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自學方法

  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生語文閱讀方法:

  1、題解法.許多課文的課題點明瞭中心或主要內容.抓住題眼,深化下去,讓學生自學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桂林山水》可根據:“山”和“水”讓學生自學思考.

  2、逆推法.有些課文結尾句點明中心,可採用逆推法讓學生自學.如《草原》結尾段有“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可讓學生用具體事例來解釋詩句.

  3、類比法.自學課文《三人行》可讓學生與學過的《草地夜行》進行比較,有些課文還可在異同上進行比較.

  4、列表法.指導學生按照課文的有關內容製表格和填表格.如,自學《灰塵的旅行》就指導學生設計包括有“灰塵的存在”、“灰塵的大小、多少和功用”、“灰塵的種類和來源”、“灰塵對人類的危害”、“人類對灰塵的控制和鬥爭”等內容的表格,讓學生填表.學生製表格和填表格的過程就是學習、理解課文的過程.

  5、圖解法.《小站》的自學,可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結合思考題自學.按方位順序寫的課文,也可用此法.

  6、摘取法.按空間順序或地方變換順序寫的課文,可用摘取法自學.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可讓學生思考:作者遊覽了幾處地方?學生如摘出“洞口、外洞、空隙、內洞”等詞,那麼課文的基本脈絡就清楚了.

  7、歸納法.有些以空行為標誌分段的課文,如《小英雄雨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可讓學生看看每段裡講些什麼,用一個詞或短句來概括歸納.

  8、提示法.和歸納法相反,有些學生不易弄懂課文或段落,教師可用一個詞或短句提示,指導學生自學.

  9、由“扶”到“放”,舉一反三.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均有兩段以上結構寫法相似的段落,可通過“扶”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再通過“放”,讓學生運用知識,訓練技能.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重點段,是寫小女孩的四次幻想,教師可領著學“第一次幻想”,教給方法,其餘三次自學.

  10、中心句法.課文往往有一個最能表達全篇中心的句子.如,教《避雨》這篇課文,就指導學生找出“多麼有心計的姑娘呀!”這個中心句,再圍繞中心句去閱讀課文,層層滲透,加深對中心句的領會。

  小學生語文自學小建議:

  1、運用想象和聯想。想象和聯想伴隨著語文學習的始終,聽說讀寫都離不開想象和聯想。比如:在看課文《春》的過程中可以聯想到以前學過的描寫春的古詩詞,再現課文的內容和情景。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的把語言文字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悟結合起來。這樣的鍛鍊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運用到寫作中,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在課堂上老師對課文的理解是老師的理解,融入了老師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而同學們也許會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個未成年人的角度來理解課文,也許學生的理解會更好,所以學生要敢於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些課堂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鍛鍊他們多種能力。所以,同學們應該多思考,多提問,多研討,使課堂活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

  3、養成自控式的良好學習習慣。語文學習尤其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字要規規矩矩的寫,課文要仔仔細細的讀,練習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文要認認真真的完成;要用心聽講、作業書寫規範、獨立完成作業、主動制定學習計劃、多讀、多背、多思考、經常練筆、看報等。這些都會幫助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