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清代雍正青花瓷

  青花瓷在雍正時期儘管不是官窯的主流產品,但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其價值也比較高。現在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代青花瓷的鑑別要領,一起來看看吧。

  清代雍正青花瓷的簡介

  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府財力雄厚,國內外市場活躍,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

  雍正時期的青花瓷,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

  雍正時期在仿古方面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體現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鎮御窯廠受雍正皇帝的影響,仿燒前朝作品達到高潮,尤以仿燒宋代五大名窯的色釉及明代永樂、宣德、成化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準。從仿燒的青花來看,有的不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紋飾色彩描繪逼真,達到了“仿古暗合,與真無二”的程度。

  雍正仿明代早、中期青花作品,追求形神俱似;仿明代後期青花則比原作更精雅;沿襲康熙青花作品幾乎完全一致,如不註明年款,無法區別。雍正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尤其精美,某些方面已經明顯超過了永宣的水平,帶有雍正朝特徵。

  雍正仿永樂、宣德青花與真品相比較,真品圈足未經打磨,雍正仿品圈足多經過打磨而呈滾圓的泥鰍背狀;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見火石紅,雍正仿品淘洗精細底部無火石紅;真品胎較厚重,雍正仿品胎較輕薄;真品青花中有分佈自然、深入釉底的鐵鏽斑,雍正仿品青花中無鐵鏽斑而有重筆點染、分佈規則的藏青點;真品青花中可見小筆繪畫的痕跡,雍正仿品青花中無此筆痕。雍正仿古瓷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在自身條件的基礎上模仿,對於古瓷的缺陷,則是利用新的技術去克服。

  例如,宣德時期的玉壺春瓶是拉坯製作的,雍正時期的玉壺春瓶則是利用模具倒出來的;宣德時期的青料採取的是水洗法提煉青料,鐵鏽斑無法完全清除,雍正時期對青料採用的是火鍛法提煉,可以完全清除青料中的鐵鏽斑。然而,為了達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工匠沒有刻意使用含鐵鏽的青料,而是在繪畫時,在畫中使用青料點染,同樣可以達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又在青花中不見鐵鏽斑。

  鑑別清代雍正青花瓷的要點

  1、雍正瓷的造型特點是:雋秀爾雅,小巧玲瓏,以盤、碗、杯、碟和小件器物為主。器型比例協調,有所謂的“曲線美”。

  2、胎薄體輕,大器規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種繁多,釉面有桔皮紋,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點。

  4、鬥彩器比康熙時又有提高,無論是彩色還是花紋圖案都較前更為精細,用彩較薄,色調顯得非常柔和淡雅。  5、爐鈞釉,也是從這時開始的,是由高梁紅和松石綠兩種顏色交錯在一起。

  6、青花色調為青白和粉白。青花顏色層次不如康熙時多,一般的只有2一3個深淺顏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豔。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繪人物、景物,都明顯縮小,畫面聚收。粉彩紋飾細膩,色調淡雅,立體感強。在施彩的紋飾周圍,側視往往可見白釉地襯托處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暈”。

  8、紋飾有工筆畫風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細膩嫵媚。

  9、窯變紅釉,由這時開始出現,是由紅和蘭兩種顏色交織一起,蘭色多於紅色。

  10、由雍正開始法琅彩瓷器稱“古月軒”比康熙時的製作工藝更為精細。

  這時琺琅彩與康熙時有顯著區別:康熙時,一般都是帶彩地的較規矩的圖案畫。而雍正時,都是不帶彩地的繪畫,特別是講求畫意,而且繪畫題材也多了起來,如花鳥、山水、鬆、竹、梅等,表現極為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