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的複習方法及思維能力有哪些

  生物是理綜科目比較簡單的科目,雖然知識點龐雜,但是掌握了複習方法,還是能很有效的提高分數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生物複習方法及思維能力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生物複習方法及思維能力介紹

  1、注重基礎知識的梳理,形成知識網路

  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生物複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於學生理解性記憶和回顧。以利於學生系統地獲得知識,並形成聯絡的觀點,活躍思維。

  2、注重圖表圖解表述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

  在複習時按照專題對圖表圖解進行復習,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圖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和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圖解等。

  高三複習應加強對學生認識知識的遷移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圖表圖解------基礎知識之間的思維轉換模式,促使學生思維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分析圖表、圖解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往往會轉化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對圖表、圖解問題的分析能力的培養,但是往往學生對此類題目存在著分析能力較差,從圖、表中獲取有用的資訊能力不足,對題目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等不良的審題習慣,對此教學中可以用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導向來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審題並形成思維遷移能力。

  3、貼近生活,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方式

  選擇貼近書本知識更貼近生活的問題,儘量避免純知識性題目的立意。這樣有利於將知識活化,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逾越思維障礙更好的接受知識,否則無法解決高考綜合能力問題。

  當前的生物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老觀念、老方法,應該以發展人的品質和智力為目標,應該將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問題融入生物課堂教學中,以增強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教學不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不能以扼殺學生的能力來換取有限的教學成果,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生產和生活中發掘生物學知識來開拓學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高三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髮現生命現象、生命規律並用生物學知識來解釋。

  4、突出比較法的運用,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

  選擇運用比較法,把課本中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有利於學生將知識系統化,並形成知識結構網路。如,通過對知識的比較幫助學生對教材中有聯絡的前後知識加以比較,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因此,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內容,前後知識的聯絡,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等,指導學生進行比較法的學習。例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植物吸水和吸收礦質元素離子的比較、新陳代謝基本型別的比較、育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的比較等,這樣易於理解和掌握知識,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5、強化材料題的複習,利於學生良好思維的形成。

  教學中我們沒有忽視給材料題、給資訊題的複習,精心選題目,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始終要求學生必須細心閱讀給出的材料,圍繞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和解決問題,這種複習充分體現了認知規律,利於學生積極思維。這種創設情景、提供資訊的材料題,打破了只重視知識定論、死記硬背的教學格局,改變了傳統的只注重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培養的教學。

  備課時常提醒自己:課堂教學必須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帶著學生走向教材、切不可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主導和主體作用的有機結合,可以避免學生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使學生具有較明確的指向性和受控性,久而久之,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在教師的啟發下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廣泛性、深刻性、邏輯性、批判性。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時,設定問題梯度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更利於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提高實驗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複習教學中不斷總結近年高考的實驗設計題,認為實驗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複習時加強了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要求的專題研究,要求學生學會根據給出的條件,自己設計實驗合理科學的步驟。如,給一定濃度的KNo3和洋蔥等必要的材料器具請設計一個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的實驗。要求學生在獲得相應實驗能力基礎上來科學地設計實驗步驟,以求得對實驗原理、步驟、結果嚴密的結論。這樣的專題複習,更具有開放性,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更大的空間,讓學生順著題意發揮思維想象,進而得出相應的答案。符合創新思維的要求和學生思維活動、認知水平,更有利學生個性的發展。

  教學中,應善於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質疑思維不斷深入,形成思維的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並指導學生對語言組織的邏輯性、科學性和嚴密性的培養。課堂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比如,實驗教學,教師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從演示實驗、教師指導下的驗證性實驗過渡到學生的自主性實驗,進一步給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和材料的設計型實驗;從教師指導下的實驗現象觀察、學會分析和解釋現象,過渡到自己發現問題、討論並解決問題。在實驗中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己獨特見解的機會,進而為學生形成創新思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長期的灌輸式教學,使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養成了等、靠、背的“惡習”,學習往往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忽視問題的方方面面。

  高三生物複習計劃

  1. 第一輪:基礎知識複習

  本階段時間為一個學期,複習內容按章節順序進行,以教材為主,輔以一輪複習用書,讓學生紮紮實實掌握基礎知識,準確掌握重要概念、原理、過程等,並輔以適量的有針對性的訓練題。學生在完成一輪複習後要能夠達到理清知識點,能畫出知識網路的複習效果。在複習的同時對以前學習的不足進行修補,而且習題要跟上,及時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選擇合適的一輪複習用書很重要。

  注重能力提升,通過知識的講解和習題的分析訓練來培養和加強。在高考中,除了基礎知識的考查外,還重視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的能力有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在一輪複習中。

  2.第二輪:專題複習

  本階段時間大約為2個月,主要是進行專題複習及理綜測試。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注重知識間的縱橫聯絡,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獲取資訊、分析、綜合、探究的能力。同時強化學科術語、規範用語。

  在每一個專題的複習中,進一步將知識進行歸類,使學生把知識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特別強調知識的整合和應用,迅速提高學生解答題目的能力。

  3.第三輪:綜合強化訓練

  本階段時間大約為1個月,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和應試能力,提高應試技巧和心理素質。同時進行題海戰術,通過大量接觸最新的各地模擬試題適應高考的要求並基於前面的知識積累迅速進入備考狀態。最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內,不要忘記迴歸課本,查缺補漏,對不熟的知識加強記憶。通過最後的練習等給學生以信心,調整學生心態,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去參加考試。

  高考生物複習有效方法

  1.比較複習法

  在複習中,使學生能運用比較法進行知識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如組成酶與誘導酶的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高等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的比較;三大營養物質的來源和去路的比較,三大營養物質均可來自食物,除蛋白質外,均可貯存,均可由其它物質部分轉化;碳迴圈、氮迴圈、硫迴圈的比較,比較它們進入生態系統的途徑、形式及回到無機自然界的途徑、形式;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三大遺傳規律的比較,各種育種方法的比較,等等。

  2.串連複習法

  複習時可把分散在各個章節中的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對知識有全面的理解。如有關蛋白質的知識主要分散於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紹了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基本單位、合成場所、結構和功能。第二章講了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等。第五章談到了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生理過程。複習時,可以把這些知識串起來複習,使知識更系統化,這樣可提高學生解綜合題的能力。

  3.聯想遷移法

  如線粒體,可聯絡到呼吸作用、能量轉換器、細胞質遺傳、酶的專一性、膜的結構功能、各種基質、線粒體數量多的細胞、細胞的衰老等等。又如複習膜的流動性,可聯絡到主動運輸、內吞、外排、受精作用、細胞融合、卵裂、遞質的釋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維有求同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往往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