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考語文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閱讀題是來廣西中考語文必考的重要題型之一,同學們提高語文閱讀技巧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廣西中考語文閱讀練習題,供考生閱讀練習。

  廣西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中國歷史上的鄉村治理實際上走的是一條“二元化”的路線,公權力和自治權長期共存,其中以唐宋鄉官職役化為分界彼此消長,這種獨特的鄉村治理方式甚至對鄉村的近代化過程也產生了諸多影響。自秦漢以來,歷代都曾試圖對鄉村社會進行直接管理,但國家對鄉村社會的治理主要依靠鄉官及律令與儒家綱常,國家對鄉村的組織原則是地緣優於血緣,基層社會已經存在早期自治組織。

  唐宋之際的社會變革被學界概稱為“唐宋之變”。在鄉村治理上,這種轉變就表現為:其一,鄉官制度退出歷史舞臺,從此,鄉村基層管理人員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會地位很低,沒有固定的辦公衙門和俸祿,上為士大夫鄙視,受上級盤剝,下又徘徊於是否侵漁鄉里之間,這種兩難困境在後世鄉村管理中變成常態;其二,自治組織在唐宋進一步發展,中央政府愈來愈多地藉助他們來穩固統治。國家通過鄉紳、信仰、鄉約、宗族等各種形式和力量對鄉村實行間接控制在唐宋之際漸漸成為現實或者完成了制度準備。

  中國鄉村治理方式的轉變是傳統國家以最小成本維持社會運轉的必然。自郡縣制建立以來,帝國人口不斷增加,縣級區劃的數目卻維持了相對穩定。以農業稅為收入主體的傳統國家不可能負擔如此龐大的官僚系統。因此,各朝代不得不以最低行政配置來應對擴大的人口,政府效率下降,基層行政職能縮減,縣以下交給各種社會組織進行自治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與此同時,鄉村治理的難度卻在增加。中唐以後從兩稅法開始了徵稅原則由“稅丁”向“稅產”的轉變,財產的隱匿比起人丁的隱匿更難發現,鄉村催徵賦稅參與管理的鄉役人數和工作量大增。地方政府職役人數、工作量的變化,同時其地位愈來愈低,從秦漢時期的有望躋身卿相,到明清時期的被視為“至因至賤”之役。這些問題導致鄉官職役化、政府鄉村管理虛化。這是中國歷史上“強幹弱枝”的一個表現,也是社會基礎不穩、治亂頻仍的一個原因。

  鄉村治理方式轉變的目的本是以最小成本來控制基層、獲取賦稅,實際上卻令中央王朝取得稅收的效率進一步降低。鄉村治理方式的轉變令基層社會更易於“軍事化”,鄉族控制的民團、鄉兵既可幫助維持地方治安,也可能帶來械鬥民亂。鄉村治理方式的轉變使得鄉村職役地住低下的同時又權力大、責任大,賦稅徵收不足時還需要自己賠補,極易為了滿足國家的賦稅要求或上司、自身的貪汙要求而徇私舞弊、危害鄉里,宗族、鄉紳則往往站在他們的對立面。

  同時,鄉村社會管理方式的轉變帶來了明清時期蓬勃發展的宗族等各類鄉村自治組織,它們不僅進行自我管理,到近代還提供了本應由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總之,傳統中國的鄉村社會一直存在一定的自主性,中國很早就存在類似於西方“公共領域”的國家與民間同時發揮作用的公共空間。

  ***摘編自蔣楠《歷史視野下的中國鄉村治理》***

  廣西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中國歷史上的鄉村治理公權力和自治權長期共存,以唐宋鄉官職役化為分界線,公權力削弱,自治權增長,這種獨特的鄉村治理方式對鄉村的近代化過程產生了影響。

  B.雖然自秦漢以來歷代都曾試圖對鄉村社會進行直接管理,但是國家對鄉村社會的治理主要依靠鄉官、律令和儒家綱常,國家對鄉村的組織原則是地緣優於血緣。

  C.“唐宋之變”時,鄉村基層管理人員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會地位很低,沒有固定的辦公衙門和俸祿,他們受到上層的鄙視和盤剝,又糾纏於是否盤剝下層,置於兩難的處境中。

  D.唐宋之際,自治組織進一步發展,中央政府愈來愈多地藉助他們來穩固統治。國家通過鄉紳、信仰、鄉約、宗族等各種形式和力量對鄉村實行間接控制漸漸成為現實。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因為以農業稅為收入主體的傳統國家不可能負擔龐大的官僚系統,所以自郡縣制建立以來,儘管國家人口不斷增加,但是縣級區劃的數目卻維持了相對穩定。

  B.國家以最小成本維持社會運轉,各朝代以最低行政配置來應對擴大的人口,導致政府效率下降,基層行政職能縮減,縣以下交給各種社會組織進行自治。

  C.從中唐以後,鄉村治理的難度在增加,“稅丁”向“稅產”的轉變,比起隱匿人丁,人們更容易隱匿財產,大大增加了鄉村催徵賦稅參與管理的鄉役人數和工作量。

  D.地方政府職役人數、工作量和地位的變化,導致鄉官職役化、政府鄉村管理虛化。這是中國歷史上“強幹弱枝”的一個表現,也是社會基礎不穩、治亂頻仍的一個原因。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鄉村治理方式轉變帶來一些弊端,如令基層社會更易於“軍事化”,鄉族控制的民團、鄉兵既可幫助維持地方治安,也可能帶來械鬥民亂。

  B.鄉村職役極易為了滿足國家或上司或自身的要求而徇私舞弊、危害鄉里,宗族、鄉紳則站在鄉村職役的對立面,反對他們的這類行為。

  C.明清時期宗族等各類鄉村自治組織蓬勃發展,它們不僅進行自我管理,到近代還提供了本應由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D.傳統中國的鄉村社會一直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像西方“公共領域”的國家與民間同時發揮作用的公共空間在中國早就存在。

  廣西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D***“國家通過……漸漸成為現實”錯,遺漏資訊“或者完成了制度準備”***

  2.C***“從中唐以後,鄉村治理的難度在增加”錯,原文無資訊表明,鄉村治理的難度在增加是從中唐以後開始的***

  3.B***“宗族、鄉紳則站在鄉村職役的對立面”表述不嚴密,少了限制詞“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