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學心得體會精選

  學校管理是指學校的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全體師生員工,充分發揮人力、才力、物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校內外的有利條件,高效的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活動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5月17日,我有幸參加了,有市教育局組織的國內著名專家蘭祖軍校長做的關於特色學校建設專題報告會。雖然學習的時間只有一天,我卻被蘭校長的智慧管理所折服,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蘭校長首先講述了自己的工作經歷,並著重介紹自己在海口市英才小學所積累下的經驗,他在這所新建學校做出了“文化化人”的校園文化建設長遠規劃,將學校的核心文化定位為:“書韻”“綠色”“現代”。他在學校裡構建起長效讀書機制,並與他的同事們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選了240句編成了國學讀本《四書精華》,要求學生分12個學期學完。他認為,這些精華是讓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根,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他還建立了民主協商的對話制度,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參與學校重大決策的制定。在學校的管理制度上,他注重將科學化和人文化、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將“以師為本”的管理定位在關注教師的精神和價值需求,努力構建“書養品性、規劃人生、規範言行、和諧團隊”的教師文化。與此同時,每個月都會開展的文體活動以及每年暑假的戶外拓展、探險活動也都成了教師們的“特別期待”。 蘭校長正是通過“誠、正、賞、寬”建立起的寬鬆和諧環境,讓教師在學校找到幸福的感覺。

  如何從沉重的書包下獲得快樂的童年,蘭校長想了很多點子。在海南英才學校,孩子們每年要過“五大節”:4月讀書節、5月科技節、6月體育節、11月童話節、12月藝術節。學生把學校當作展示個性

  的舞臺,每個節日都強調人人蔘與,讓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五大節”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做事,也學習做人。

  結合我們學校實際,我覺得和蘭祖軍校長所帶的學校有天壤之別,我們學校學校教師師資力量不足,教師都是包班上課,從早到晚教師都忙於教育局和中心校佈置的各種任務,教師的思想不夠開放,害怕考試成績落後,生怕學生出現一點安全事故,沒有人去探索更高領域的問題,針對我們學校的問題,我有以下想法,按一下步驟改變學校狀況,

  1.學校堅持倡導教師上課需做到“三個帶進”:把微笑帶進教室,把愛心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教學;強調教法中的“三個注重”: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注重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注重知識的擴充套件延伸;教學過程體現“三個為主”:啟發式為主、討論式為主、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主;教學的流程管理中,強調六個精心:精心備課、精心上課、精心設計練習、精心批改作業、精心輔導學困生、精心組織考試廣泛開展教師文明用語的活動,提倡教師用“老師喜歡你、老師也有說話不對的地方、請你原諒、你真行”等九類關愛型、平等型、讚美型的愛語,要求教師棄“你真笨、你真沒救”等16類辱罵性、打擊性、推卻性、怨恨性的忌語,這一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親密的友好合作關係,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2.、實施特色大課間活動,集安全演練、文明禮儀、體質鍛鍊於一體,努力構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

  3、積極開展讀書活動,努力營造“書香校園”氛圍。班班成立

  “圖書角”,學校設有閱覽室,試行“書中尋‘蜜’、‘甜’在心裡”的借閱管理辦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 4 、按照總校的要求搞好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社會的一種亞文化,是學校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有意無意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形態。校園文化可以細分為校園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課程活動文化等。校園的物質文化包括校園環境、教育場所、裝置設施等。組織制度文化包括組織的層次和形態、規章制度以及角色規範等。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她是隱性的,深層次的、無形的和抽象的。精神文化有認知的成分,如學校群體構成和個體對教育目的、教育過程、規律的認識;有情感的成分,如學校成員對學校、師生的依戀、認同、熱愛,對所在學校的責任感、歸屬感、優越感是積極情感的典型表現;有價值成分,如學校共同推崇的價值取向;有理想成分,如校訓、校歌中所表達的目標。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會構成某一學校的獨特校園風格。校園文化影響到學校的辦學方向和活動方式,會滲透到每一個學校成員的精神和行為方式中去。

  篇2

  高水平的教育質量就必須要有高水平的管理。管理水平是辦好學校的關鍵。

  在當前的學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根據自己數年來的學校管理經歷和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談幾點拙見:

  一、以人為本。

  學校管理,所要的效益是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的所有幹部、教職工學生都是校長的管理物件,目中有學生,充分尊重學生,視學生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相信學生的潛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教學中倡導教師發揚教學民主,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創設能讓學生展示個性的舞臺,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引導學生形成創造思維,具備創新能力和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切教育活動的主人。

  為此,學校領導、支部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引導: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提倡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師生共同研究討論問題,以真誠的相互瞭解溝通師生的情感,本著尊重人及其完整人格的精神培養人。

  樹立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

  培養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必須有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師。所以教師必須轉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想、具備創新能力、樹立創新精神意識的教學觀念。

  力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的指導者。

  教師必須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精神,通過學習,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思想境界始終處於時代的前沿,使自己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路人,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講授者。

  德育為首,樹立全面育人觀。

  學生的綜合素質中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思想素質教育,忽視學生的德育及政治思想教育是沒有靈魂的教育。

  為此,需抓好如下的一些工作:

  堅持不懈地抓師德教育

  用科學的世界觀武裝教師,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教師,用奉獻的人生觀啟迪教師,努力使教師成為為人師表、教育學生生動有效的教材。

  樹立德育工作人人有責的思想。

  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僅只是幹部和班主任的任務,而是全體教職員工的神聖職責。努力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互相結合聯絡,形成合力,齊抓共管。

  結合實際,聯絡社會

  對學生的教育,不單純是學校的教育,必須依靠家長,甚至社會力量的共同協作。學校需加強家訪、校訪和與村社的聯絡、組織多項校外德育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形成了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路。

  以人為本、和諧民主的管理體系和開放意識,才能為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發展、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3

  通過學習學校推薦的這篇文章,使我對學校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使我更加堅信:要想出效益,就要抓管理,只有做到了精細化管理,才能不斷推動學校整體工作邁上新臺階。具體收穫如下。

  一、使我對學校的精細化管理的涵義有了清晰的認識。

  學校管理的三重境界 : 規範化 精細化 個性化。細化管理指精密、細緻的管理,即用精心的態度實施細緻的管理過程,以獲取精品的結果。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結,每天都要對當天的情況進行登記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精細化管理要求層層完善、系統健康,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成績。結合自己的工作,作為班主任就要對班主任一日常規做到位,發現問題,要及時想辦法解決問題,使班級少出問題或不出問題。作為一名物理老師,就要對自己的一日教學中的備教批覆改做好統籌安排,使自己的教學做到日日清。作為年級長和工會主席就要在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從而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二、學校精細化管理的操作過程。

  1、培養自己“沒有任何藉口”的意識,這是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學習不負責任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一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就沒有任何前途可言;對待工作與學習的正確態度是正視現實,踏實敬業,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2、掌握並使用精細化管理的原則與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首先要明確精確管理目標,制度是學校目標在工作規範上的具體體現,學校制訂、完善各項制度,引導全校師生日常工作規範,約束全體師生工作行為,明確全體師生遵守或者違反規定的獎勵懲罰措施,保障學校各項措施執行的政令暢通,這些可謂規範化。

  其次是嚴格管理過程,就是制度的執行,就是落實。落實過程中要有一下幾個原則:

  ***1*** 警告性原則。就是讓每位教師和學生明確知道,若做了不該做的事或沒有應該做的事,是會受到處罰的。

  ***2*** 確定性原則。就是說,只要觸犯學校組織的制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如果觸犯了規定而不一定受到懲處,那麼人們往往會冒風險。當然,“重獎勵、輕處罰”是現代員工管理的一個趨勢。特別是當多數員工在某方面出現錯誤時,表彰出色者無疑會有很大的帶動作用。表彰優秀者也是對犯規者的一種懲處。

  ***3***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進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

  ***4*** 公平性原則。懲處的規章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管理者要不偏不倚。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制度是對事不對人。

  學校的精細化管理涉及諸多層面,我將用我個人的微薄力量為我校的精細化管理而努力工作。可能我對此認識比較淺顯,但我會加強學習改進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