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泰山對視閱讀答案

  與泰山對視,能使人靜下心來,細細看風雨中的泰山。 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與泰山對視》閱讀材料

  第一次,這樣整天地坐下來,靜靜地與泰山對視。

  好友自遠方來,路經此地,專為登臨久仰而從未謀面的泰山。誰知一冬一春少雨雪的好雨偏偏下在了今天。看看雨絲在微風中舞動,我們只好在窗前坐下來,望著山。

  泰山是世人矚目的風景,居室樓是山懷裡的顆顆鈕釦,我的蝸居僅是鈕釦上的一個小點,高掛樓頂,恰恰與大山形成極好的對視角度。只可惜整天疲於奔波,哪顧得上認認真真地看它一回。值此閒暇,以漸漸靜下來的心,細細看風雨中的山,似酷夏午後慢慢品一杯絕好的涼茶,諸般滋心潤肺的味道沁人心脾。

  山整個浸在雨裡,溼漉漉地裝在我視窗,正對著的是層層疊疊的山巒延綿東西。草木蔥蘢的繁華讓寒冬脫去了,雨幕擋住了雀躍攀登觀賞膜拜的人群,連同紛亂與嬉雜,只有細雨微風裹著無言的沉默,在山的臉頰上塗抹。

  掛上主峰的是雪,白皚皚的,落進山包的是水,悄無聲息地把土石樹木濡溼浸黑,黑和白隨意一疊,自然構成一幅茫茫大海上漂泊著的一艘潔白巨輪的寫意圖。簡單、清麗,透著初春疏雨特有的蒙。所有細節被刪去,令人心儀的景觀珍寶和被人忽略的山岩頑石模糊成沒有差別的一片,平日裡鬧得滿山沸沸揚揚的歷史卷帙和永遠說不完的榮枯生滅故事,早已收藏進大山深處。山,頭頂著天,腳踏著地,袒露出自自在在、從從容容的風骨,留一個空空靈靈、清清靜靜的境地,任我們審視。久久凝望它安然端踞的姿容,體驗到一種肅穆的深邃,一種由靜而瀰漫升騰起的蒼茫大氣。古往今來,那麼多人頻頻臨訪、苦苦思辨泰山偉大之所在,是否在感受到了它那持、超然物外的從容寧靜氣質之後,才有了“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的結語。

  友人也在全神貫注,突然頭也不回地問我:“山上有河嗎?”有啊,直貫上下的中溪、通天河,穿行西麓的彩石河,還有……何止一條。不過它們隨季節變化而消長,不像大山,始終如故地迎送無常的四季。雨季來了,任雨暴風狂、雷劈電擊,山默默承受,把創傷埋進心底,坦然地把豐水供給草木,送給河流。於是,河水翻騰飛濺,隨勢應變地跳躍奔流,水聲迴響在山城間。多彩的卵石趁機擁擠著、碰撞著,嘁嘁喳喳,熱鬧得令人炫目。

  雨季去了,山無言地忍受烤裂的曝晒,不惜輸出脈管裡的血液支撐草木灑下一片綠陰。而河水頓失滔滔,消落到流細聲微,枯竭到河道自身迷失。此時此地,你怎能看得到呢?還記得我們學過這樣的一句哲言:自然界的奇蹟都在相對的靜態中醞釀,動是宇宙的本能,靜是自然的靈魂。靜是動之後的一種沉澱、恢復、修整、提升。靜是一首詩,一種美,一種境界,具有超凡的影響力。泰山悟出了這一道理,從而獲得了對事物、對自己把握的力量,凝練出了寵辱不驚的莊重品格,無愧是自然界的仁者。

  主峰西側平坦的一段,那是天街。其實山與城本來就一體,山與人始終共生共存、相親相伴。城從南向北走到頭便是山,由盤道接天街直到極頂,沿途的各種營生與城裡一樣紅火。這影響不了山的靜,它形態靜心更靜,靜到了人們一走進它,自覺不自覺地多一些持重和規矩。從山頂開始就有居民,一路下來到山腳,匯聚成人挨人的城池。山因有了居其中、行其中的人,除去許多橫空蓋世的孤苦和傲氣;人因有了雄偉、聞名、可親可靠的山,才多了生活的自信和情趣。正因如此,山在泰城人心中更增加了分量,增加了敬仰的虔誠。外地人誠惶誠恐地前來對山頂禮膜拜,卻對挑行李的山民氣使頤指、不屑一顧,殊不知,在這裡山與人不可分離,偉大與平凡之間不存在明確的界限。……

  與友相對。我說:“山,是我窗上的一幅巨畫,有了它,高掛的斗室就是我靈魂的棲息地,永遠。”她說:“不虛此行。”***——選自《新散文》2007年第6期***

  《與泰山對視》閱讀題目

  1.文章開篇敘述一場雨阻礙了陪朋友登山,但作者卻說這雨是“好雨”,請你聯絡下文說出“好雨”好的理由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寫雨中觀山時,插入了朋友對河的詢問,請你談談作者這樣寫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寫了河與山、人與山的關係,這兩個角度分別表現了泰山的什麼品質***儘量用原文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風雨而未能登山,作者的朋友卻說“不虛此行”,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泰山對視》閱讀答案

  1.①能使人靜下心來,細細看風雨中的泰山。

  ②體會雨中泰山的簡單、清麗。

  ③體驗泰山肅穆的深邃,一種由靜而升騰起的蒼莽大氣。

  2.將河與山形成對比,突出山的下面一些特點:

  ①山不隨季節變化而消長,始終如故地迎送無常的四季。

  ②山默默承受,任雨暴風狂,雷劈電擊,把創傷埋進心底。

  ③坦然地把豐水供給草木,送給河流。

  3.與河比較,泰山悟出了對事物對自己把握的力量,凝結出物變依然故我,寵辱不驚的莊重品質。與人相處,泰山除去許多橫空蓋世凌人的孤苦和傲氣。

  4.①作者的朋友欣賞到了雨天泰山的寫意之美。

  ②從另一個角度讀懂了泰山的深刻內涵,悟出了某些道理:如靜與動,偉大與平凡等等。

  ③進一步瞭解了朋友的情操,增進了彼此的友誼。***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