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閱讀題答案

  植物的激素只對植物才有刺激作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物激素》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植物激素》閱讀原文:

  ①在古代,人們把青的梨子採摘下來,放在屋子裡薰香,梨子就會很快變甜變軟;採了生的獼猴桃,老人們也會說,把它們跟蘋果放在一起,會軟得更快。幾千年前,古埃及人在無花果結果之後,會在樹上劃出一些口子,認為這樣可以讓果實更大、成熟更快。而在中國的農村,許多核桃樹上佈滿了傷痕,都是人們故意砍的,人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②到了近代,科學家們發現,古人或許是“歪打正著”了。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種。隨著乙烯的面紗被揭開,那些“傳統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釋。薰香時能產生一定量的乙烯,從而促進青梨的成熟;成熟的蘋果會不斷釋放乙烯,也就能促進獼猴桃的軟化;砍傷無花果樹和核桃樹促進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傷害會讓無花果樹或者核桃樹釋放出大量乙烯。

  ③劃傷果樹是為了讓它自己產生乙烯,用外加的乙烯處理也能促進植物的生長——這就是“植物激素”促進生長的原理。在現代農業中,使用的是一種叫做乙烯利的東西,它被植物吸收之後轉化成乙烯,從而產生“激素”效應。這種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以,當你聽說“激素催熟果實”的時候,不要以為那是“黑心農民”的非法操作。實際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用它來提高作物產量、縮短週期。

  ④經常看到記者揭露“黑心商販”用“化學藥品”把生的葡萄或者香蕉變熟的“黑幕”。其實,葡萄和香蕉這樣的水果如果完全成熟之後才採摘,就根本無法進行長途運輸和長期儲存。為了突破時空的限制,在產地把這些果實提前採摘,運送到遠方或者儲存到另一個季節,拿出來施以乙烯利,讓它們從沉睡中醒來,就可以進一步“成熟”。且不管這樣得到的水果是否跟在樹上成熟的一樣美味,這至少讓遠方的人們或者在不同的季節吃上這些水果。

  ⑤人們總是擔心這種能夠催熟水果的“激素”會促進人的發育。想想,它本來就是植物生長中會自然產生的氣體,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夠讓人“早熟”,那麼天然的也一樣——人體並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產生。

  ⑥實際上,任何激素都需要與特定的受體結合才能產生作用,植物的激素只對植物才有刺激作用。合理使用植物激素,不僅對生產者有利,對於消費者也是有利的——歸根結底,生產成本的降低會導致商品價格的降低。***選文有刪改***
 

  《植物激素》閱讀題目:

  小題1:第①段畫線句運用了什麼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 ***2分***

  小題2:第②段“歪打正著”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2分***

  小題3:合理使用植物激素對消費者有哪些好處?請結合全文分析。***2分***
 

  《植物激素》閱讀答案:

  小題1:舉例子***1分***以“古埃及人劃傷無花果樹”為例,說明砍傷果樹能促進結果,引出說明物件“植物激素”***1分***。

  小題2:某些看似不科學***或“不恰當”***的習俗或方法***1分***,卻恰好能證明其科學性***或“合理性”***的 結果***1分***。

  小題3: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季節吃上相同的水果***1分***,商品的價格會因此降低***1分***
 

  有關植物激素知識點拓展:

  即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脫落酸***abscisicacid,ABA***、乙烯***ethyne,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它們都是些簡單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但它們的生理效應卻非常複雜、多樣。例如從影響細胞的分裂、伸長、分化到影響植物發芽、生根、開花、結實、性別的決定、休眠和脫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重要的調節控制作用。

  植物激素的化學結構已為人所知,人工合成的相似物質稱為生長調節劑,如吲哚乙酸;有的還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黴素。目前市場上售出的赤黴素試劑是從赤黴菌的培養過濾物中製取的。這些外加於植物的吲哚乙酸和赤黴素,與植物體自身產生的吲哚乙酸和赤黴素在來源上有所不同,所以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也有稱為外源植物激素。

  最近新確認的植物激素有,多胺,水楊酸類,茉莉酸***酯***等等。

  植物體內產生的植物激素有赤黴素、激動素、脫落酸等。現已能人工合成某些類似植物激素作用的物質如2,4-D***2,4-二氯苯酚代乙酚***等。

  植物自身產生的、運往其他部位後能調節植物生長髮育的微量有機物質稱為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以下5類: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而油菜素甾醇也逐漸被公認為第六大類植物激素。

  生長素

  D.Darwin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運動時,只有各種激素的協調配合,發現植物幼嫩的尖端受單側光照射後產生的一種影響,能傳到莖的伸長區引起彎曲。1928年荷蘭F.W.溫特從燕麥胚芽鞘尖端分離出一種具生理活性的物質,稱為生長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長的物質。1934年荷蘭F.克格爾等從人尿得到生長素的結晶,經鑑定為吲哚乙酸。促進橡膠樹漆樹等排出乳汁。在植物中,則吲哚乙酸通過酶促反應從色氨酸合成。十字花科植物中合成吲哚乙酸的前體為吲哚乙腈,西葫蘆中有相當多的吲哚乙醇,也可轉變為吲哚乙酸。已合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因而處於不斷的合成與分解之中。

  生長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生長素主要集中在幼嫩、正生長的部位,如禾穀類的胚芽鞘,它的產生具有“自促作用”,雙子葉植物的莖頂端、幼葉、花粉和子房以及正在生長的果實、種子等;衰老器官中含量極少。

  用胚芽鞘切段證明植物體內的生長素通常只能從植物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相反。這種運輸方式稱為極性運輸,能以遠快於擴散的速度進行。但從外部施用的生長素類藥劑的運輸方向則隨施用部位和濃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長素可隨蒸騰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低濃度的生長素有促進器官伸長的作用。從而可減少蒸騰失水。超過最適濃度時由於會導致乙烯產生,生長的促進作用下降,甚至反會轉為抑制。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不同,根最敏感,芽次之,莖的敏感性最差。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它能使細胞壁環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從而使細胞壁的結構鬆弛、可塑性增加,有利於細胞體積增大。生長素還能促進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生長素具有雙重性,不僅能促進植物生長,也能抑制植物生長。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植物生長,過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2,4-D曾被用做選擇性除草劑。

  吲哚乙酸可以人工合成。生產上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類似生長素的物質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2,4-D、4-碘苯氧乙酸等,可用於防止脫落、促進單性結實、疏花疏果、插條生根、防止馬鈴薯發芽等方面。愈傷組織容易生根;反之容易生芽。

  赤黴素

  1926年日本黑澤在水稻惡苗病的研究中,發現感病稻苗的徒長和黃化現象與赤黴菌***Gibberellafujikuroi***有關。1935年藪田和住木從赤黴菌的分泌物中分離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質,定名為赤黴素***GA***。從50年代開始,英、美的科學工作者對赤黴素進行了研究,現已從赤黴菌和高等植物中分離出60多種赤黴素,分別被命名為GA1,GA2等。以後從植物中發現有十多種細胞分裂素,赤黴素廣泛存在於菌類、藻類、蕨類、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商品生產的赤黴素是GA3、GA4和GA7。GA3又稱赤黴酸,是最早分離、鑑定出來的赤黴素,分子式為C19H22O6。即6-呋喃氨基嘌呤。

  高等植物中的赤黴素主要存在於幼根、幼葉、幼嫩種子和果實等部位,由甲羥戊酸經貝殼杉烯等中間物合成。後證明其中含有一種能誘導細胞分裂的成分,赤黴素在植物體內運輸時無極性,通常由木質部向上運輸,由韌皮部向下或雙向運輸。赤黴素最顯著的效應是促進植物莖伸長。無合成赤黴素的遺傳基因的矮生品種,用赤黴素處理可以明顯地引起莖稈伸長。赤黴素也促進禾本科植物葉的伸長。在蔬菜生產上,常用赤黴素來提高莖葉用蔬菜的產量。一些需低溫和長日照才能開花的二年生植物,幹種子吸水後,用赤黴素處理可以代替低溫作用,使之在第1年開花。赤黴素還可促進果實發育和單性結實,打破塊莖和種子的休眠,促進發芽。幹種子吸水後,胚中產生的赤黴素能誘導糊粉層內a-澱粉酶的合成和其他水解酶活性的增加,促使澱粉水解,加速種子發芽。目前在啤酒工業上多用赤黴素促進a-澱粉酶的產生,避免大麥種子由於發芽而造成的大量有機物消耗,從而節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