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複習題

  學習要相互促進,相互競爭,在競爭中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己。在即將到來的七年級語文的第五單元考試,同學們要如何複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積累運用***17分***

  1.詩句填空。***8分***

  ***1***《歸園田居***其三***》中描寫作者愉悅的心情,同時表達了他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決心,以及描寫歸隱後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2***《使至塞上》一詩描寫大漠獨特之美的詩句是:

  ***3***《渡荊門送別》一詩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詩句是: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B.最喜小兒亡賴。

  C.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D.具答之,便要還家。

  3.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譯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會空閒。

  B.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文:不要說您傻,還有比您傻的人呢!

  C.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譯文: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到院中散步。

  D.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文: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4.下面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記承天寺夜遊》——蘇軾——宋代

  B.《觀潮》——周密——宋代

  C.《湖心亭看雪》——張岱——明末清初

  D.《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唐代

  5.提煉出下面詩中關於“民俗”的資訊。***3分***

  遊山西村

  陸 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二、閱讀理解***43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9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6.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4分***

  ***1***溯: ***2***肅:

  ***3***屬: ***4***引:

  7.第二段中寫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後來唐朝的李白有兩句詩與此處的意思相近,李白的兩句詩是: ,

  。***4分***

  8.文中“清榮峻茂”一句寫了_____個物件,它們依次是 、_______、_______、 。***5分***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10.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鳴三聲淚沾裳”。請再舉兩個含“三”,其含義也是表示“多”的成語或詩句。***2分***

  ***二***比較閱讀甲文《答謝中書書》和乙文《記承天寺夜遊》,完成以下各題。***13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1.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出停頓。***2分***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戶 欣 然 起 行 念 無 與 為 樂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尋 張 懷民。

  1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曉霧將歇*** ***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3***懷民亦未寢*** ***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13.填空。***7分***

  ***1***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寫景的名句是“ ”。

  ***2***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之美”,乙文描寫了“□□之美”。但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複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文中“ ”的語句中。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1分***

  一棵樹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歡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們學校四百米跑道內的操場綠地裡,一棵連著一棵,排著有序的佇列,像出操的莘莘學子。我更喜歡把它們比做寧靜的港灣,它們隨著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靜謐的懷抱。早晨或者傍晚,它們沐著陽光而肅立,我就靜靜地站在某棵樹的下面,看它的綠意蔥蘢,看它的枝繁葉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閤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滿心歡喜。

  ②我最喜歡的是看黑槐樹開花。黑槐樹開不出驚世駭俗的豔絕麗絕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麼小心,那麼內斂,那麼自得,默默地開著自己的花。不爭豔,不媚俗,只開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後,會結莢子,名曰槐角,字連墩。清清爽爽開花,利利落落做樹,可以與他人無關,確實與他人無關。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開花。從第一片葉子,到葉滿枝頭,再到濃蔭鋪地,我天天都去觀望。有布穀路過、鵲鳥登枝,卻沒有看到黑槐開花。走過春,走過夏,黑槐林一直沉默著,沒有開花。如果不是因為太心傷,我相信它們是不會這樣做的。它們在無聲地抗議著什麼。

  ④去年七月,那是一幅多麼美麗的景象。黑槐林裡每一棵黑槐樹都約好了似的憋滿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氣洋洋。那真是個夏天的樣子啊。再過些時日,就會有白色的小米粒樣的花開,然後那些叫槐連墩的娃娃們便會跑出來,吹著淡淡的藥香,浸潤著整個林子。

  ⑤那個時候學校已經放假,靜寂的林子是鳥鵲們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還是常常踱過去,享受清閒寧靜。有一天,暮色四合時,我踱過去,突然發現一地殘枝斷葉,抬頭望,一樹槐米皆被鄉里街坊們盡數採去,原來密不透風的葉蓋已經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滿地淒涼。飽受磨難的它們抗議是應該的,就像那倔強驕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個女學生從自家牡丹園裡移了一棵叫“洛陽紅”的牡丹給我。欣喜之餘,我忙買了一個超大號的白瓷花盆栽種。那“洛陽紅”在田裡已長多年,年年花開如酒,香醇香豔無比。學生送我時,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護,時時察看,期待它碩大的花朵開放。有個朋友對這棵“洛陽紅”也垂涎得很,天天過來探望,並請求我分些給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裡切了半株牡丹,連根帶葉帶花蕾送給了她。一個月後,朋友告訴我,那半株牡丹花沒開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嘗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雖然成活,但自縮花蕾,不再開花。秋來時,它早早褪下葉子,關了家門。

  ⑧三年過去了,任我怎樣澆水施肥,它也只是長些綠葉,不見開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變成了冷美人,不給花貌,不給笑容。它靜默著抗議,用不開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絕開花已成定局。去年斷枝斷骨,妻離子散,換了誰都會抗議。

  ⑩又是暑假,學生離校,林子寂靜。前兩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頭,看到有樹頭頂小小黃黃的花蕾,一錐錐,一蓬蓬。槐米!我驚呼。接下來的幾天裡,它們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個黑槐林黃綠綠地靜默著。

  ○11痛,誰也不會忘記。但黑槐們和牡丹不同,它們選擇了繼續開花,並且用開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議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靜默抗議,牡丹貞潔,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視痛苦,淡泊寧靜。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節裡,盡職盡責,按時開花,活好在當下,用最自然最樸素的方式。

  ○12我驚歎一棵樹的智慧。

  ***選自《知識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動***

  14.請按照時間順序,梳理文中黑槐樹的經歷。***3分***

  時間 ***1*** 今年由春到夏 今年暑假

  經歷 一樹槐米皆被鄉里

  街坊們盡數採去 ***2*** ***3***

  15.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第②段畫線的句子。***2分***

  黑槐樹開不出驚世駭俗的豔絕麗絕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麼小心,那麼內斂,那麼自得,默默地開著自己的花。

  16.“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絕開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

  17.文章使用什麼寫法來凸顯“一棵樹的智慧”?請你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智慧”的內涵。***4分***

  三、寫作***40分***

  18.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警方打掉了一個搶劫團伙,一位記者採訪了這個搶劫團伙的頭目,問:“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著頭走路,看見我時似乎有點害怕的人,是最好的下手物件。”那個頭目說。

  “據說,你多次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搶劫,難道你不怕嗎?”

  “怕?再多的人,如果都是看客,你會怕嗎?”

  “如果有人出來制止,你會怕嗎?”

  “這就要看他敢不敢抬起頭來同我說話。”

  其實,人們不只是面對盜賊和歹徒時存在“抬頭”與“低頭”的選擇,面對人生、社會和世界,同樣會經常遇到這樣的選擇。請以“抬頭與低頭”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文體特徵鮮明。

  答案:

  1.***1***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2***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3***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本題屬理解性默寫題,要在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默寫出古詩文名句來,不要多字、漏字,不能寫錯別字。***

  2.C***A.“闕”通“缺”;B.“亡”通“無”;D.“要”通“邀”。本題考查對通假字的掌握,平時學習要多積累。***

  3.B[正確譯文是:不要說相公您痴情***于山水***,還有像您一樣痴情***于山水***的人呢!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要注意古今異義詞,結合全文進行翻譯。]

  4.D***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把握能力。初中應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陶淵明是東晉人,不是唐代人。***

  5.將近社日,村裡忙著迎神賽會,村民們在迎神的蕭鼓聲中來來往往。古代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豐收。***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的能力。詩中描寫了農村的社日即將到來時,村民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6.***1***逆流而上  ***2***冷寂  ***3***連線  ***4***延長***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需平時多加積累,可分類記憶。***

  7.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本題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需認真閱讀理解文章,並且能熟練應用。同時,需要聯絡以前學過的知識,歸納整理。***

  8.4  水  樹  山  草***本題考查對課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仔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描寫的內容,提取主要描寫物件。***

  9.***1***除非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2***空蕩的山谷裡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古文翻譯的原則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主要有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

  10.示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三令五申。[本題考查同學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含有“三***多次***”的成語或詩句有很多,平常要多積累。]

  11.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的能力。可根據意義單位、語法結構、文言句式特點、句首關聯詞及語氣助詞等劃分。***

  12.***1***消散  ***2***參與,這裡指欣賞  ***3***睡覺  ***4***只是***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需平時多加積累,可分類記憶。***

  13.***1***猿鳥亂鳴  沉鱗競躍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熱愛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對即可***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需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填寫,不要多字漏字,不要有錯別字。***2***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充分抓住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14.***1***去年七月 ***2***沉默,沒有開花 ***3***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黃綠綠地靜默著***解答本題時首先要審清題幹,看清是“按照時間順序”去梳理,再關注表格中已有的內容,並從文中找出它們,兩部分相結合就可以從文中發現答案。***

  15.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槐花不爭豔、不媚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槐花的喜愛之情。***從句子中的“小心”“內斂”“自得”三個詞語看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連用三個“那麼……”又是排比修辭,作者用這兩種修辭寫出了槐花的特點及自己內心對槐花的情感。***

  16.去年黑槐斷枝斷骨,妻離子散,換了誰都會抗議;養了三年的牡丹受到傷害後,用不開花的方式抗議被移魂切骨。***此題考查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審題能力,從題幹得知問的是“我”推想的原因,而不是別人想的,因此很明顯應去文章中尋找答案。二是資訊的提煉概括能力,要選用恰當語句回答問題,“今年黑槐林拒絕開花已成定局”這句話前後的語句可作為優先參考,審定之後可確立答案。***

  17.對比***插敘、襯托***;黑槐儘管去年受到傷害,但是它今年仍然開出更美更密的花蕾,體現它漠視痛苦、淡泊寧靜、盡職盡責、堅守自己的生存智慧。***本題可以從第○11段中分析入手,“黑槐們和牡丹不同”,從這句話就可以得出用了對比的寫法,“黑槐智慧,漠視痛苦,淡泊寧靜”“盡職盡責”更點出了智慧的內涵。***

  18.思路點撥:話題中“抬頭”與“低頭”,是強烈的對比。從這種對比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這篇作文的中心。閱讀材料,我們可以讀出:抬頭是堅持正義、抵制邪惡的正氣,低頭是事不關己、明哲保身的冷漠;抬頭是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鐵肩,低頭是面對邪惡的沉默與縱容,等等。最好能夠聯絡社會上的熱點問題來談,要表現出強烈的是非觀念,立意要積極向上。適合寫成議論文。

  例文:

  學會抬頭

  新聞上曾播出過這樣一則訊息:在杭州有一名雙腿殘疾的乞丐因不停地大聲向樓頂喊話,而救下一名輕生女子。這名大聲疾呼的乞丐因此被人們尊稱為“杭州乞丐哥”。

  畫面用慢鏡頭反覆播放著他抬著頭奮力仰天呼叫的場景,我為此默然良久。在浮華如斯的都市,縱使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敢站出來抬起頭救助輕生人的也獨獨一個衣不蔽體的乞丐而已。當行人選擇低下頭漠不關心地離開時,其實也便從正義與冷漠中做了一個選擇。抬起頭來的不只是一個乞丐,還有一顆正直從善的心;吶喊出的不只有試圖解救一個生命的溫暖言辭,更暗含著對低下頭去的冷漠行人良心的譴責。

  就像抬起頭奮不顧身用柔弱的手臂接住妞妞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在母愛的本能驅動下如此奮不顧身。與此同時,周圍其他行人又去了哪裡呢?就像那第19個路人陳賢妹,用拾荒的手捧起小悅悅,抬起頭來卻已是淚流滿面,那前面的18個行人又去了哪裡呢?低下頭來的不只是“沒有看見”的行色匆匆的行人,還有冰涼得令人髮指的冷漠;躲避掉的並不只有一個可能會“殃及池魚”的麻煩,還有一顆光明的道德之心。哲學家康德曾說:“人自身可以為道德立法。”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從善的道德本能。每個人都有為正義喊話的本能。而當下,無法不令人深思的,卻正是“這種選擇正義選擇道德的本能我們還是否擁有”的問題。

  那年春節在繁華鬧市的街頭偶遇到過兩次半裸著上身,在瑟瑟寒風中賣命高頻率磕頭的乞丐。而對他的冷漠早已成為我內心深處永不可自我原諒的痛楚。如此人來人往的街頭,竟沒有一個人給予溫暖;如此車水馬龍的街頭,竟沒有一個人望一眼那個年邁的乞丐。那時的我,也因同行好友拉住衣袖的一句“他是騙子”而同樣選擇了低下頭默不作聲地離開。就這樣成為“事不關己”的路人甲,我身後便尾隨著成千上萬的路人乙、丙、丁……我在前推後擁的冷漠包圍中也淪為被良心譴責的世人之一。那樣一次刻骨銘心的低頭,竟使我在之後的日子,每每遇到乞丐就酸楚地予以幫助,竟使我在某次文章中將自己未行的善事以逼真地“寫作手法”予以美化……試圖以某種方式彌補過失,試圖使內心獲得正義的救贖。

  電影《風聲》中在敵人嚴刑拷打下依然高昂著頭喊出“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的女地下黨人,成為革命年代對正義最高貴的詮釋。在和平年代,“生死存亡”的正義已經遙遠,可是在道德正義面前,在這樣細小的舉手投足之間,有多少人可以毅然決然地抬起頭來,吶喊出正義的風采呢?

  點評:本文是一篇抒情味道較濃的議論文。由“杭州乞丐哥”抬頭大喊救下一輕生女子切入,可謂別開生面。選取典型人物吳菊萍、陳賢妹作為事實論據,引用康德名言闡述道理,論述過程中自然融入個人的感受,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