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各科的學習方法總結

  任何學科都有它們自身學科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分門別類的瞭解清楚各學科的特點、學習方法,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它,高中的同學們應該思考一下各科適用的學習方法。下面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同學們可以參考一下。

  篇一

  數學:

  1、記數學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教師為備戰高考而加的課外知識。

  2、建立數學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達到:能從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確東西;能由果朔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症下藥;解答問題完整、推理嚴密。

  3、記憶數學規律和數學小結論。

  4、與同學建立好關係,爭做“小老師”,形成數學學習“互助組”。

  5、爭做數學課外題,加大自學力度。

  6、反覆鞏固,消滅前學後忘。

  7、學會總結歸類。可:①從數學思想分類②從解題方法歸類③從知識應用上分類。

  語文:

  簡單地來說,就三個詞:積累、閱讀量、背誦。但真正能做到這些的其實不多的,語文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積累!都是靠閱讀!高中不會有太多時間,可是如果你把讀小說的時間換做讀名家的文集,時間久了就會不一樣,需要足夠的耐心與記憶力。語文也要練的,做題不可少,可以買文言文的書來讀,自己翻譯,再對照,這樣一點一點來。

  英語:

  高中階段對英語詞彙的要求提高。一詞多義、一詞多詞性的現象較普遍,所以,除了多背誦單詞意外。還應閱讀一些英語雜誌或者文章做積累和摘抄,覺得特別好的句子單詞,可以背誦一些,也提高了英語寫作水平。更要著重訓練自己的閱讀量、閱讀速度,保證英語閱讀的準確率。多做題目,固然需要,但是不能盲目。首先應將高中英語所有的語法知識點理順,薄弱的盲點及時掃除,然後再做針對性地訓練。準備一本糾錯本,將錯題摘錄上去,多鞏固,肯定更有效果。

  篇二

  歷史:

  先將歷史課本通覽一遍,牢記重要知識點,其次,多閱讀一些歷史書或者與中國歷史有關電視節目,拓寬自己的閱讀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有一點,可能不太注意,那就是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也要提高,因為歷史很多材料中,都是文言,必須掌握好,才能理清題意。

  地理:

  主要分自然、人文、區域地理以及國土整治,覺得學地理地圖非常非常重要。

  1、學自然地理,地球那塊,得把地球自轉公轉春秋分的幾張圖記住,能理解最好,個人覺得這部分偏理科有點難懂需自己領悟。然後大氣洋流既要記也得理解,大氣環流和洋流其實是有相通的,記得當時我學老師極其強調熱力性質的差異,因為這是空氣流動的根源。這些也挺難懂的,上課一遍往往不夠,還得常常自己琢磨。

  2、人文地理沒的說,就是靠自己背的,然後老師的筆記很重要,結合地圖、筆記背會事半功倍。記住那些個詞考試的自己再多寫點,分相對容易掙

  3、區域地理是絕對的要記圖,首先得把地球經緯度印在腦子裡,南北緯東西經在心裡有底,再把那些個五大洲四大洋定好位,比如歐洲大約在10W~60E35N~70N之間。就是把整張世界地圖印在腦子裡,再逐漸細化,每個區域的自然、經濟理清,最好把當地較著名的城市、地形、河流、礦產、生物、地質給背下,形成框架,這些都可能是考點。區域地理說到底是大綜合,需要之前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打底,所以基礎得紮實。

  4、國土整治也是靠記的,得把條條框框背下來,其實這部分割槽域地理和自然地理會帶一些。總之,學地理,地圖很重要,當初我的老師就建議沒事就看圖,然後重在理解,畢竟地理在大學可算理科的哦,上課得仔細聽,最好當堂消化。題量也是不能少,題目難度得適中,別總做做怪題偏題,得舉一反三。

  篇三

  物理:

  一、首先要改變觀念。

  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並不一定會好。初中物理知識相對比較淺顯,並且內容也不多,更易於掌握。再加上初三後期,通過大量的練習,通過反覆強化訓練,提高了熟練程度,可使物理成績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數高並不等於物理學得好、會學物理。如果學習物理的興趣沒有培養起來,再加上沒有好的學習方法,那是很難學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應該改變觀念,初中物理學得好,高中物理並不一定會學得好。所以應降低起點,從頭開始。

  二、應培養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培養興趣的途徑很多,從學生角度:應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絡,息息相關。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物理現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說話時,聲帶振動在空氣中形成聲波,聲波傳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喝開水時、喝飲料時、鋼筆吸墨水時,大氣壓幫了忙;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幫了忙,行走過程中就是由一個個傾倒動作連貫而成;淘米時除去米中的雜物,利用了浮力知識;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處變彎折;閃電的形成等等。有意識地在實際中聯絡到物理知識,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使我們明確:原來物理與我們聯絡這樣密切,這樣有用。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老師角度:應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物理髮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物理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物理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物理學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奧妙的故事;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問題等等。老師從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學生被動地對物理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激情。

  化學:

  ***一***觀觀即觀察。前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實驗室的牆壁上寫著六個發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那麼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進行,例如,在試管中加熱鹼式碳酸銅,觀察目的是鹼式碳酸銅受熱變化後是否生成了新物質;觀察內容和方法是***1***反應前:鹼式碳酸銅是綠色粉末狀固體;***2***反應中:條件是加熱,變化過程中的現象是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壁逐漸有水霧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漸變渾濁;***3***反應後:試管裡的綠色粉末全部變黑,試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渾濁。經分析得知鹼式碳酸銅受熱後生成了新物質黑色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最後與前面三個實驗現象比較、概括出“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這種變化叫化學變化”的概念。

  ***二***動動即積極動手實驗。這也是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的、同學們必須形成的一種能力。俗話說:“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實驗室製氧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要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或者認真觀察老師的實驗過程,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三***記記即記憶。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由於:***l***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2***一些物質的性質、製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怎樣去記呢?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其次,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機械記憶;此外,要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達到“花時少,效果好”的目的。

  ***四***思思指勤於動腦,即多分析、思考。要善於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麼”想“怎麼辦”?碰到疑難,不是知難而退,而是深鑽細研,直到豁然開朗;對似是而非的問題,不是朦朧而過,而是深入思考,弄個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獨立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

  ***五***練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並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