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怎樣學習語文

  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觀、發展觀、課程觀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高中語文課程的改革也勢在必行。語文是融工具性與人文性為一體的基礎性學科,因此教師必須採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優化語文教學課堂。目前,高中語文課堂中仍存在學生不重視、不喜歡語文課堂的現狀,因此主要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以增強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

  

  語文學習有兩點很重要,一是知識的積累,二是應試技巧的訓練。

  要做好這兩項工作,首先必須重視課堂上的學習。

  積累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課堂上的積累。課本與課堂是語文知識基礎與本源,可以說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基礎知識的積累大多來自課堂的學習。字音、字形、文言文虛詞、實詞的使用等等,都是依照課本內容來進行拔高的。所以要想學好語文,第一步就是要抓住課本,吃熟吃透。

  課前預習是必須的。預習中的提前思考有助於發散自己的思維,並且獨立的思考與理解在和老師講解融合的過程中能夠做到查漏補缺並鍛鍊閱讀賞析能力。這裡我反對藉助教輔資料來理解課文,因為那樣會被教輔資料上先入為主的觀點束縛思維,反而忘記了自己真正的感受。若真要看,最多也只是瞭解一下背景材料,切不可為了省力氣而做一塊只吸水的海綿。對於文言文的預習,一定要及時查閱字典,實詞、虛詞若有拿不準的萬萬不可放著,更不可胡亂猜測理解,望文生義,這樣只會留下錯誤的記憶。

  做好了課前的預習準備之後,課堂學習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積極思考並及時提出異議。我想大多數時候聽課,同學們都處於一種很“舒服”的狀態——老師的講解在耳邊聽來實在是流暢,筆頭記下來,也是輕輕鬆鬆。這樣的聽講固然沒有錯,但是大腦卻處在一個放白的階段。其實如果能夠在老師講過重點之後,在心中默問自己並快速的回答一遍。甚至可能只是提到一個字,也可以想一想:那個字怎麼讀來著?腦海裡再呈現出它的影像。這樣重複記憶一次,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回想的時間只能是在老師講課停頓的空隙,如果因為回想前文而錯過了後面的內容,那就是得不償失了。總而言之,上課務必積極思考、專注課堂。

  課後的的複習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及時複習,才能夠鞏固記憶。作業務必落實到實處。這些也不必多言。

  課外的積累也非常重要。

  這裡有一個小小的提議,其實生活中任何空隙都可以用來積累素材——也許是去買宵夜的路上,石板路上仰看月夜的靜美,那景象就可以在心中用言語來描繪一番。平日在等車到學校的時候也可以在心中默唸想到的修辭,豈不妙哉?

  字音字形的認知、表達閱讀能力的提高都要靠課外的積累。所以多讀書,做摘抄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這裡需要提出的重要的一點是,在初中時我的一些同學就喜歡背誦中考滿分作文或者其他一些應試作文。這樣的背誦,也許是有助於分數的提高,但是由於考場的侷限性,和作者本身閱歷及社會經驗等各種方面的約束,致使這些文章在文化底蘊上略有欠缺。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寫作能力,最好是閱讀大家之作、經典之作。不過應試作文特有的技巧也是值得借鑑的。這裡我想改編一下羅伯特•肯尼迪的一句話:應試作文是一種工具,讓人增長技巧,卻不能用其來引導學習。

  接下來就是應試技巧的訓練。

  畢竟,考試不同於平日的高談闊論,更需要的是理解他人的文章——如果說客觀題就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的話,那麼主觀題就是文學素養和技巧的融合了。框定重點、分析作者出題意圖,甚至連每題的分值都可以作為判斷答題要點的依據。這些我想老師會在課堂上逐步說明,重要的是要應用到考試之中去。每一種題型都有固定的答題方式,就好像每一個物象都有它自身的寓意一般,作為學生——尤其是作為考生,無可奈何也只能夠去記憶這些東西了。對於作文,考場的臨時發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平時的積累。要靈活運用平日自己的知識,甚至是以往一篇好的習作,都可以在考場上為你取得很大的優勢——很難相信區區一個小時能夠有篇成型、完美的文章。開口成章畢竟是少數,準備充分總是沒有錯的。

  最後一點,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努力爭取下次考好。“人生布滿荊棘,我所知曉的唯一方法是從上面迅速掠過,我們對於自己的不幸想的越多,它們對於我們的傷害就越大”。如果執著於一次失利,不願放開的話,憂心忡忡怎好迎接明日的朝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