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形成的步驟癌症的成因是什麼

  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而癌症形成需要哪些步驟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癌症形成的步驟。

  癌症形成的步驟

  其實癌症不過是人體內原本正常的細胞在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就像一個原本的好人,長期反覆泡在不良的成長環境中,先是發生一些異常改變,這種改變其實每天都在發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在這些異常改變中,由於人體有強大的修復能力,有的會重新恢復正常,但在某些條件下,有的異常改變會逐漸累積起來,從而產生累積性的改變,這個累積的過程是一個量變的過程,當量變到一定程度,勢必會發生質的改變,最後這些不好的細胞就會發生異常增生而形成癌症,就像是一個人身上有些缺點毛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點不能及時得到改正,缺點越積越多,最後就成了真正的壞人。

  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變來的,就像是壞人也是從好人變過來的,壞人變壞之前也是好人,但在變壞之後就與好人有不同了,癌細胞也一樣,是從正常變過來的,但在變成癌細胞後,它在外觀的形態上,以及功能代謝上都與正常的細胞有所不同。可見,癌症本身並不是從外面來的,其最終仍然是來自機體自身的細胞,其源頭是機體自身,是自身正常細胞的異化。癌症就像是壞人,其原本也是好人,後來由於某些因素作用下變質了變壞了,開始做壞事了,有破壞力了。

  關於癌症從何而來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是從其他人或動物身上傳染過來的,也有的人認為是從父母親身上遺傳下來的,甚至有的人迷信地認為是上天早就安排的,所以得不得癌症是早就註定好的。顯然,這些看法完全缺乏科學依據,是錯誤的。其實絕大部分的癌症是來自於機體自身的正常細胞,根本不是外來的,是機體正常的細胞發生異常的增生而來的惡性的異常細胞團。

  弄清了癌症來自哪裡的問題,也就是癌症的“前世”問題,接下來說一說癌症是如何發生、形成和發展的,也就是癌症的“今生”問題。

  一般認為,癌細胞是單克隆的,所謂單克隆,更簡單形象地理解就是一個母親生的,也就是說,某一癌症中的所有癌細胞都是一個突變的異常細胞的後代,癌症由一個單細胞產生,而不是多個細胞發生異常變化的後代組成的,一個細胞癌變了,然後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八變十六,……,如此不斷分裂生出下一代,組成一個癌細胞團,最終形成可見的癌症。

  由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多階段的過程,先是發生異常增生,然後是形成癌前病變,再發展為原位癌,再到浸潤癌,直至淋巴結轉移和遠處組織器官轉移。從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再到形成可見的癌症,通常需要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說某某得了癌症,決不是突然得的,不是說某某去年沒得癌,今年得了癌症,只能說今年才診斷出了癌症,去年還沒有診斷出來,現在診斷出來了,其實癌症在診斷之前早已在身體裡紮根了相當長的時間,除了預防癌症的發生,我們所做的一件極重要的事就是要儘可能早地發現早期、極早期的癌症,發現癌症的苗頭和蛛絲馬跡。

  癌症在形成的過程中,我們一般並不能覺察到,我們能覺察到的只是已經形成的癌症這個結果。其實在癌症的形成過程中,機體內部悄然發生了一系列的“戰爭”,也就是人體免疫機制與致癌因子鬥爭,也可以說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當正義戰了上風,邪惡就會被消滅掉,至少不能作怪,也就不會得癌,可當邪惡佔了上風,就會破壞正義,也就形成了癌症。

  癌症不是外來的,也不是“一日一夜”形成的,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時間多步驟的逐漸的過程。其實這也為我們進行癌症的防治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只有採取恰當的措施,在恰當的階段,進行有效的干預和處置,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也是可以治癒的,至少是可以控制的。怕就怕一再錯失機會,任由癌症發生發展,長成“參天大樹”,任由壞蛋分子逍遙法外不斷髮展勢力範圍,到那個時候就“為時已晚”。

  癌症形成的原因

  外界因素

  ***1***化學因素:如烷化劑、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氨基偶氮類、亞硝胺類、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等,可誘發肺癌、面板癌、膀胱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2***物理因素:電離輻射,如X線可引起面板癌、白血病等,紫外線可引起面板癌,石棉纖維與肺癌有關,滑石粉與胃癌有關,燒傷深瘢痕和面板慢性潰瘍均可能發生癌變等。

  ***3***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其中1/3為DNA病毒,2/3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與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關,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與宮頸癌有關,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RNA病毒如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與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有關。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也有關係。

  內在因素

  ***1***遺傳因素:真正直接遺傳的腫瘤只是少數不常見的腫瘤,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機體發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如結腸息肉病、乳腺癌、胃癌等。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後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如丙種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腫瘤發生率較高,但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於免疫機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於腫瘤能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並破壞機體免疫系統,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3***內分泌因素:如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腺癌有關,生長激素可以刺激癌的發展。

  易患癌症的人群

  1、癌症家族性和遺傳性疾病的人群:許多常見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腸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往往有家族聚集現象。

  2、與癌有關疾病的人群:長期患有慢性胃炎、宮頸炎、乙型肝炎、面板潰瘍的患者易患癌症。

  3、不良嗜好人群:長期吸菸的人群易患肺癌、胃癌。喜飲過熱的水、湯及吃刺激性強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喜抱懷爐或坐熱炕的人易患面板癌,長期酗酒者易患食管癌、肝癌。

  4、職業易感人群:長期接觸醫用或工業用輻射的人群,接受超劑量的照射後,易患白血病、淋巴瘤。長期接觸石棉、玻璃絲的人群易患間皮瘤。長期吸入工業廢氣、城市汙染空氣的人群易患肺癌。

  5、個性易感人群:精神長期處於抑鬱、悲傷、自我剋制及內向的人群,易患癌症。

  6、癌症的高危人群,並不是說一定要得癌症,而是應提高警惕,採取措施改變自己的內心環境和生活環境,就不會得癌症。

  癌症的致死性

  致死原因

  主要原因有兩方面:其一,癌細胞在形成的過程中,增殖的癌細胞需要消耗人體大量的營養物質,破壞了人體的免疫力、抵抗力。其二,由於病變發生的臟腑部位器官不同,病變發生在哪個臟腑或器官,就破壞哪個臟腑器官的本身功能。於是就出現了疼痛,下嚥困難、嘔吐、不思飲食、脹滿、咳嗽、出血、積水、腹水、發燒、大小便失常、出汗、下墜感、骨壞死等症狀,出現臟腑功能退化、紊亂失調的現象。癌症既破壞了人體本身的臟腑功能,又破壞了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導致臟腑功能衰竭,從而致人死亡。

  治癒率

  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大量的資料分析,提出一個著名的3個1/3的觀點,即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治癒的,還有1/3的癌症通過治療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所以把癌症說成是絕症是不科學的。事實上,隨著癌症早診早治手段的增多,醫藥科技的進步,癌症的臨床治癒率在不斷上升。從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資料來看,癌症患者在經過最佳治療後得到治癒的人數比例,在20世紀30年代大約是1/5,40年代約為1/4,60年代約為1/3,近年來已有大約40%的癌症患者可以得到臨床治癒。

癌症的成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