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學備考的複習關鍵點

  中考正在慢慢接近著我們,想要中考數學取得好成績,那麼數學複習的幾個關鍵點都抓住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考數學的備考建議

  一、要遵循幾個原則:

  1、自我培養原則。運算能力提高與其他一些能力不同,主要不是來自於老師的教導,而是學生本人的自我培養。因為“演算法”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建造自己的思維方式,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當然,老師可以幫助你優化其中一些計算過程,但如果講的內容沒有學生配合的練習,無法產生熟練準確地“結果輸出”。

  2、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進”要受到“序”的制約,也就是由易入難,且邏輯上環環相扣,問題上逐漸深入,從“量變”過度到“質變”。

  3、模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重視模仿。不僅是一個人學會各種東西的基本方法,更是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通過模仿知識與技能,可以形成最初的規範和行為方式。但數學學習又不能僅僅停留在模仿上,因為它重視對本質規律的探究,重視靈活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必須力求創新。

  4、及時反饋原則。重複刺激,歸納與首尾呼應有助於加深一些容易忘記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樣的,及時反饋是一個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有反饋資訊,形成互動,以便對學習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

  二、對應具體要求的做法是:

  1、審題訓練:

  審題訓練能培養學生最初的定向能力,增進運算方向的正確性。要做一個運算問題,首先要做到審視性讀題、多角度觀察、綜合性思考,以確定運算方向,過好審題關。

  ***1***學生應從語法和語義兩個方面學習,分別強化關鍵詞提取與理解,並經常對概念、影象進行書面或口頭的表達;

  ***2***拿到題目,首先細緻觀察,分析題目特點,分析表示式特點,確定計算方向,有目的的運算。特殊題目要牢牢記住特徵,採用解題技巧。

  2、思維靈活性訓練

  思維靈活性訓練,可以促進計算的靈活性。心理與思維靈活性訓練的核心是識別語言文字、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代數表示式等各種表達方式的本質,並迅速抓住計算的主旨與實質,以迅速聯想,形成策略,提高學生的洞察能力。

  ***1***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測量、對比、推理、分析,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

  ***2***利用實物、模型、掛圖,並且把平面圖與立體圖對比講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優化運算過程和運算方法的訓練

  優化運算方法,可以提高運算的合理性。我們要重視數學思想對運算的指導作用。數學思想是數學的基本觀點,是數學中最本質、最高層次的東西,它是優化運算過程和運算方法的指導原則,是解決運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數學運算的靈魂。

  指導數學運算最常用的是轉化劃歸思想,即把要解決的運算問題轉化為確定解法和程式的規範的運算問題。

  ***1***進行“有目的”、“有專題的解題訓練;

  ***2***有計劃、多渠道地收集反饋資訊,及時調整教學中的計算強化方向;

  ***3***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並經常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檢測。

  4、提高穩定性。

  保證計算正確率的最後一個核心是穩定性。儘管計算速度十分重要,但對解決問題來講,準確完成題目才是最核心的目的,而熟練有助於提高速度到合理水平。穩定性的獲得,包括推導過程中思路的清晰性,手腦配合的協調性,使用小結論時記憶的準確性,以及對條件是否使用充分和結果是否完整回答問題的及時檢查,需要培養學生建立起計算“先穩後快的意識,以及能夠判斷自己正誤的題感“。

  中考數學的複習關鍵

  1、中考數學不難,“記”是關鍵

  中考數學並不難,主要是學生不願意記。大腦是空的,做了無數的題目,可以說都沒有起到作用。要求學生,對於自己不熟悉的知識,或者比較懼怕的題目,一定要下工夫強記。等學生記了10道題目,就會有這種題目不過如此的感覺。每個學生,腦中一定要有至少十份完整的數學測試卷子,也就是要強記。然後對這十份試卷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自己不熟練的部分。針對這些不熟練的部分,結合過去在學校做的專題,進行強化。

  2、考試總是不對,經常“返回”

  很多學生考試經常把自己會的題目做錯,學生考試犯錯型別很多,題讀錯、數看錯、算錯、抄錯、表述錯等。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只要“做”就會犯錯。因此做任何動作,都要提醒自己我有犯錯的可能。同時也要注意,每當自己做完一個動作,就要檢查一下,也就是要經常“返回”,並在大腦中進行確認。

  3、幾何函式題目,不斷“重複”

  中考數學,學生經常“卡殼”的題目,按照題目型別分:選擇題——函式題、幾何計算題;填空題——函式題、圖形題、幾何計算題、找規律題;解答題——幾何題、函式題、應用題、幾何函式結合題,以及與這些知識有關的創新題。

  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就會發現,中考數學卡殼的知識集中在函式和幾何。其實單就函式題,學生困難的也是函式圖形中的幾何資訊。還有就是學生不會把幾何圖形資訊轉換成代數資訊。這也是學生幾何計算題***面積計算、邊長計算和角度計算***比較困難,最後壓軸題更是學生難啃的骨頭。

  對於中考數學想獲得115分以上的學生,必須攻下填空題的最後一道,同時要保證做過的題目絕對不能出錯。這樣才有時間和精力,全力攻自己卡殼的部分。

  中考數學的解題思路

  1.理順好審題與解題的關係

  有的考生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於下筆,以致題目的條件與要求都沒有吃透,至於如何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啟發解題思路就更無從談起,這樣解題出錯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如“至少”,“a>0”,自變數的取值範圍等等***,從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

  2.理順好快與準的關係

  在目前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準”字則尤為重要。只有“準”才能得分,只有“準”你才可不必考慮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一味求快,只會落得錯誤百出。如一道應用題,要求列出分段函式解析式並不難,但是相當多的考生在匆忙中甚至一次函式都算錯,儘管後繼部分解題思路正確又花時間去算,也幾乎得不到分,這與考生的實際水平是不相符的。適當地慢一點、準一點,可得多一點分;相反,快一點,錯一片,花了時間還得不到分。

  3.理順好難題與容易題的關係

  拿到試卷後,應將全卷通覽一遍,一般來說應按先易後難、先簡後繁的順序作答。近年來考題的順序並不完全是難易的順序,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那樣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這幾年,數學試題已從“一題把關”轉為“多題把關”,因此解答題都設定了層次分明的“臺階”,***寬,入手易,但是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咬手”的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考試中看到“容易”題不可掉以輕心,看到新面孔的“難”題不要膽怯,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定能得到應有的分數。

  4.理順好“會做”與“得分”的關係

  要將你的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視,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考生自己的估分與實際得分差之甚遠。如幾何證明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丟失1/3以上得分,代數中“以圖代證”,儘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但是由於不善於把“圖形語言”準確地轉譯為“文字”,得分少得可憐;再如三角函式影象變換,許多考生“心中有數”卻說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數。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