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怎樣提高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關於孩子學習興趣怎樣提高與培養的方法,通常家長會遇到孩子在學習中的幾個頭疼問題。下面小編整理了的方法,供你參考。

  篇一

  學前班的孩子剛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對一切都還不太熟悉,他們要適應新的環境,接觸新的同學和老師;更難的是他們要脫離爸爸媽媽和幼兒園老師的呵護,逐漸學會自己獨立和進步,漸漸進入到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中去,為進入一年級打好基礎。

  剛開始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很不好,上課有坐不住的,有講話的,還有在下面吃東西的和說話的,總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醒和督促,有時會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一段時間過去了,雖然孩子們有所進步,但是我發現他們臉上的笑容正漸漸消失,他們在新的環境裡沒有體會到快樂,學的很壓抑,也不太親近教師。我漸漸地反思自己的班級管理方法:是否對他們太過嚴厲,沒有循序漸進地來教育…。為此,我想了以下幾個辦法。

  首先,對孩子多細心觀察,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進行鼓勵和表揚。其次,在每週五讓全體幼兒進行一次“民主測評”就是讓幼兒暢所欲言,說說自己或者別的幼兒的表現好壞以及原因,結果以孩子的評票結果為準,充分發揮他們的“小主人”意識,然後在“紅花欄”上貼星星,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月底評出星星最多的幼兒為“本月明星學生”。老師獎勵自己製作的手工作品或其他小禮物。最後,還要讓孩子們信任和喜歡你,多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對他們表現好的時候滿足他們一個願望,讓孩子體會到教師是關心他們,瞭解他們的。漸漸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

  當然,我所說的方法也並不是只一味的表揚,有時也要適量地進行一下批評教育,但要講究科學的方法,不可體罰幼兒。根據本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表揚多過批評。

  “教書先育人”。教師不光要傳授知識給孩子,更總要的是讓孩子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去學習,讓他們學的開心、快樂,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篇二

  幼兒早期的探索、好問對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逐漸產生自覺吸取知識的要求,主動地去求知、去發問、去探索,並在學習時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興趣是智力發展的必要條件,興趣與早期教育有密切關係。因此,在幼兒園日常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幼兒興趣激發、培養的規律,利用一日活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不斷激發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其最終目的是要逐步使幼兒興趣集中和穩定在某幾個方面,並保證其發展,為其一生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那麼如何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主要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

  前面已經說過,幼兒的興趣是有限的、不持久的、不穩定的,因此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必須做到善於發現和培養。例如,一個幼兒在某一時間段對各種車輛萌發了興趣,而家長或教師視而不見,卻硬要他對識字發生興趣,那麼,百分之百是要失敗的。這樣不但會抑制幼兒的興趣發展,還會挫傷幼兒對其他事物探索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幼兒智力的發展。因此,在幼兒園教學中應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幼兒的興趣,從而發現幼兒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對某種事物的特別興趣。

  二、要豐富幼兒的生活

  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客觀事物在人的頭腦中反映的結果。有時一隻蒼蠅、一根小毛線頭兒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在培養幼兒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不能忽略這樣一個觀點,即人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先導。人們總是認為興趣必然促進成功,其實有時恰恰是偶然的成功給幼兒帶來了歡樂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了自身的潛力,從而激發起對某一事物的興趣。因此,要豐富幼兒的生活,就是讓幼兒多看、多聽、多實踐。變幻莫測、奧妙無窮的世界會極大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趣。不但要豐富幼兒的家庭生活,還要把幼兒帶到大自然中去,帶到社會中去,儘量擴大幼兒的活動領地。如開展多種形式的比賽、表演、作品展覽、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產生興趣,在驚奇、自豪、羨慕的情感中激勵他們的上進心和對未來的嚮往,同時還要幫助那些需要的幼兒,使他們獲得在探索中有所發現、有所獲得的體驗,這種體驗會促成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要幫助幼兒積累成功的經驗

  成功是保持和發展興趣的前提,教育幼兒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幫助幼兒積累成功的經驗。例如1歲半至2歲的幼兒大腦和手的功能還很不協調,玩積木時會每每失敗,使幼兒感到很掃興。如果此時家長或教師能為幼兒選擇稍大一點的、不太光滑的積木,並讓其在較平的桌面上玩,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幫助幼兒積累成功的經驗還要注意進行耐心的教育。比如,當幼兒試圖畫一條線,由於幾次沒有畫直,有的就會把筆扔掉,或者用筆使勁將紙戳破,這時千萬不能對幼兒做出使之氣餒的反應,而應進行耐心的教育和啟發,或通過一個故事,或通過示範,來穩定他的情緒,使之最後成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以保持和發展已有的興趣。

  四、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

  常常看到這種情形:幼兒畫了一個太陽,可帶表光的線都從圓的中間畫出來;或畫一個蘋果,非要畫成側倒的……這些畫法,在大人看來是很不順眼的,故常常迫不及待地加以糾正,孩子不聽就加以責備,即便孩子勉強按大人的要求畫了,但孩子的興趣大減。幼兒自有幼兒的觀察和想象,有他自己的表現方法,不能強求與成年人一致;即使需要糾正,也應在尊重和成人孩子自主性和發展水平的前提下進行耐心引導,最好能引導孩子在他的實踐中去發展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玩遊戲、猜謎語、創設問題情景、出示新穎的玩具、讓幼兒自己動手,按照自己的意願操作學具等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起幼兒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想學願學,並能持久的學習,從而更好的養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要適當地進行表揚

  按照幼兒的心理特點,應當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會鼓勵幼兒的興趣。當幼兒用積木擺成了一座房子,他會情不自禁地喊:“老師,你快來看!”這時,你能回過頭看上一眼,他會很滿意的,這是無聲的表揚與鼓勵;如果你再說上一句表揚或鼓勵的話,那將會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藉助體態語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目光、表情、語調、手勢、動作等等,藉助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停頓來感染幼兒,並注意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自由地、主動地學習。

  六、要善於回答幼兒提出的“為什麼”

  幼兒向大人提出“為什麼”,這說明他有旺盛的求知慾,對他所問的事物感興趣,這正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最好時機,萬萬不可錯過,要想方設法滿足他的要求,保護和發展這種還很不完善的萌芽狀態的興趣和求知慾。但回答要注意從孩子的理解水平出發,做到生動、形象,因為幼兒以直觀的形象為主,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要符合這一思維規律。有一個兩歲的幼兒,當看到雨後的小草泡在水裡,她好奇地問爸爸:“小草有肚子嗎?”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怎樣回答呢?用幼兒不理解的術語回答當然不行。爸爸生動、形象地回答:“小草是有肚子的。不過,小草是用根喝水”……邊回答邊撥出一棵小草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從那以後,幼兒對小草發生了興趣,總好把小草連根拔出來看來看去。回答幼兒提出的“為什麼”,還可以配上小實驗,像有關浮力的實驗、雪遇熱融化的實驗等等,可以極大地激發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總之,學習興趣能使幼兒具有更高的求知慾,更敏銳的觀察力,更豐富的想象力和更堅韌的意志力,它是幼兒堅持學習的驅動力。因此激發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對幼兒一生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三

  “興趣是第一老師”,興趣是孩子們不斷探究他們所生存的這個“未知”世界的動力源泉,是開展各項活動的前提和保障。興趣又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幼兒探索知識的動力。只有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幼兒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時候,幼兒才能學得輕鬆,學得愉快。那麼,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該怎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呢?就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我的想法。

  一、 與幼兒成為朋友

  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在教學活動,作為老師的我們要與幼兒多多交流,和他們做知心的朋友。對他們一視同仁,做他們的良師益友。無論是上課時還是課間休息時,都要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這樣才能讓幼兒喜歡上你,也會對你的教學內容感興趣。

  二、 以幼兒為中心,傾聽孩子的看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在組織活動中,教師應善於傾聽孩子們對某事的不同看法。發掘他們的感興趣的一面,並沿著孩子的這一興趣出發去引導孩子們進行更近一步的探究。有一次在班級裡喝牛奶的時候,突然一隻小動物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孩子們大叫了起來,“小鱷魚”,接著就馬上衝了上去,擁擠在一起。於是,幾個孩子就在那討論,“咦,他怎麼尾巴斷了呢?肯定是想逃跑”孩子們討論著,此時我正忙著給幼兒倒牛奶,結果大部分孩子都去看他們眼中所謂的“小鱷魚”。這時我十分著急,就嚷嚷著說:“快點到座位上去喝牛奶,別擠在一塊了。”可沒有幾個孩子聽見老師說的。如果這時能夠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傾聽孩子們的談話,很快會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從中引出很多有探究意義的課題。當孩子討論“小鱷魚”,其實就是壁虎怎麼會斷尾巴時,教師就可以以幼兒為中心,從他們感興趣的一面出發,傾聽孩子們看法。這樣不僅有益於激發幼兒的原有經驗,集中他們注意力,而且可以衍生新的教學主題。如:壁虎為什麼會斷尾巴?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以及延伸到人類的自我保護方法”等教育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會表現出異常激動和專注的神色,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活動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積極關注孩子們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動機,引領他們去尋找活動的興趣。如開展體育活動時,老師發現孩子們對玩紙飛機沒有剛開始時那麼興趣,有的還把這撕了扔了,缺少點什麼呢?這時教師可結合飛機特技表演設定穿越障礙,提出飛機著落的遠近距離為勝負時,並給予獎勵,那一定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三、 跟蹤孩子的行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機。

  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綱要》中也指出科學領域的目標要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活動中,教師可採用延伸幼兒興趣而生成教育,在追蹤幼兒行為時,教師對幼兒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為保持審慎的態度,注意對其先前和後繼的行為進行追蹤,在這個過程中,有時會意想不到把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機。有一次中午吃過午飯,我帶領幼兒到操場上去散步。可是當我們要走的時候,有幾個男孩子就圍在一顆大樹旁遲遲不肯離開。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應該剝奪孩子的這份好奇心與求知慾。在保證孩子安全的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靜下心來與幼兒共同觀察,引導幼兒把有關的活動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生成昆蟲的種類名稱、生活習性、收集昆蟲標本、昆蟲圖片資料等等活動。

  四、 巧妙匯入,激發興趣。

  每個教學活動都有匯入部分。巧妙的匯入,才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大班語言活動《狼大叔的紅燜雞》的匯入環節,就是以“狼”、“雞”這兩個字匯入,引發幼兒想象狼跟雞之間到底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這樣簡單的匯入,就把孩子吸引到了這個故事的情境中。

  五、 在嘗試、練習中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操作是幼兒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學有效手段之一。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也愛動手操作。通過實踐證明,動手操作能夠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也能讓幼兒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的知識。所以我們要讓幼兒在嘗試中,多畫一畫、剪一剪、比一比、猜一猜、擺一擺,從而體現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對學習更加充滿興趣。

  六、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提供豐富的能引起幼兒興趣的材料

  《綱要》中強調:“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條件”。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他的興趣、愛好、動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是豐富的,能引起幼兒興趣的。就像幼兒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樣,幼兒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就會產生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分一分……的動手願望。如:學習8的分成時,我為每兩名幼兒提供一盒電動小魚***正好8只***,每人一隻釣魚竿。不用說按上電池,在轉盤裡轉動的小魚,嘴巴一張一合的去咬釣魚鉤是多麼的有意思,單是看著這些五顏六色的小魚,孩子們便興奮得手舞足蹈。當我講完遊戲規則和操作辦法,孩子們便迫不及待的“釣起魚”來。8條小魚被夥伴釣走了幾條,自己釣了幾條,在愉快的“釣魚”活動中幼兒學會了8的分成。

  七、 開展豐富的遊戲活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教師要以遊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與幼兒一起玩。這樣可以把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達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綜合活動《漂亮的服裝》中,我發現孩子們每天談論著自己的衣服,從談論中他們驚喜地發現:有不同職業的衣服,有不同民族的衣服,有不同季節的衣服,有不同材料的衣服,有不同時代的衣服……各種各樣的衣服吸引著孩子們。我為他們準備了許多材料:舊報紙、掛曆紙、樹葉、皺紋紙、亮片、彩珠、其他各種紙,還有針線、剪刀、雙面膠等,有些廢舊物品成了我們大家的的寶貝。同時,我也鼓勵孩子自己收集材料,覺得什麼東西可以用,就可以帶來。結果,材料比我想象的多。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次綜合的半日活動。活動在幼兒的談話中拉開序幕,幼兒興致勃勃地討論著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兒表演時掀起了一個高潮。從而激發了自己想設計服裝的願望。

  八、 多一些鼓勵、表揚,少一些批評

  每個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多一些鼓勵,多表揚幼兒,及時捕捉他們的學習動態,對完成較好的幼兒進行表揚,但對較差的幼兒,不要加大批評,鼓勵不要氣餒,並要有耐心,對他進行輔導幫助,解決其中的問題,使幼兒重新找回自信和興趣。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作為老師也應該表揚他。這樣的教學,幼兒很喜歡,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濃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上課效果也好了。

  九、以競爭效應激發興趣。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競爭意識不斷增強。對帶有競爭性的活動有較大的興趣,而且樂此不疲。因此,我們設計一些帶有競爭性的活動或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競爭心理的發展,從而間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例如,“掛鉤”這一材料,我把運算卡片分成兩等份,然後兩個孩子比賽,計算卡片的算式,看誰先把自己的顏色卡片掛滿相應的小鉤上為勝,孩子玩得特別高興,計算速度也有很大提高。

  總之,興趣是幼兒求知的動力和基礎, 教師應注重孩子興趣培養,用孩子好奇、積極探究的精神去開啟智慧之廳的鑰匙。這樣才能讓幼兒在興趣中喜歡學習,在興趣中喜歡探究,進而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習的內在潛能。當然,要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我們在幼兒教學實踐中,堅持對幼兒實行有效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幼兒一定對學習生產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