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採用獎勵提高記憶效率

  任何優勝者總要得到獎勵,似乎已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什麼在記憶活動中,有了進步就不該得到獎賞呢?

  運動員得到獎勵,必然會受鼓勵,不斷進取;同樣的,你的記憶能得到改進,也應及時獎賞自己,也必然刺激自己的記憶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你聽說的‘獎賞’具體指什麼呢?”的記者在採訪我時問:“說到獎賞,總免不了破費,既花錢,又費事,不是有些得不償失了嗎?”

  看來,世人對“獎賞”一詞的特定含義理解得太膚淺,往往把它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諸如獎勵、報償等混為一談,未免令人遺憾。

  其實,我所說的“獎賞”與我們習常的諸如獎勵、報償等詞,在表面上看不出差異,但其作用與後果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該獎勵的而不獎勵,可能會打擊當事人的積極性,從此怠懈消極下去;而在記憶活動中,該獎賞的而不獎賞,就有可能分散注意力,使記憶活動不能正常進行下去。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獎勵的時間不合適,至多起不下應有的作用;而在記憶活動中,倘若獎賞時間不合適,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要花費更“昂貴”的代價。

  為了使你更準確地理解我所說的“獎賞”,建議你稍停片刻,回憶一下當初閱讀完本書時發生了什麼事。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閱讀頭幾章時,有沒有其他無關本書的念頭干擾你呢?

  2.你曾放下書支倒一杯咖啡嗎?

  3.你曾去給某位朋友打電話了嗎?

  4.你曾開啟和收音機,去聽聽你所喜愛的歌?

  5.你無意看到誘人的糕點糖果後,是否放下書去拿幾塊來吃?

  請在每個問題之後寫上“是”與“不是”.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也許你覺得這些總是很無聊,其實不然。它們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至少它們向我顯示了你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所分心,而且這種分心是否能轉換成令人愉悅的獎賞,從而更有效地刺激你的記憶。

  如果對上述5個問題的回答從第2到第5都填寫“是”字,那麼,你肯定就不大可能全神貫注地閱讀了,你的記憶已被分心所幹擾了。

  如果對所有問題都填上“不是”,說明我列舉的事由不一定符合你的實際。完全杜絕分心是不大可能的。是什麼事情或念頭曾打斷你的閱讀呢?請你自己寫下來:

  1.

  2.

  3.

  4.

  5.

  我們知道,記憶本身並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記憶時,會使大腦增加多餘的負擔,所以每當記憶時,大腦就會浮現出自己更喜歡做的事,而迫使精神分散,妨礙政黨的記憶功能。這時,如果再想記憶,困難就更多了一層,因為必須先排除雜念,再集中注意力,然後再來記憶。比如,上面的答案,從第2到第5都填上 “是”,說明你分心太多,很難集中精力了。如果你僅僅被一二個念頭或舉止所打斷,那就不一定是壞事。此時,你不一定要急於排除這些念頭,恰恰恰相反,而是有意地找出這些念頭,使之成為你心中潛在的目標。你應告誡自己:只有完成了這項工作,才能滿足自己的欲求。這樣,你就能利用這些念頭作為誘導物,從而就容易突破這種記憶障礙。

  從這個意義上說,分心也不可一概而論。固然,分心過多,必然會打斷我們的記憶鏈條,從而很難再集中注意來彌合已斷裂的記憶鏈。但是,適當的分心,滿足這種分心,在某種程度上又會使這種消極因素轉換成積極因素。比如,當你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後,就不妨喝一杯咖啡,打個電話,吃點糖果什麼的來獎賞自己。

  但是,這裡強調的是,你必須做完既定的事情,才能獎賞自己,無論如何,不能坐等獎賞,不能屈服於分心的壓迫。

  同樣的道理,閱讀本書,也應當因勢利導地使分心成為近期目標完成後獎賞的必要手段。你應當嚴格要求自己:只有讀完一章後,才能幹別的事;沒有讀完,決不能遷就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你的記憶能力,才會使分心這個消極轉換成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