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建築工程論文範文

  建築工程造價管理是現代工程建設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基礎、是實現投資建設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是建築工程施工企業經濟效益與長期盈利能力構建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探析建築施工管理職責分配的現狀 》

  論文關鍵詞:建築施工 管理職責分配

  論文摘 要: 隨著我國不斷深化建築施工現場管理,保證建築工程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細化施工管理工作,明確建築施工管理職責。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築施工管理的基本規律,並對當前建築施工管理職責分配的問題進行了重點探討,研究了建築施工管理職責分配的現狀。

  眾多國內外學者都研究了建築施工安全質量事故的原因,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管理系統方面,主要有管理的規章制度、監督的有效性、管理的程式以及員工訓練等,造成了安全質量事故的發生都是管理失效的原因。因此,建築施工安全質量事故的有效地防止與控制,其關鍵在於加強管理。而在建築施工中往往存在著多個責任主體,包括了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等。目前很多人認為安全質量事故大多是由施工單位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安全質量事故的發生有很多責任主體,因此,明確建築施工管理職責分配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築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建築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建築設計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建築設計包括了一個建築物或建築群從立項到竣工所有進行的設計工作,這個過程需要所有設計人員的合作。而建築設計從狹義上來說,指的是合理安排建築物內部各種使用空間以及使用功能,建築物與各種外部條件以及周圍環境的協調配合,設計好各個細部的構造方式,如何得到藝術的內部和外表的效果,以及綜合協調好建築與各種裝置以及建築與結構等等相關技術,以及在實現上述各種要求的前提上,如何保證使用的材料、勞動力、投資以及時間是最少的,並最終建設成適用、經濟、堅固、美觀的建築物。

  建築設計涉及的內容有很多,因此建築設計也存在著很多管理方面的問題。比如說在安全方面,如何同時實現結構設計、防火、抗震以及加固等功能。設計與各個技術工種之間往往存在著很多矛盾,進而也會存在著很多管理上的疏漏,因此如何解決這些矛盾是建築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這麼矛盾包括可能與需要之間的矛盾;設計本身與投資者、使用者、城市規劃以及施工製作之間,以及由於建築物考慮角度不同而使得它們彼此之間產生的矛盾;建築物外部與內部之間、建築物群體與單體之間存在的矛盾,以及在技術要求上各技術工種之間存在的矛盾;建築的幾個基本要素之間,包括了適用、堅固、經濟、美觀等等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有時候是可以通過管理來解決,但很多時候是不可解決的矛盾,管理者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猶豫不決,甚至做出錯誤的決定,造成安全質量事故的發生。

  ***2***施工安全與質量方面

  政府及社會各界自汶川地震發生之後越來越重視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建築施工出現質量安全等問題,不僅給國家和企業本身帶來巨大的損失,還讓民眾對中國建築失去一定的信心。然而,在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方面,各責任單位在管理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說,一些建設單位不遵守建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甚至是不按施工企業的資質要求來承接業務,使得建築市場混入了很多不合格的施工企業。還有的施工專案對應招投標的專案不實行招、投標,使得建築市場一派混亂,並且出現了惡性競爭,甚至還有一些有資質的施工單位為了收取管理費,允許沒有資質的施工單位掛靠其名下,以他的名義承攬工程,但事實上這些施工單位沒有技術和資質,其管理水平也很低,是有名無實、虛有其表的偽施工企業。這些管理問題都是導致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

  ***3***建築材料質量問題

  建築材料的質量是整個工程質量控制的決定性要素,直接影響到工程結構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工程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同時也直接影響投資建材者的經濟回報。因此選擇併合理使用合格的建築材料是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目前,材料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即鋼材、水泥和機械裝置。***1***鋼材引起的工程質量事故, 一方面是鋼材本身材質的問題, 另一方面是沒有嚴把質量檢驗關。***2***水泥是混凝土和砂漿的膠凝材料, 但目前使用的水泥質量較差, 主要表現在安定性不良、強度不符合規定以及成品、半成品、構配件問題。***3***機械裝置包括設計設施、施工機具、檢測裝置等, 這些裝置是現代化工程建設和質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設施。這些設施的完善可有效降低勞動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不能及時更新和檢修裝置,定期校核計量用具、機械裝置故障, 也很可能引起工程質量問題。

  二、建築施工管理職責的分配現狀

  ***1***建設單位的管理職責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已經明確規定了建設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建設單位不僅會由於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而造成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甚至還會承擔法律上的責任。因此,對於法律法規上明確規定的安全責任,建設單位以及管理人員必須要實施。首先在招標的過程中,建設單位選擇的進行建築施工的承包商必須要具有相應的資質。其次,建設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對施工單位的安全生產進行監督。再次,為了保障建築的安全質量,建設單位還要積極地提供保障措施,對勘察、施工、設計、工程監理等單位提出的要求必須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強制性標準規定。

  ***2***施工單位的管理職責

  專案的直接實施單位就是施工單位,為了保證安全地進行建築施工,對於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單位要時刻做好。施工單位首先要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最好是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來保證現場安全。專案經理要大力支援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還要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具備高度的安全質量意識。

  ***3***監理單位的管理職責

  監理單位對於建築施工的質量安全也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有效監督施工的質量安全生產。監理人員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工作職責,尤其要加強施工現場的巡視,若能發現建築施工過程出現的質量安全隱患,必須要求施工單位立即整改或者是及時上報給建設單位,對於情節特別嚴重的,有權利要求建設單位讓施工單位責令限期改正。如果施工單位堅決不執行整改,監理單位必須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按照合同中規定的強制性措施強令要求施工單位消除隱患。

  ***4***設計單位的管理職責

  設計單位在建築的施工過程中也承擔一定的責任,並不是提供了施工圖就不再承擔任何責任的。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防護的需要以及施工安全操作,還應在設計檔案中註明涉及施工安全的重點部位和環節,並提出防範生產安全事故的指導意見。註冊建築師及其所在的設計單位要對其設計負責。

  結語

  由多年以來發生的建築工程質量安全事故來看,事故發生的責任不僅僅是施工單位方面的責任。建設單位、監理單位以及設計單位等等各參建方都對建築工程的質量安全承擔著一定的責任,本文的切入點是各方責任主體在建築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職責問題,並對目前我國的安全管理職責分配現狀進行了分析。要合理解決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合理分配建築施工過程中各建築主體的管理職責,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思路。通過加強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以及明確各方安全責任,在進行建築專案施工的過程中要加強安全管理工作,對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要有效預防和控制,有利於提高建築施工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孫靈鎖,王娟.建築施工安全管理職責分配的現狀及思考[J].建築安全. 2009***1***.

  [2]郭剛,高成政.淺談建築施工企業經營及專案管理[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0,***08***.

  [3]江煥坤,金俊.建築施工管理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資訊. 2011***17***.

  [4]鍾貴強.建築施工管理中的關鍵問題分析[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6***.

  篇二

  《 探析我國建築施工技術 》

  論文關鍵詞:建築工程 施工技術 混凝土 低碳建築

  論文摘要: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城市化程序,而且建築規模越來越大,在建築工程的整體施工過程中,各種施工技術與方式及設計對整體建築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採取合理有效的建築技術及施工形式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築物的整體質量和有效縮短工期。

  現代建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給我國的建築業得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本文對建築技術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術、混凝土預製樁的建築技術以及低碳建築的高科技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1 建築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術

  在建築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築和運輸等過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撐等準備工作和輔助工程。最常見的土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基坑***槽***開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築及基坑回填土等。設計標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專案通常都要確定場地設計平面,進行場地平整。場地平整就是將自然地面改造成人們所要求的平面。場地設計標高應滿足規劃、生產工藝及運輸、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併力求使場地內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設計標高確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場地比較平緩,對場地設計標高無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則確定場地設計標高。實際工程中,對計算所得的設計標高,還應考慮下述因素進行調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計算後進行。考慮土的最終可鬆性,需相應提高設計標高,以達到土方量的實際平衡;考慮工程餘土或工程用土,相應提高或降低設計標高;根據經濟比較結果,如採用場外取土或棄土的施工方案,則應考慮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變化,需將設計標高進行調整。場地設計平面的調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設計標高,則須重新計算土方工程量。

  2 混凝土預製樁的建築施工技術

  在現代的建築工程中,一般多層建築物當地基較好時多采用天然淺基礎,它造價低、施工簡便。如果天然淺土層較弱,可採用機械壓實、強夯、堆載預壓、深層攪拌、化學加固等方法進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樁前的準備工作:打樁前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清除妨礙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礙物;平整施工場地;定位放線;設定供電、供水系統;安裝打樁機等。樁基軸線的定位點及水準點,應設定在不受打樁影響的地點,水準點設定不少於2個。在施工過程中可據此檢查樁位的偏差以及樁的入土深度。打樁技術要點如下。

  打樁機就位後,將樁錘和樁帽吊起,然後吊樁並送至導杆內,垂直對準樁位緩緩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0.5%,然後固定樁帽和樁錘,使樁、樁帽、樁錘在同一鉛垂線上,確保樁能垂直下沉。在樁錘和樁帽之間應加彈性襯墊,樁帽和樁頂周圍四周應有5~10mm的間隙,以防損傷樁頂;打樁開始時,錘的落距應較小,待樁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穩定後,再按要求的落距錘擊。用落錘或單動汽錘打樁時,最大落距不宜大於1m,用柴油錘時,應使錘跳動正常。在打樁過程中,遇有貫入度劇變、樁身突然發生傾斜、移位或有嚴重回彈、樁頂或樁身出現嚴重裂縫或破碎等異常情況時,應暫停打樁,及時研究處理;如樁頂標高低於自然土面,則需用送樁管將樁送入土中時,樁與送樁管的縱軸線應在同一直線上,拔出送樁管後,樁孔應及時回填或加蓋;多節樁的接樁,可用焊接或法蘭錨接。目前焊接接樁應用最多。接樁的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節樁之間如有間隙應用鐵片填實焊牢,焊接時焊縫應連續飽滿,並採取措施減少焊接變形。接樁時,上、下節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於10mm,節點彎曲矢高不得大於1‰樁長。打樁的質量控制:打樁的質量檢查包括樁的偏差、最後貫入度與沉樁標高,樁頂、樁身是否打壞以及對周圍環境有無造成嚴重危害。樁的垂直偏差應控制在1%之內,平面位置的允許偏差,對於建築物樁基,單排或雙排樁的條形樁基,垂直於條形樁基縱軸線方向為100mm,平行於條形樁基縱軸線方向為150mm;樁數為1~3根樁基中的樁為100mm;樁數為4~16根樁基中的樁為1/3樁徑或1/3邊長;樁數大於16根樁基中的樁最外邊的樁為1/3樁徑或1/3邊長,中間樁為1/2樁徑或邊長。

  3 低碳建築中的施工技術

  低碳建築是指在建築材料與裝置製造、施工建造和建築物使用的整個生命週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築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築界的主流趨勢。“低碳建築”低碳建築採用結構體系、地能熱泵系統、智慧佈線配電系統、太陽能綜合利用、節能門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術。低碳建築技術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時可使建築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低碳建築主要有以下幾種技術形式,外牆節能技術:牆體的複合技術有內附保溫層、外附保溫層和夾心保溫層三種。我國採用夾心保溫作法的較多;在歐洲各國,大多采用外附發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國,外保溫建築佔建築總量的80%,而其中70%均採用泡沫聚苯板;門窗節能技術:中空玻璃,鍍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熱玻璃***高強度LOW2E防火玻璃、採用磁控真空濺射方法鍍制含金屬銀層的玻璃以及最特別的智慧玻璃;屋頂節能技術:利用智慧技術、生態技術來實現建築節能的願望,如太陽能集熱屋頂和可控制的通風屋頂等。製冷和照明是建築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熱泵系統、置換式新風系統、地面輻射採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光電屋面板、光電外牆板、光電遮陽板、光電窗間牆、光電天窗以及光電玻璃幕牆等。

  4 結語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會有更多優良的建築材料和先進的建築技術被運用到現代建築施工工程當中。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科技創新,實現更好的建築技術開發,為我國的建築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此外還有更加註重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低碳建築。

  參考文獻

  [1] 李猛.淺論我國現代建築技術發展[J].山西建築,2007.

  [2] 徐偉.建築工程中的智慧建築技術[J].職業技術,2005

  篇三

  《 淺論建築工程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

  【論文關鍵詞】 建築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後控制 質量控制

  【論文摘 要】 施工是形成工程專案實體的過程,也是形成最終產品的重要階段。所以,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是工程專案質量控制的重點。本文將主要對建築工程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內容進行分析,就如何加強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提出一些看法。

  1. 建築工程專案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工作程式

  在建築工程專案的施工階段過程中,為了保證建築工程專案的施工質量,應對建築工程建設生產的實物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和控制。它包括事前的建築工程專案施工準備質量控制、事中的建築工程專案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以及事後的各單項及整個工程專案完成後,對建築工程專案的質量控制。以上系統控制的三大環節,並不是孤立和截然分開的,他們之間構成有機的系統過程。

  2. 施工階段質量控制

  為了加強對施工專案的質量控制,明確各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重點,可把施工專案質量控制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三個階段。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建築工程專案施工前準備工作的質量控制。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2.1.1根據該建築工程專案的的坐落方位及佔地面積,對施工專案所在地的自然條件和技術經濟條件進行調查,選擇施工技術與組織方案,並以此作為施工準備工作的依據。專案部有針對性的組織施工隊伍及相關人員進行施工準備工作,充分發揮組織的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整體優勢,把長期形成的先進技術、管理方法和經驗智慧,創造性地應用於工程專案。

  2.1.2對建築工程專案所需的原材料質量進行事前控制,是建築工程專案施工質量控制的基礎。首先要求施工企業在人員配備、組織管理、檢測方法以及手段等各個環節加強管理,明確所需材料的質量要求和技術標準,尤其是加強對建築工程專案關鍵材料如水泥、鋼材等的控制。對於這些關鍵材料,要有相應的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複驗報告等等,對於進口材料,還要有商檢報告及化學成分分析,凡是沒有產品合格證明及檢驗不合格的材料不得進場,同時加強材料的使用認證,防止錯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2.1.3搞好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工程開工之前,需識圖、審圖,再進行圖紙會審工作,在建築工程專案開工前,相關技術人員應認真細緻的分析施工圖紙,從有利於工程施工的角度和利於建築工程質量方面提出改進施工圖意見。

  2.1.4收集國家及當地政府有關部門頒佈的有關質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檔案及質量驗收標準;工程建設參與各方的質量責任和義務,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的要求、標準,質量問題處理的要求等,這些是進行質量控制的重要依據。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2.2.1施工單位自身的質量控制。首先,保證質量控制的自我檢測系統能夠發揮作用,要求其在質量控制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其次,完善相關工序的質量控制,對於影響工序質量的因素,納入質量控制範圍;對重要的和複雜的建築工程施工專案或者工序設立質量控制點,加強控制。

  2.2.2進行質量跟蹤監控控制。首先,在施工過程中,應密切注意在施工準備階段對影響工程質量因素所做的安排,而在施工過程中是否發生了不利於工程質量的變化。其次,嚴格檢查工序間的交接。對於重要工序和主要工程,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檢查,確認其達到相關質量要求,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

  2.2.3在建築工程專案施工過程中,對於重要的工程變更或者圖紙修改, 必須通過相應的審查,在組織有關方面研究、分析、討論、確認後,才予釋出變更指令實施。

  2.2.4嚴格檢查驗收。第一,每個工序產品的檢查和驗收,應當按照規定進行相應的自檢,在自檢合格後向監理工程師提交質量驗收通知單,監理工程師在收到通知後,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檢查其工序質量,在確認其質量合格後,簽發質量驗收單,此時方可進入下道工序。第二,重要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築構配件、器具及裝置應進行現場驗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關產品,應按各專業工程質量驗收規範規定進行復驗, 並應經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

  2.2.5專案質量控制應實行樣板房制。

  2.2.6專案經理部應建立專案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專案經理應對專案質量控制負責,過程質量控制應由每道工序和崗位的責任人負責。

  2.2.7應特別重視開工前的檢查,工序***相關工種之間***交接檢查、隱蔽工程檢查、停工復工後的檢查。及時處理已經發生的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保證建築工程專案的施工質量。

  2.2.8採購質量控制

  採購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對採購產品及其供方的控制,制訂採購要求和驗證採購產品。建設專案中的工程分包,也應符合規定的採購要求。

  2.3事後控制

  事後控制即施工過程所形成的產品質量控制,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2.3.1分部、分項工程的驗收。第一,對於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分部、分項工程進行中期驗收。第二,根據合同要求,對完成之分部、分項工程進行中期驗收的同時,還應當根據建築工程專案的性質,按照有關行業的工程質量標準,評定相應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等級。

  2.3.2組織單項工程或整個建築工程專案的竣工驗收。在一個單項工程完工或者整個建築工程專案完成後,首先施工單位應進行竣工預驗收。在預驗收合格後,向監理方提出最終的竣工驗收申請。

  2.3.3當建築工程質量不符合要求時,應按照要求及時整改。經有資質的檢測單位檢測鑑定,仍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會同設計單位制定技術處理方案。

  2.3.4質量教育與培訓。通過教育培訓和其他措施提高員工的能力,增強質量和顧客意識,使員工滿足所從事的質量工作對能力的要求。

  3. 建築工程專案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途徑與方法

  3.1在進行每道工序施工前,專案技術負責人對施工班組長進行書面的技術交底。

  3.2質量檢驗員進行跟班實時質量監督,及時處理髮現的質量問題,對不符合建築工程專案設計及要求的施工,要求其立即停工並限期整改,採取質量一票否決制度。

  3.3做好上下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交接驗收。如果前一道工序不符合質量要求,下一道工序不能施工作業。

  3.4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的交叉。明確交叉單位的責任,做好相關的交接和驗收工作,加強對施工產品的保護。

  3.5各個施工工序要堅持自檢、互檢以及專檢的質量檢查制度,要做到逐級檢查,層層把關。要求所有隱蔽工程必須經監理或業主驗收,做好隱蔽記錄,在業主或者監理簽字後才可進入下一道工序。

  3.6加強工程資料的管理。專案資料負責人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保證資料和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根據合同要求編制竣工資料。

  3.7持續有效地開展質量稽核,對質量體系執行做出正確診斷,對發現的不合格或潛在的不合格,實施糾正、預防措施,使質量體系步入良性迴圈。

  結束語

  本文就建築工程專案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的去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黃翠連.分析建築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J].建材發展導向,2011,***2***.

  [2] 胡佐立.淺析建築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問題[J].西部大開發,2010,***7***.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