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識記憶技巧

  高中生物知識比較雜亂,要提高知識記憶力,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也是比較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總結

  1.比較歸類記憶法

  學生到進入高三的時候就把高中內容基本學完,但是所有內容在學生頭腦中很零碎散亂,我總結出比較歸類法在高三複習過程中尤為重要,比如4 種能源是:直接能源-ATP,主要能源-糖類,儲備能源-脂肪,最終能源-光能。常見常考疾病型別歸納:遺傳病:白化,色盲,血友病等;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內環境穩態失調疾病:組織水腫,肌肉抽搐等。

  2.口訣記憶法

  把記憶材料編成口訣或合轍押韻的句子來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訣記憶法。口訣大都押韻,朗朗上口,容易記憶。“購物直接人民幣,耗能直接ATP”。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特點記成“間期D 復蛋合做準備,前期兩消兩現一散亂,中期形數數清形晰齊排中,後期絲縮點裂單體分離移兩極,兩消兩現新壁建”。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比較時“有絲同源不配對,減II 無緣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I。”消化液中酶的種類“唾有澱胃有蛋,胰無肽腸無蛋,膽汁無酶來自肝”。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流程總結為“研***鹽酸***究***酒精***解離水漂洗,染色可用龍膽紫;裝片輕壓巧用力,低高鏡下仔細找”。

  3.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是對抽象的知識藉助具體的形象——圖、表、實物、模型等幫助記憶。比如“有絲分裂”時,我把有絲分裂中期和後期中姐妹染色單體的變化比作是姐妹倆長大後各自成家。姐妹倆感情深厚,難捨難分,所以在各自成家分離***後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成為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前,姐妹倆特意跑到赤道上去合影留念***中期: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排在赤道板上。***將暗反應比做睡覺,兩者不需要光,但是有光也可以進行。在講氨基酸、多肽鏈、蛋白質之間的關係時,將它們聯想為羊毛、毛線和用毛線織的生活用品。由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就如同很多羊毛被織成毛線;多條肽鏈經過不同的摺疊方式形成蛋白質就如同用毛線編織成不同的生活用品,如毛衣、帽子、手套等等。染色質絲和染色體是形態不同的相同物質,就好像鋼絲***細絲狀***和彈簧***螺旋狀***的關係一樣。

  4.數字記憶法

  這種方法是將生物知識易混點“數字”化,簡單明瞭。比如核酸中的五碳糖、鹼基、核苷酸種類記為“258”;DNA 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氨基酸、mRNA 上的鹼基、基因上的鹼基記為“136”;染色體、DNA 和染色單體的兩種比例記為“110”和“122”;糖尿病的“3 多1 少”等。

  5.遊戲記憶法

  比如在細胞分裂教學當中讓學生用撲克牌模擬細胞分裂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用玻璃彈珠模擬分離定律等等,在遊戲當中記住了枯燥的概念知識。

  6.簡化諧音記憶法

  這種方法可以縮小記憶材料的絕對數量,加大資訊濃度,簡單趣味。比如微量元素:鐵碰猛,鉬心痛***Fe B Mn******Mo Zn Cu***。大量元素: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O P C H N S P Ca Mg K***;胸部肌肉輪廓似“T”形,胸腺嘧啶為“T”。英文字母“C”的字形有“包”圍之意,與胞字諧音。故而記住“C”代表胞嘧啶。鳥兒嘰嘰喳喳叫,“G”代表鳥嘌呤;八種必須氨基酸:甲硫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簡化諧音可記為:甲攜一本亮色書來;葉綠體的色素在濾紙條位置自上而下依次:胡黃ab,顏色:橙黃藍黃。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一、正確認識生物的特徵

  每個事物都有其特徵,如果想要學好它就首先要了解其特徵才能更好的深入學習它,學習生物也不例外。生物被劃入理科範疇,這是學生都知道的。但是學習生物的學生如果細心的話,會發現生物雖是被歸為理科,但是卻不是很具有理科的特性。相反,似乎和文科的關係更深。如果學生能知道這點,說明生物分數的提高就已經是很有希望的了。生物是一門帶有文科性質的理科學科。也就是說,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當是文科,而用文科的方法去背;也不能只當是理科,而一味地去刨根究底。因為,如果只是背誦知識點。那麼,將會由於不能理解而在答題的同時亂寫知識點,得不到要領也得不到高分,並且會由於記憶的時間性而反覆忘記,又反覆花時間去記憶,這樣就浪費了許多時間。同樣的,如果只用理科的方法,那麼會使得學生在高考時或是在平時考試時找不到知識點,也得不到分。所以,要想學好生物就要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知識點。

  二、隨時準備收集

  生物不同於物理,物理的知識版塊一般比較清晰,各個版塊聯絡不是非常的緊密,即使有聯絡的也是比較清晰的。也就是因為這樣使得物理在解題中即使有版塊的知識點不會也能得一些分。而生物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分有版塊,但是生物的知識點卻是帶有一點雜亂。所以,筆者建議學生在學習生物時最好在一開始時就準備好一個做筆記的本子。在平時上課時,按照老師的講解分類整理出重要知識點。每一個大的版塊都留夠足夠的空間,然後,其中一些空間除了記錄平時上課時老師所提的知識點,剩下的空間就要學會用來收集。收集,就是收集知識點,也就是多留意平時所練習的題目中沒聽過的小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不僅只是在答案中,它也可能是題目中告知的一個資訊,也可能是問題中的一句話。隨後就要按照知識點的關聯將其歸為各個版塊中,用心記錄。那麼,在練有足夠多的習題後,也就會發現平時有的題的答案就在收集的那一句話或那一個資訊中,有時就算沒有明確答案也能在平時背誦和收集的知識點中找到蛛絲馬跡。

  三、理解背誦靠想象

  如前文所述,生物是一門帶有文科性質的理科學科,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知識點。但是,由於生物知識點的雜亂和繁多,因此,有時學生雖然花費大多的時間去背誦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但依然得不到應有的效果,有時會出現明明知道考的是哪一類的知識點卻無法下手解答的情況。這便是沒有理解而只是一味背誦的結果。這時,學生就應該使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比如記憶英語單詞就有人將其單詞比喻成一個事物,這樣的方法也可以運用到生物學習當中,如靠想象來理解一個生物進化的歷程,或是關於生物資訊的傳遞等許多的生物學過程,想象中可以是任何事物任何場景,比如說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學生可根據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是電視場景,將生物中的一個一個相關聯的概念事物放入其中進行精彩演繹。這樣不僅有利於自己對生物概念的記憶,還有利於自己對其理解,更能加深印象和快速記憶。

  四、做題時要學會“懶惰”

  懶惰,並不是指真的就不做題。相反的,要想學好知識就總是離不開做題的、因為這樣才有能利於對知識點更加的熟悉。但是,由於才學習了新的知識點,即使是多看上了幾遍,在面對習題時也會很多不熟悉和不瞭解的地方。這時,筆者想大多數的學生都會毫不猶豫地很勤奮地翻閱書本查詢答案,然後在將答案工整地抄寫在答題處。其實,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想要熟悉剛剛學到的知識點以及想要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下,學生難免會選擇去翻閱書本找答案這種較為快速的解題方式。可是,這也就是為什麼學生在學習生物時總是要花大量時間才能對知識點熟悉,或是對解題時的同一個答案在下一次見到時總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卻印象不深刻,有時甚至在考試時也因為習慣而想要翻書印證答案的原因。所以,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知道關鍵點在於自己太迫切以及就是太過於勤奮地翻書查資料,其重心只在於得答案而不是去深刻理解該題的核心內容。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學生就要學會“懶惰”,當然懶惰並不是指在真的得不到答案時也不翻書,而是指在讀完題後自己不要想到馬上翻書找答案,而是想到自己能解決不想翻書,不想翻書那就得學會自己冥思苦想。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對該題有印象,還能使學生了解到相關知識點在某些方面的考察範圍,有利於他們在今後看到這類題時可快速讀題並解題,這樣就可以為本就時間緊迫的理綜考試節省時間,也可在平時學習擠出更多時間做更多事。當然,如果花了過多時間也沒能找到頭緒,那麼還是建議翻書查詢答案及詢問老師,因為如果還繼續想的話就是浪費時間,反而脫離了要節省時間的目的,尤其是在考試中,這可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