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

  當下體育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自由活動,並沒有起到體育課應該起到的作用。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可謂勢在必行。但我們應該怎樣強化體育鍛煉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將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為基本目標,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完善保障和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學校體育質量,著力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能,健全學生人格品質,切實發揮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體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體育可以在強化體育課、建立競賽體系、完善支撐系統方面下功夫。

  1、強化體育課

  學校體育要立足於“教會”學生運動技能。要以教會為總目標,把體育課的重心放在教會上,教會學生基本運動技能以及專項運動技能。在“教會”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符合學生生長髮育的規律,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安排不同的技能學習。

  二要釐清學和練的關係。

  三要結合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進行教學。

  2、建立競賽體系

  學校體育如果沒有競賽,就談不上體育,也無法實現體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因此在體育改革路徑選擇方面,除了“教會”外,還要組織體育競賽。學校體育教育中的競賽,主要是指在班級內部、班級之間以及學校之間的體育競賽。事實證明,只有組織好班內、校內和校級的競賽,才能活躍學校的體育工作,才能真正彰顯學校體育的價值。

  3、完善支撐系統

  完善體育教育辦學條件。在制定支援政策時,要把學校整體的師資、場地器材、經費投入等各方面都考慮在內。加強政府統籌,把學校體育納入教育綜合改革,整合利用各方資源,形成齊抓共管學校體育的有效機制,鼓勵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大膽探索,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高學校體育工作水平。

  通過校園足球的示範作用,希望全社會都能看到,一名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參與體育競賽,不但不會影響他的學習成績,還會帶動他個人的全面發展。一旦實現這樣的目標,學校體育的綜合改革就有了希望,中國的足球、籃球、排球水平,以及整個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的提高也就具備了基礎。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為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工作,為學校體育改革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我們為什麼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第一,從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全域性來認識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重大意義。青少年時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是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磨鍊堅強意志、培養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範圍內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紛紛把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勞動力競爭力作為國家級戰略,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體魄強健,自然成為衡量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標誌,成為國家現有及潛在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成為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基礎。

第二,我國已經具備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必要條件和社會共識。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堅持把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作為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基礎工程,不斷完善和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青少年體育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從2010年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結果看,全國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總體上有所改善,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滑趨勢得到遏制,青少年營養水平和形態發育水平明顯提升。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學生肥胖檢出率有所增加,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高校在校生的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水平有所下降,這與他們在18歲及以前的體育鍛煉不能經常到位有著直接關係。有關調研也表明,有些地區的學校和社會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較為突出,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休息和鍛鍊時間嚴重不足,城鄉、區域之間體育設施配備不平衡,學生體育課和鍛鍊活動難以保證。這些問題越來越影響到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將制約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未來程序,正在引起全黨全社會更加高度的重視,逐漸凝聚起強烈的教育改革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