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政管理論文例文

  行政管理擔負著企業的管理工作,推動和保證著企業的計劃、生產、財務、營銷等的順利、有效進行和相互之間的協調溝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稅收行政管理研究

  提要全面質量管理***TQM***是一種被企業界廣泛採用的先進管理理念。通過確定稅收管理模式要素,研究稅收管理質量模式框架,本文分析在稅收行政管理部門實施TQM的具體思路。

  一、TQM理念與行政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簡稱為TQM***是二戰後在西方企業中廣泛採用的一種管理模式,是繼“質量檢驗管理”和“統計質量管理”理論後出現的先進質量管理理論。國際標準化組織在其ISO8402標準中對TQM的定義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在用企業精神改造政府的呼聲推動下,許多國家的政府開始將企業中推行的TQM理念運用於政府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這種模式可以表述為:將產品生產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觀念、工作原則、運籌模式應用於政府行政機構之中,以達到行政機構工作的全面優質、高效;各級政府及其全體公務員通力配合,綜合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專業技術和科學方法,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服務,最優地實現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系統管理活動。

  通過對基層稅務機關的實地調研,結合全面質量管理的質量控制理念,本文認為應對稅收行政管理工作的程式、要素、質量職能、過程、不合格控制等諸多質量環節予以嚴密監控,以確保在稅收行政管理領域實現最優服務。

  二、稅收行政管理工作質量分析

  依據TQM理論,可以將稅收徵收管理的質量問題分為以下三方面:

  1、稅收徵收管理業務的質量。指稅收徵收管理業務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主要包括功能性、合法性、合理性、準確性、時間性、文明性。

  2、稅收徵收管理過程的質量。稅收徵收管理業務的完成都必須經歷一個過程,而過程的每一階段又可看做是過程的子過程。如稅務行政處罰就要經過調查取證、審理、告知、做出處罰決定的過程。所以過程質量問題存在於任何稅收徵收管理工作。要保證稅收徵收管理業務的質量就必須對稅收徵收管理進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3、與稅收徵收管理有關的工作質量。除直接參與稅收徵收管理過程的工作外,稅收徵收管理業務的完成還需要一些與稅收徵收管理過程間接相關的工作的支援,如資源配備、人員培訓等,由於這些工作之間的整體性,一項工作的失誤可能破壞其他工作,從而影響到稅收徵收管理業務的最終質量。所以,對每一項工作,無論是直接相關還是間接相關,都必須認真對待,保證工作的質量。

  三、基於TQM的稅收管理質量模式框架設計

  一般而言,稅收行政管理質量模式的框架應包括如下幾部分:

  1、質量目標。質量目標是根據質量方針的要求,稅務機關在一定期間內在質量方面所要達到的預期成果。質量目標必須是可以測量的,要清楚明確,要有時間要求。稅務徵收管理工作的質量目標一般可以用一定期間內的稅務行政複議案件和稅務行政訴訟案件變更、撤銷數***率***、服務承諾兌現率、納稅人滿意率等指標來表示,這些指標反映稅收徵收管理滿足依法治稅或優質服務要求的程度。

  2、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是稅務機關為行使其職能而建立的內部組織機構及組織機構的職責、許可權及其相互關係。稅務機關普遍有一套現存的較為完善的開展稅務徵收管理工作的組織結構。但為提高質量體系的有效性,應按現代質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對現行的組織結構進行優化。

  ***1***成立健全有力的質量管理部門,負責質量活動的計劃、組織、協調、指導、檢查、監督工作。確實無條件成立質量管理部門的單位,可將上述綜合性質量管理工作分解到有關的綜合性管理部門。

  ***2***合理分解質量職能。質量職能除上述綜合性職能外,還包括策劃、控制、改進等職能,對這些職能應進行合理的分解,明確各部門及部門工作人員的質量職責。其中,策劃應由最高管理者負責,以質量管理部門為主,負責編制質量計劃,包括方針、目標和實施計劃。控制一般由質量管理部門牽頭,各有關部門分工合作,即發現不合格、查詢和分析原因並制訂改進措施,該項職能應落實到各個部門。

  ***3***理順各項質量活動的相互關係,明確各部門之間和工作環節之間的介面,確保質量活動的恰當銜接。

  3、程式。程式是為進行某項活動所規定的途徑。只有對直接或間接影響質量的主要活動程式做出規定,才能使各項質量活動能按正確的方法組織實施,並得到適當的控制和驗證。典型的程式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目的和範圍:即開展此項活動的目的及活動所覆蓋的領域;

  ②職責:為達到上述目的,由誰來實施此項程式;

  ③實施步驟:按邏輯順序把實施流程和細節排列出來;

  ④檔案:即實施此程式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或規範性檔案;

  ⑤記錄:實施此程式所應制作的質量記錄。

  一般來說,稅務機關應對以下質量活動規定程式:內部溝通、質量體系檔案控制、質量記錄控制、管理評審、資源管理、過程實現的策劃、納稅人要求識別、稅收徵收管理要求的評審、與納稅人溝通、採購控制、稅收徵收管理運作控制、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內部質量稽核、不合格控制、資料分析、採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4、過程。過程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資源和活動。質量體系是通過過程來實施的。為了建立和實施一個有效的質量體系,稅務機關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確定有哪些過程。過程和程式是密切相關的。質量活動是通過程式規定的途徑和方法來進行的,而過程又是通過這些質量活動加上投入的資源來實現的,因此,程式是確保過程得以實現的前提。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過程涉及到納稅人要求識別、評審、標識、質量記錄控制等多項質量活動,這些活動都是通過程式規定的途徑和方法來開展的。稅務機關現有的稅收徵收管理過程可以分為稅務登記、資格認定、減免稅管理、發票管理、證明單管理、其他稅務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徵收、稅務行政處罰、稅務稽查等10大類,其中每一大類還可以細分若干個小類。

  四、稅收管理TQM模式要素確定

  ***一***內部稽核。根據此要素的要求,稅務機關應定期進行內部稽核***一般每年不少於2次***,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標準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實施和保持。為此,應制定內部稽核程式,規定實施稽核、確保稽核獨立性、記錄結果並向管理層報告的職責和要求,對稽核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採取糾正措施。

  ***二***過程的測量和監控。此要素要求採用適當的方法對滿足顧客要求所必需的實現過程進行測量和監控。稅務機關可採取不定期現場抽查的方法對過程進行測量和監控:各部門負責人負責對本部門的過程進行現場抽查,管理層負責對整個單位的過程進行現場抽查。另外,稅收執法檢查,也不失為一種監控過程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的好方法。

  ***三***不合格控制。此要素要求識別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產品,以防止非預期的使用和交付。識別不合格的途徑主要有: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辦理的稅收徵收管理業務進行自查時發現不合格;不定期現場抽查發現不合格;稅收執法檢查發現不合格;內部稽核發現不合格。對以上各種途徑識別的不合格應在程式檔案中規定糾正以及對糾正結果進行驗證的職責和要求。

  ***四***資料分析。此要素要求收集和分析適當的資料,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並識別可以實施的改進。稅務機關可以對來自測量和監控活動以及其他來源的資料進行分析,這些資料包括納稅人滿意率、服務承諾兌現率、不合格在部門和業務中的分佈率以及上述各項指標的增減率等。通過分析確定質量改進的重點和範圍。

  ***五***糾正和預防措施。對發現的不合格,除對不合格本身進行糾正外,還應分析不合格產生的原因,採取糾正措施消除這一原因,以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而對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可能出現不合格的隱患***即潛在的不合格***,則應採取預防措施,以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發生。稅務機關應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程式,規定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確定和實施所需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驗證所採取的措施有效性等方面的職責和要求。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