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如何預習才有效

  小學數學是最基礎簡單的知識點,同學們想要學好數學做好課前預習很重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數學預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數學預習方法

  1.閱讀探索

  課前預習,仔細閱讀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它不是對教材進行走馬觀花,草草走過場而已,而是要求學生進行逐字逐句地研讀,讀懂學的是什麼,懂得了什麼。遇到概念,則要求畫出重要字句,關鍵所在,然後說出這樣認為的理由,也常常佈置一些簡單地填空和運用。如是計算,則要求瞭解計算原理,計演算法則,並按照自己的理解試作簡單地練習題。遇到不明白的,做上記號,可以在課上進行質疑,這是數學課程最常用的預習方法。

  2.實踐操作

  數學,也是一種體驗的課程,許多內容必須親身體驗,才能更好地領會。因此在預習時,除了閱讀教材以外,實踐操作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很好方法。如二年級《分段》的內容,學生年齡小,難以進行抽象地想象。我就佈置這樣的預習任務:用剪刀去剪一根繩子,把剪的次數與繩子的段數分別填入老師準備的表格中,並說說你的發現。通過具體地實踐,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剪的次數”與“段數” 之間的關係,為學習做好了經驗準備。

  3.收集資料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興趣,有時指導學生在預習時收集要探究內容的背景材料及收集與新知識相關的內容等。如上述《年、月、日》的教學中讓學生收集各種年曆卡,查詢閏年的來歷等,課中組織學生結合材料闡述自己的發現。又如《統計》一課的教學前,讓學生對班級同學喜愛的水果進行調查,收集好資料,在課堂上用這些學生自己身邊的事例作為上課的內容,學生表現出更強烈的興趣,也瞭解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4.嘗試推導

  小學數學中很多幾何知識,是學習後續知識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對於這部分內容,如果能讓學生自己從中探索出知識生成的奧祕,那麼這樣的啟示會使他受益無窮。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的預習中,我下發給每個同學兩個不同的長方形,要求:

  ***1***用你學過的方法測量出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

  ***2***猜想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什麼有關?

  ***3***畫幾個長方形驗證自己的猜想。

  通過預習,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許多同學都有了自己的見解。“我用的是畫方格的方法來測量長方形的面積的,而在數的時候就直接數長有幾格,寬有幾格,然後相乘就能得出

  長方形的面積。”“我用擺一擺的方法測量長方形的面積,但發現如果用小方格擺滿長方形的話很麻煩,我就只擺了長這裡的一條和寬的一條,知道了長是幾,寬是幾,然後把它們相乘就能算出面積。”“我是直接用尺來量出長和寬,再用長乘以寬算出長方形的面積。”„„不管用什麼方法,學生們都對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了推導,思考了它是如何產生的,經歷了動手實驗,實踐操作。通過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化了對公式的理解,這樣更利於掌握和運用新知。

  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注意事項

  1.指導學生預習要落到實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課前預習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具有可操作性,不要出現“預習課本第x頁—第x頁”這樣的預習要求。

  2.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和興趣。由於小學生初次接觸預習,不瞭解預習數學的方法,更沒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和預習的興趣。可以通過及時對好的預習方法和結果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設計形式多樣的預習問題等方法來逐步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調動起預習的興趣。

  3.允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預習效果。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預習效果存在差異,對預習效果不要強求學生都到達相同的水平。

  4.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設計預習問題,指導預習方法。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讓學生在教師未講新知之前即已瞭解內容,自己發現問題並自行解決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問題,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減輕了課堂壓力。

  5.重視預習作業的反饋功能,進一步的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目的,這就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由教參、教師主觀預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使課堂變成師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教師對於學生完全懂的堅決不講,學生基本懂的稍加點撥,學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數不懂的作重點專題突破,以使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6.預習的目的不是單純的為教師的教服務,而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獲得全面的發展。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

  1、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們平時多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寫字姿勢。家長督促他們寫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於學習相對落後的同學,老師雖然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給他補,但是,課外時間有限,需要補課的學生較多,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有時候,一個孩子忽然學習進步很大,老師就感到很欣慰,一旦孩子學習退步了,一問原因,一般就是家長最近很忙,沒時間管他。學生學習退步老師利用課餘時間給他們補課。老師不希望有一個學生掉隊。

  2、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每個星期回家做作業時要採取這樣的方法:先複習這一星期所學的知識,理通脈絡;然後再把這周的作業做出來,並進行檢查;最後把下週要學的知識進行預習。如果採用這樣的方法並堅持下去,相信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3、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有些題目孩子不懂,家長要耐心地解釋題目的意思,鼓勵孩子不懂就問。但是家長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只要你把題目解釋清楚,孩子是能夠自己解答的。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賴性比較強,不願獨立思考,課堂上要麼等著老師講解,要麼轉來轉去指望其他同學。這些同學在家裡做作業也肯定很拖拉。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

1.小學數學預習方法建議

2.二年級學生怎樣預習數學

3.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4.小學數學預習的重要性

5.小學數學預習的策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