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後勤管理論文

  機關後勤是指組織保障機關業務性、事務性工作順利進行的管理和服務性工作。通俗的說就是要為機關的良好運作提供物質和資訊上的保障和服務工作。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

  淺談地方行政機關後勤管理改革

  摘 要:機關後勤改革是地方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看起來簡單,操作起來非常的繁瑣也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適應社會現代化的需要,要求我們要積極務實,認真深入的研究。運用專業的理論知識,剖析後勤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尋找對策。加強探索和創新,形成新型的後勤服務體系。

  關鍵詞:機關後勤;行政管理體制;重要性

  機關後勤是指組織保障機關業務性、事務性工作順利進行的管理和服務性工作。通俗的說就是要為機關的良好運作提供物質和資訊上的保障和服務工作。人們常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後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孫子兵法裡也說過,先要“帶甲十萬,千里饋糧”然後才能“十萬之師舉矣”。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後,為了順應歷史形勢,更加高效的工作,政府一直在不斷的深化機關各項事務的改革工作。機關後勤工作的管理改革也就成為各級領導關注的問題。機關後勤改革伴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實施而不斷的深化,促進了各級機關跟著加快了後勤改革步伐,進行機制轉換和後勤社會化市場培育。通過多年的實踐,逐步明確了機關後勤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改革目標。

  但是一直以來機關後勤改革基也存在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傳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新舊體制的矛盾,高標準、高效率的要求與低水平、低效率的現狀之間的矛盾,始終阻礙著改革的前進步伐。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呢?

  首先是思想觀念滯後,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按照以往傳統的思維模式,領導往往把後勤改革看成是機構改革的附屬品,缺乏對後勤改革重要性的認識;同時相關職能部門在後勤改革中操作中簡單模式化,缺乏系統性;同時改革必然觸動部分人的利益,使得一些人缺乏實施改革的積極性;而且後勤服務部門“吃大鍋飯”和“等、靠、要”的觀念殘存,缺乏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所以沒有挖掘出其自身擁有的產業功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其次是政策配套滯後,缺乏科學的依據。

  改革的超前性和政策制訂的滯後性必然發生矛盾。機關後勤體制改革要從管理的體制、思維、職能以及服務的機制、方式、手段進行改革。多年計劃經濟管理下,各級地方單外都形成了小而全的一套後勤部門。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到財務、用車、住房,小到餐飲、環境甚至是洗澡、理髮。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局面就要進行改變了。如今,企業、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按市場規律進行了調整,實行有償服務,但在機關這些既得利益的剝離卻遇到了困難。後勤部門在推進改革中面臨著分流人員的社會保障、服務機構與機關建立結算制度、國有資產的劃撥等一系列相關政策問題,而現有的政策對這些的新問題都沒有涉及,特別是國有資產的產權劃撥、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等政策的不明確,都已成為制約深化改革的“瓶頸”。這就使得地方政府進度緩慢。另外,公務員範疇的界定也有較大的爭議,哪些領域應該納入進來?哪些崗位算是公務員?這些都是問題。傳統觀念中,機關公務員一般是指不包括工勤人員的其他機關人員。但是“工勤人員”,這個概念本身就很模糊。這些都需要政策法規加以明確和指導。

  再次是隊伍建設滯後,現有的人員達不到當前的要求。

  現在的機關後勤管理和服務工作,已不再是體力型、服務型後勤,對管理的專業化和服務的技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後勤隊伍建設中,長期以來忽視專業化、技能化人員的配置,在歷次機構改革中,機關後勤部門還承擔了分流的任務,年齡大、學歷低、素質差的人員被安置在後勤部門。這些人員分流後,佔據了服務單位的編制,服務單位就無法引進所需人才,給服務單位自身的發展帶來阻礙。

  該如何推進改革,建立後勤新體制呢?我認為在現階段,機關後勤改革的思路應該分為四步。

  首先應科學設定後勤範疇,避免反覆,減少改革成本。

  在後勤改革中,應該科學合理地設定後勤部門,減少反覆,避免浪費,這是深化機關後勤改革的關鍵所在。要突破舊有體制,將機關後勤管理職能與服務職能分離,按照其自身規律重新構築新的管理和服務體制。在管理上要進一步規範後勤管理部門的行政職能,認真研究,細緻的制訂各項管理制度和標準,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規。在服務上要使機關和機關後勤服務部門轉變觀念,根據政事分開、企事分開和福利性、保障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分開的原則,確保機關後勤服務單位法人主體地位確立,真正按照市場經濟執行法則組織機關後勤的服務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發揮市場對機關後勤資源配置的作用,實現後勤服務的商品化、市場化和產業化。

  二是要轉換機制,建立新的機關後勤模式。

  要加大機關後勤管理職能的創新,推進機關後勤保障制度改革,改變傳統的物資供給方式,大力推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機關公務用車保障方式,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改革機關行政用房的管理體制和分配方式,對機關行政用房和職工住房採取新的管理和供給制度;改革機關職工生活服務保障的實物分配方式,逐步實現貨幣化分配等等。同時要加快後勤服務部門的機制轉換。一是要改革機關後勤服務經費的撥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後勤服務費用的結算制度;二是要改革後勤服務部門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務執行機制,深化服務部門內部的財務資產、用人用工和分配製度改革;三是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優化服務經營結構,拓展服務經營領域,擴大服務的規模,變輸血為造血。

  三是培育市場,嘗試與市場接軌創新

  培育機關後勤服務市場是深化機關後勤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首先要培育和形成機關後勤服務市場。可以在深化機關後勤體制改革,在管理和服務的體制上做文章,以機關行政主體和服務單位市場法人為主體;在機關後勤資產的界定和運營上,形成機關後勤資產的所有者主體和資產運營主體;在結算形式上,形成機關後勤服務的需求主體和供應主體,從而培育和形成機關後勤服務供求的市場格局。其次,規範和監管機關後勤服務市場。引入專業的社會服務機構,比如專職的物業公司等。機關事業單位後勤管理部門直接與專門的物業公司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提出應達到的服務要求和標準。當然這種對人事關係的處理過於簡單,也容易引發人員安置上的問題。但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做出調整、規範、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是一條可行的思路和方向。加大機關市場對內部服務單位和社會服務企業的開放程度,為機關後勤服務單位走向社會及社會企業進入機關創造條件,形成兩個服務主體的公平競爭,將最終推動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的改革程序。

  四是後勤管理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記得筆者當初被單位指派做一些簡單的後勤管理工作時,我的一位直管女性領導曾經對我說:“千萬別小看這項工作,我的愛人就是搞後勤工作的。他對我說這個工作是‘好樣的不願意幹,孬人又幹不好’。”這句話非常形象的總結了後勤工作者和工勤工作的關係。工作能力強的同志更願意到和行政,經濟,實業,建設有關的部門工作,後勤工作在人們普遍的認識裡不受重視。但同時這項工作涉及的內容很多,也繁瑣,需要從事它的人有很好的統籌能力,組織能力。而現代化的後勤工作也要求我們更加系統有條理的工作。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後勤管理人才上求精,對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要到位,同時在人才儲備上也要及早的準備,這才能保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

  篇二

  試談檢察機關的後勤管理

  [摘 要]檢察機關後勤管理是為檢察業務服務,有些本身就有檢察業務性質,如檢察統計管理、檔案管理等。筆者針對檢察機關後勤管理機制,從內涵、獨特性、現狀等方面入手提出幾點個人建議。

  [關鍵詞]檢察;後勤管理;現狀;制度;科學設定

  一、分析檢察後勤管理機制,就必須認識後勤管理的深刻內涵

  “後勤”,是後方勤務的簡稱。它源於軍隊,是一個軍事概念和軍事術語。現代漢語詞典中述:“是指後方對前方的一切供應工作。也指機關、團體中的行政事務性工作。”鑑於後勤理論研究的歷史、現狀和深入發展的需要,本著邏輯原則和人們的習慣給後勤下一個定義:後勤是通過籌劃和運用人力、物力、財力從物質和技術方面保障軍事需要的工作和組織。縱觀世界軍事後勤的歷史和現狀,對於後勤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一是人員、物資、設施,構成後勤工作的本體;二是補給、運輸、維修、其它勤務,構成後勤工作的職能表現;三是組織、計劃、協調、執行、監督,構成後勤工作的過程。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後勤”一詞的使用已從軍隊擴充套件到機關、學校、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等各種社會組織,此時的檢察機關也不例外。為了實現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完成檢察機關的工作任務,就需要一定的物質和生活保障。這樣,就產生了檢察機關後勤工作。

  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這裡,過程的含義表示管理者發揮的職能或從事的主要活動。這些職能可以概括地稱為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

  結合後勤和管理我們可以得出,後勤管理與後勤工作是不同的。後勤管理是用科學的方法、手段,通過有目標的組織協調工作,搞好後勤的各項工作,這是後勤工作的一個運作過程。後勤工作是為保證生產、經營、科研和職工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質條件所做的工作,這是後勤工作的本體和職能的表現。因此,加強檢察機關後勤管理應該是一個科學、合理的有益檢察事業發展的運作過程。

  二、檢察機關後勤管理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檢察機關後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務管理和後勤服務保障於一體的綜合性工作,是為了保證檢察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檢察職能的充分發揮,對檢察機關行政事務工作進行合理的組織、指揮、協調、管理、服務和監督等一系列活動,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保障平臺,其與檢察機關內部其他部門相比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一***檢察後勤管理是一種綜合性工作

  檢察後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內容繁雜,歸納起來主要有:統計管理、文祕管理、財務管理、物資裝備管理、生活服務管理等涉及達20餘項管理及服務職責。

  ***二***檢察後勤管理的服務性

  後勤保障服務既是後勤管理工作的出發點,也是後勤管理工作的歸宿。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財務保障。財務保障又包括檢察幹警工資福利保障和正常業務裝備、辦公用品經費保障。檢察機關通過編制及其他方式取得政府財政支援,再通過合理發放和報銷制度來保障經費正常開支。二是生活服務管理保障。檢察機關後勤部門通過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檢察人員及各單位的生活。三是統計、文祕資訊等管理。檢察統計是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的各種資料進行蒐集、整理、彙總和綜合分析,反映檢察工作的真實情況。檢察文祕資訊是檢察工作的社會宣傳,讓群眾對檢察工作了解和信任。可以說後勤管理是檢察機關大廈的基石,是檢察機關正常執行的保障和服務機構。

  ***三***檢察後勤管理複雜而瑣碎

  檢察後勤工作複雜表現在不僅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要處理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其瑣碎表現在其系統性不強,關係到工作生活中點點滴滴,小到倒茶端杯,大到大件物資採購等。

  三、我國目前檢察機關後勤管理現狀

  我國目前上級檢察機關後勤管理分工較細,系統性較強,管理部門比較明確,而基層檢察機關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一是後勤部門設定不合理。2001年基層檢察院機構改革後,辦公室要對口接受上級檢察院計劃財務裝備處、政策研究室、辦公室的目標任務考評,這種“倒金字塔式”的機構配置,使基層院辦公室任務重,壓力過大,不僅直接影響到了辦公室行政管理職能的高效發揮,還影響到了檢務後勤保障的優質服務。

  二是後勤部門人員分配不合理。有些基層檢察機關後勤人員大多兼職,業務工作綜合工作一起抓,起不到服務的實質效果,也有些檢察機關後勤人員輕鬆的太輕鬆,累的太累,不利調動工作積極性。

  三是後勤工作管理、服務機制不科學,制度不完備。後勤工作存在著管理方法不科學、制度落實不到位、服務機制不健全、憑經驗辦事、靠習慣動作、失範、無序、隨意性大等問題,工作中很容易出現漏洞,對檢察業務服務就會難上加難。

  四、強化檢察機關後勤管理的幾點建議

  管理,就是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檢察後勤管理與企業管理有著類似之處,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用企業管理的眼光來進行檢察後勤機制管理改革,加強檢察後勤管理的科學統領。

  ***一***爭取地方政府和上級領導支援,確保後勤保障經費來源

  企業內部管理,大都有一個自上而下的管理結構層,上層直接把握著下層的經濟命脈,但高明的高層CEO們往往把權利下放,尤其是經濟支配權下放,這不僅是一種業務經費保障,更是讓下層發揮能動性的有利途徑。檢察機關尤其是基層檢察機關應該從實際出發,逐步解決制約檢察機關工作及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要爭取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的支援,在編制、經費、裝備等方面加大對檢察院的支援力度。按照中發[2005]15號檔案的要求,積極向黨委和政府反映,把檢務保障、提高檢察機關的裝備和資訊化水平納入發展規劃。在基礎建設同時,要勤儉辦事。要積極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財政部門下發的《關於制定縣級人民檢察院公用經費保障標準的意見》,做好經費保障,不能讓缺乏經費成為制約業務的“瓶頸”。

  ***二***以人為本,完善檢察後勤人事制度   檢察後勤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的“具有巨集觀思維和現代司法理念、政治過硬、思想敏銳、辦事幹練、作風優良、廉潔勤政、甘於奉獻”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很多基層院的做法是把不會辦案的幹警調入後勤,這種做法較為偏見。以人為本我們首先在選拔用人上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使後勤人員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合理搭配,分工負責。培養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後勤保障人才。其次要加強後勤人員素質培養,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手段,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後勤管理隊伍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參謀助手、服務能力,打造一支“懂經濟,會管理,能協調,肯吃苦,潔自身”的複合型後勤管理隊伍。其次我們要注重培養穩重、踏實、仔細的工作作風。確保檢察幹警認真、仔細、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在細中求精,精中務實,實中求細,取得領導滿意、大家滿意的好效果。最後,我們要加強感情交流,使幹警心理無負擔,無跳槽思想而影響工作。

  ***三***加強檢察後勤機構科學設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關於加強檢察經費保障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指出“地級檢察院和有條件的縣級檢察院也要設立財務裝備工作專門機構”。這對檢察院設定後勤管理專門機構提供了依據。因此,檢察院應該設立科學、獨立性的後勤管理部門。如設立財務裝備科或後勤管理部或服務中心等用於後勤服務專項職能機構,同時要列入財政預算,最好是能把辦公室文祕、檔案、統計等管理進行分離。從而減輕“倒金字塔式”***一人兼有多項工作***的機構設定中一對多的工作壓力。附隨與檢察業務同等的績效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建立科學的綜合工作職業標準,這樣能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於優化檢察後勤服務職能。

  ***四***檢察後勤幹警行使管理職責,要正確處理“管”與“理”

  一是要有大膽管的意識。後勤工作紛繁複雜,千頭萬緒,大至錢財管理、安全保衛,小至一張紙、一個信封的使用等等。因此,後勤部門領導要通過多種方式強化管理,狠抓規章制度落實,使每位後勤人員每天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有超前意識,做到自我管理、自覺管理,養成好習慣、好作風、好傳統。二是科室人員要有認真理的意識。全科人員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物資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為目標,克服資產管理中“重購置輕處置、重使用輕保養,重佔有輕管理”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檢察機關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的需要。

  ***五***跟新服務理念,注重創新管理模式

  現在的檢察院後勤管理體制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格局,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檢察業務工作的需要,應改革服務體制,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機制。做到管理方法上,由單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學的經濟管理轉變;服務方式上,由行政型後勤向經營型後勤轉變;服務範圍上,由封閉式向開放式服務轉變;經費來源上,由供給型向經營型轉變。強化有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為的崗位意識;強化人人肩上有擔子的責任意識;強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服務意識。後勤管理工作要緊跟法治理念教育、服務於檢察工作大局,使管理更加科學化、程式化和法制化,使服務更加規範化、專業化、社會化和人性化。

  ***六***加強後勤保障,注重檢察後勤管理制度建設

  一是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檢察後勤工作。領導要高度重視和支援後勤保障工作的開展,並加強管理,結合單位檢察工作實際做出一定的規劃。二是要完善和健全部門職責、規章制度、工作規程、考核標準、懲罰機制等一系列具有科學性、規範性和長效性的檢務保障工作制度。三是要儘量做到財務公開,徵求幹警意見,儘量滿足檢察業務要求。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機關後勤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