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線器路由器的區別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詢問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是什麼,功能如何,有何區別。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資料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資料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資訊,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慧的轉發決策。

  :資料轉發所依據的物件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實體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資料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資料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的,描述的是裝置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絡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絡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衝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線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資料包會在交換機連線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訊擁擠和安全漏洞。連線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資料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訊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資料包,不傳送不支援路由協議的資料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資料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線,交換機歸於網橋,是資料鏈路層的裝置,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線,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

  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從工作原理上看,交換機和集線器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從OSI體系結構來看,集線器屬於OSI的第一層物理層裝置,而交換機屬於OSI的第二層資料鏈路層裝置。

  從工作方式來看,集線器採用一種“廣播”模式,因此很容易產生“廣播風暴”,當網路規模較大時效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當交換機工作的時候,只有 發 出請求的埠和目的埠之間相互響應而不影響其他埠,因此交換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隔離衝突域和有效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從頻寬來看,集線器不管有多少個埠,所有埠都是共享一條頻寬,在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埠傳送資料,其他埠只能等待,同時集線器只能工作在半 雙 工模式下;而對於交換機而言,每個埠都有一條獨佔的頻寬,當兩個埠工作時並不影響其他埠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 在全雙工模式下。

  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那就應該是智慧與非智慧的區別。集線器說白了只是連線多個計算機的網路裝置,它只能起到訊號放大和傳輸的 作 用,不能對訊號中的碎片進行處理,所以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出錯。而交換機則可以看作為是一種智慧型的集線器,它除了擁有集線器的所有特性外,還具有自動尋 址、交換、處理的功能。並且在資料傳遞過程中,傳送端與接受端獨立工作,不與其它埠發生關係,從而達到防止資料丟失和提高吞吐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