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古詩詞鑑賞專題複習與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佔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詩歌鑑賞之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

  一、考點解讀:

  1、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就是詩人用詩化的語言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生活,所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態度、個人理想和政治傾向等。

  六、對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評價,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把握其情感基調,分析其社會意義,評判其社會價值。

  二、自主學習

  1、瞭解不同題材詩歌的思想感情

  ①山水田園詩

  東晉陶淵明等人的詩形成田園派,南朝謝靈運、謝脁等人的詩形成山水詩派,唐朝王維、孟浩然等人的詩形成山水田園詩派。山水田園詩多以自然山水或農村景物、田園生活為主要描寫物件,或以農人、漁父的勞動為題材。借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淳樸勤勞的農人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其思想內容往往是:熱愛自然,鍾情山水。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淡泊寧靜,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ƒ厭惡官場,嚮往隱逸生活。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書法一種寧靜閒適、悠然自得的心境。

  ②邊塞征戰詩

  邊塞詩,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內容為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或表現邊塞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邊塞詩多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狀寫戍邊將士深重的鄉愁,家中思婦的離情別緒;諷刺並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驚歎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間民俗。

  ③詠物抒懷詩

  這種詩往往是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詩人通過對物進行細緻、形象的描繪,使詩人筆下的物具有美感,並寄寓作者的情懷和志向。如於謙的《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又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接對夢遊仙境的描繪抒發了不是權貴的傲岸性格。

  ④詠史懷古詩

  詠史懷古詩以歷史人物、事件、陳跡為題材,來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一般來講,詠史懷古詩不是敘古詩,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評論,借古諷今,曲折的反應對現實的關注,或者懷古傷今,描繪昔盛今衰之景,借古諷今,或者懷人傷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如杜甫的《蜀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⑤贈友送別詩

  在中國詩壇上,送別詩一直是詩人寫作的重要題材。“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贈友送別詩一般表達對友人的留戀、思念或對友人的勸勉、祝福,表達別時的離情別緒、依依不捨,想象分別後的孤寂、惆悵、落寞。如柳永的《雨霖鈴》。

  ⑥羈旅思鄉詩

  在古代,有的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過遊歷名山大川,或探訪親友。所謂“羈旅”就是因上述種種原因,長久寄居他鄉之意。這類詩,往往表達羈旅之苦、行役之苦、宦遊之艱,多抒發綿綿的鄉愁、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和鬱郁不得志的情感。

  羈旅詩抒發的情感大致有四類:

  七、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孤獨、淒涼及思鄉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馬致遠的《秋思》。

  八、感念親情至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如孟郊的《遊子吟》。

  九、抒發獨居他鄉,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漁家傲》。

  十、抒發厭惡戰爭、思念家鄉親人之情。

  ⑦即事抒懷詩

  即事抒懷,指的是詩人因某件事的發生而抒發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而生髮、抒寫心中的感慨,或憂國憂民,或反映戰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或閨中懷人,或謳歌山河。

  期末考古詩詞鑑賞專題複習

  【課程標準】

  1.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背誦並能正確默寫80篇***段***文言詩文,但推薦的只有50篇。2.其餘30篇在不同的考區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須及時瞭解相關資訊以便及時進行復習。

  【中考說明】

  《隨州市2013年中考說明語文》對古詩詞試題有以下要求:默寫常見的古詩詞名句;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語言;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考查內容不受教材內容的限制,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對閱讀能力的考查,以課外閱讀材料為主。

  【課時】

  5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型歸納

  古詩詞鑑賞題是中考語文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題型,縱觀歷年中考試題不難發現,這類題目一般文字淺易,學生對考點也比較熟悉,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答題不規範,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於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

  ***一***品味煉字類

  [中考題型]

  ***1***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2***“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裡?

  ***3***“某”字能否改為“某”字? ***4***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問題:首句中的“斷”字有什麼表達效果?

  解析:“斷”字面上是“斷絕、隔絕”的意思,結合“音書”一詞,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含義,再聯絡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蠻荒之地的孤寂、苦悶及對家裡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應為:寫出了

  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境況,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賞析類

  [中考題型]

  ***1***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讚賞,該如何理解? ***2***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麼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後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鑑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採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並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讚賞,你怎樣理解?

  解析: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後人傳誦,是因為它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人們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應明確景物的特點,可理解為: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然後說出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