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自主學習策略淺探

     所謂自主性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於“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認知建構主義原理認為:自主性學習實際上就是無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性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麼學、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地意識和反映。學生的自學離不開教師的輔導和培養,自學不是一種無目的的自由學習。自主學習不等於自學。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就是“自主探究”的學習,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分為接受式探究和發現式探究,自學即為接受式探究學習。
        一、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導課新穎,引起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絡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導課方式,導課新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效果一定很好。
        2、明確目的,產生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的。當一個人有了某種需要時,才會對相關的事物引起注意,併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匯入新課後,應明確具體地交待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知識體系中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學生的重視,產生心理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3、創設情景,誘發興趣。在教學中,適時地創設和諧、愉悅的求知情景,激發學生樂學、愛學數學的內驅力,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具有實效性和發展性,就需要教師具有師德高尚且吸弓l學生的人格魅力、知識寬廣淵博又語言幽默的感染力、熟悉駕馭教材能靈活創設課堂情境的教學藝術能力,要讓學生學習數學變被動為主動。
        4、動手操作,促進興趣。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於促進興趣,便於建立表象,有利於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並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就是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教師拼、擺和聽老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5、尋求規律,發展興趣。數學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謹性,所以數學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數學知識的特點及規律,以直接或間接的影式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掌握規律,才能使學生越學越有興趣,從而正確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6、巧設練習,增添興趣。課堂練習的設計,除注意從實效出發,對練習的層次、練習的方式等做到科學安排,題量要適度,題型要有應用性、趣味性和拓展性,既多樣又適宜,通過練習要達到擴充套件思維,發展智慧的目的。
      7、課堂小結,保持興趣。課堂小結是教學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視的環節,是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最後階段,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昇華的行為方式,有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而言,它是對“教”的一種回顧,二是對學生而言,它是對“學”的一種深化。課堂小結形式具有多樣性,常用的型別有:***1***知識梳理型,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④概括式的小結,②問題式小結,③對比式小結。***2***互動性小結。課堂小結不應該只是簡單地重述一下本堂課的主要內容,而是學生極好的一種自我反思的機會。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是教師無法替代的。因此,小結應圍繞學生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而展開。課堂小結要簡明易懂,在設計中,應抓住最本質、最主要的內容,做到少而精,簡明扼要、語言精煉。課堂小結要有目標性,課堂小結要有針對性。課堂小結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常的教學中要重視課堂小結,充分發揮課堂小結應有的功能。其方式方法必須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與課堂教學藝術融為一體。總結的形式不拘一格,不論採取什麼形式進行總結都應讓學生感到“課已盡,意無窮”。這樣才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藝術上的享受,才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教學環節,提高自主學習效益
        在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既要講求實效,提高效率,又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就給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目標,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倍增效益,提高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佔據主導性地位,應該把握教材,有明確意識,抓住基本環節,重視練習,提高教學效率。
        1、課前準備具目標意識。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備課不光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就是指應該把握教材,明確目的,聯絡學習實際,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教學設計抓住思維的主線,教具準備充分,板書設計清晰,使學生對教學目標一目瞭然。
        2、新授知識具突破意識。一般說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往往通過練習來達到目的,在新授時,教師如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設計練習時就要圍繞“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有:基礎性練習、針對性練習、操作性練習、口述性訓練。通過練習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切實地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學生的思維方法有所突破。
        3、鞏固知識具強化意識。到了知識鞏固階段,學生對所學知識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這一表象,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化,一般地有:鞏固性練習、比較性練習、變式練習、開拓性練習。通過練習切實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課堂小結具反饋意識。課堂教學中,教師隨時會得到教學資訊的反饋,教師應採取措施,及時調節或評講或回授或糾錯,教師更應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更好地組織下一課的教學。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才能提高課堂效益。
        總之,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是在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前提下進行的學習活動,它是有目的的接受知識和發展思維能力的探究式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既要獨立思考,又要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與討論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啟迪學生智慧,發揮學生個人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