀相結合,閱讀課上積累的好的語段、好的素材、好的觀點,每天堅持抽出10分鐘背一背,我們計算一下,如果每天我們堅持背誦100字的內容,三年下來就是十萬多字,巴金以背誦近22萬字《古文觀止》作底,成就一代文學大使,難道我們不能以其二分之一的量成就一篇高考作文嗎?況且,我們背誦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高考,郭沫若說過,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它會漫漫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財富了,它會化為血肉,化為靈魂。讀書多的人,具有非同一般的氣質和風範,希望同學們都成為有良好氣質修養的人。

  3、 堅持練筆

  寫作是一種技能,它不是一種知識,知識可以教給,而技能只能在實踐中去練習。老師樂此不疲地講什麼“記敘文六要素”、“議論文三要素”,什麼開頭結尾的多少種方法,同學們就能寫出好文章嗎?顯然不能!魯迅曾說:“文章應該怎樣寫,我說不出,那些素有定評的作品中,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寫作技能是在閱讀和練習中摸索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在練筆中逐漸提高寫作技能。隨筆是聯絡課外閱讀、生活觀察和課外練筆的最好方式。寫隨筆是一種釋放,釋放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有一學生寫到:“說說自己心裡的話,寫寫自己的真實感受,雖然沒有壯志豪情,沒有婉轉動聽,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有的是真情實感。不單單為寫文章而寫文章,更是在不斷地總結自己,鼓勵自己,啟發自己。寫一件小事,寫著寫著就悟出一個道理,雖然沒有劉墉那般獨到見解,但畢竟是自己悟出來的,同時讓自己的心靈深處有另一番天空。”隨筆是同學們自由創造的園地,這裡沒有老師的硬性規定,這裡是我們青春勃發、五花八門、擁擠喧囂的一塊話語天地;這裡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熔鑄古今、筆下生花的一處所在。有的學生在隨筆中寫到;“通過寫隨筆,我也發覺了自己的成長,不僅是寫作上的,還有思想上的。以前寫文章總是很拘謹,現在寫多了,才知道寫隨筆是非常自由愉快的事。”許多學生有著這樣一種錯誤的共識:語文多讀少讀一個樣,多寫少寫一個樣,在語文這門課上費熱情、下工夫,不值。多讀多寫,是否一定能提高語文成績,已有公論。但如果我們僅把它理解成一架登上高考堡壘的雲梯,那就失去了語文學習的意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曾多次指出,每個人都應當“能寫一手好文章,這是一種有教養的標誌,一種人生的優雅之舉,一種做人應有的風範。”曹教授把寫作的意義、對人的影響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認識高度。希望每位同學都擁有這樣的修養和風範。

  養成自控式學習習慣,用好語文學習的三個本子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自控式學習習慣,就是不需要外在監督而能自主學習的習慣。高考考查的內容,歸納起來無外乎三方面:語言知識及語言運用,閱讀***古詩文、現代文***,寫作。對於高考中的語言基礎知識部分,這部分沒有捷徑可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從高一開始,我們就應該養成自覺積累的習慣。用好語文知識本,知識本是用來記錄語言和文字方面基本知識的,可用於隨堂筆記和個人整理。經過初中學習,絕大部分的語法知識和語言現象都有所觸及,但限於理解能力,許多同學是一知半解,支離破碎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對其進行系統梳理。同學們可參照有關講解,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容易理解錯的成語、近義詞的辨析、標點符號的運用、病句型別、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及修辭的運用等逐一進行整理,構建起自己的語文知識框架體系,並且要溫故而知新,就能在平日和高考的語言基礎知識部分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閱讀時,要有主動摘錄的習慣。用好語文雜記本。雜記本是一個極廣義的稱謂,針對的是語文學習的包羅永珍,無所不及。從妙詞佳句到精美文章、從歷史掌故到民間俚語、從術語名詞到文學流派、從文學描摹到專題研究,可作隨時大量的摘錄抄寫。雜記本要常備身邊,努力堅持,讓它成為語文資料的寶庫。往屆的學生,臨近高考的時候,總是問老師,有沒有一本書,專門提供寫作文的事例的,這樣的書是沒有的。即便以後有了這樣的書,也沒有你自己積累的用起來得心應手。積累的這些資料,要經常翻一翻,記一記,讓它真正為你所有,自如地為你所用,高考閱卷老師說,閱高考作文卷,一路邂逅的全是熟人: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居里、貝多芬、愛迪生等等,根本沒有新穎獨特的例子可言,當然,不是說這些人不能進入你的作文,但應從新的角度去審視和發現,如果總是寫雷鋒冒雨送小孩回家或愛迪生在火車上搞發明被打聾了耳朵,則一點趣味也沒有了,《天鵝湖》再好,也不能看三百遍,能夠做到人無我有是最佳境界,退而求其次,人有我新,人有我特也可,這些都靠你平日的積累。

  讀完一篇文章,除了抄一抄自己喜歡的句段外,還要有主動的思考感悟寫一寫的習慣,用好隨筆本,寫一寫:我讀到了什麼,我想到了什麼,我學會了什麼,對作品的評價如何等等,讓自己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咀嚼和審視書中的一切。此外,還要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有的同學總說平時不注意不要緊,考試時會認真書寫的。只有平時字寫得工整清晰,考試才能寫得工整清晰,高考作文,書寫清晰與否,並不僅僅是卷面5分得失的問題,會影響整篇作文的評價。書寫凌亂的作文不能得高分,書寫清晰的作文,即便不好,也可在第一時間博得閱卷者的好感,多打一些同情分,這好比是相親,第一次見面就頭髮凌亂,“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那還有戲?以這種扮相出場,你便是說十遍“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別人也不會接受,書寫是大家萬萬不可忽視的一點,千萬不要像往屆某些學生一樣,沒有決心,潦草的字型從高一一直堅持到高考到底沒有改掉。

  還是那句話:語文學習沒有捷徑可走,需要你對它矢志不移。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始終固執的認為,語文是你所有學科裡最生動美麗、一生中讓你受益最大、也陪伴你最長久的一門知識,學不好它,終生有憾,以此奉送給努力求學的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