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網上消費在全球範圍已被廣大的使用者接受和使用,企業和電子商務的結合已經催生了巨大的市場變化,中小企業要想長足發展,開展電子商務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子商務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電子商務對計算機產品營銷的影響

  一、電子商務對計算機產品營銷的影響

  1.對營銷理念的影響

  傳統的營銷模式下,計算機產品的營銷僅僅關注的是產品本身、產品的質量、價格以及賒銷政策是能否吸引中間商而非直接面向消費者。在電子商務營銷模式下,對計算機產品營銷的理念必須要進行轉變。計算機產品的營銷應面對直接的消費者,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營銷成功的關鍵。在這種營銷環境下,僅僅關注產品本身並不能讓消費者滿足,與產品有關的各類服務已經成為了商品的一部分,構成了影響產品銷售業績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可選擇的種類越多,他們對產品的要求就越高,他們所關注的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產品本身,而更多的可能是關注在產品購買過程中的感覺。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搜尋產品的成本極大的降低了,消費者只要點選滑鼠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瀏覽大量的商品,傳統的產品差異化和低成本戰略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越來越成為決定性因素的是與產品相關的服務,消費者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關注的不僅是產品更是服務本身。

  2.對營銷方式的影響

  電子商務營銷模式下對計算機產品營銷方式的影響體現為營銷區域全球化和營銷方式個性化。傳統的營銷模式往往受到地域的限制,尤其是對小企業而言要想發展成大型企業就要突破區域的限制,通過電子商務營銷,使得小型企業也可以實現全球營銷,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實現營銷區域全球化發展。傳統營銷大多是一對一營銷,只能滿足目標群體的同質性需求而無法滿足個別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是在計算機這一更新較快的產品營銷中,一旦消費者的需求發生異動,計算機產品就有可能面臨滯銷的風險。電子商務營銷可以降低這一風險,電子商務使得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產品的生產研發。在電子商務個性化營銷方式的營銷下,企業能夠更直接的面對終端消費者,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動更加敏感,能夠及時採取措施應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動。

  3.對產品服務的影響

  計算機產品與其它商品本質的區別在於它的技術支援性。計算機不是一次性消費產品,每一個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都至少制定了3~5年的使用計劃。商品的消費價格中已經包含了後續的服務費用,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商家都需要為產品銷售的後續服務提供保障。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這種服務有時往往比商品本身更重要,好的服務甚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產品本身質量的缺陷。

  二、結論

  電子商務是商務形式的電子化,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是電子商務得以順利實施的必然保障。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離不開計算機產品***包括計算機周邊產品***的支援,產業的持續發展本身會不斷加速和促進計算機產品營銷的進一步發展。同時,計算機作為眾多商品中的一員,和其它商品一樣,商品營銷的流通渠道也將深受電子商務的影響,線上銷售將成為未來計算機產品營銷的主流模式之一,二者互為條件,互相促進。電子商務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了計算機產品營銷的方式、理念和渠道,而依託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線上活動,也將是計算機產品營銷必然的發展方向。

  二: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

  一、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企業參與程度不同,區域發展不平衡。根據國家統計局利用企業“一套表”平臺,通過聯網直報的方式,對30.8萬家企業2012年的電子商務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30.8萬家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882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6%。但是,調查的30.8萬家企業中,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僅為22573家,佔調查企業總數的7.3%。這表明儘管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但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在調查企業中所佔比重尚不到一成。此外,電子商務發展不平衡,東南沿海及經濟發達地區電子商務規模較大,而中、西部地區則剛剛起步,其中廣東是全國電子商務“一哥”。據調查,企業電子商務最活躍的是廣東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921.7億元,其次是江蘇3410.4億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北京3375.4億元;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的分別是山東、上海、浙江。這六個省、市的電子商務交易額佔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一半以上,達64.5%。

  2.電子商務模式單一,B2B仍是銷售主體。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的“雙十一”、“雙十二”B2C網購狂歡等,吸引了全民參與的熱情。但不管怎樣,這還只是電子商務的冰山一角,B2B在我國電子商務中佔比超過80%。據統計,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銷售額中,銷售給企業***B2B***29886.1億元,銷售給個人***B2C***4538.7億元,分別佔電子商務銷售額的86.2%和13.1%。從行業分類來看,2012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最大的是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其次是批發業;汽車製造業排第三。從企業性質來看,電子商務交易額最大的前100家企業中,製造業有69家,批發和零售業有27家,服務業有4家。交易額最大的前100家中,沒有建築業、住宿和餐飲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100家企業的電子商務交易額高達18322.4億元,佔全部電子商務交易額的63.6%。

  3.電子商務誠信存在危機,維權不易。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2年上半年調查資料顯示,2012年上半年度共接到全國各地使用者的電子商務投訴58613起,而這一資料在2010年全年才是63245起。隨著交易量的上升,投訴也逐年迅猛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電子商務在虛擬環境下,對買方而言,資訊不對稱。對所購商品的描述、實際交付商品的失真、發貨不及時、售後無保障、物流貨物標的受損等都成為了影響電子商務誠信的主要因素。而眾多消費者在明知道自己利益受損的情況下,大多數因為嫌麻煩或投訴無門而放棄維權。這些不利因素極大阻礙了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二、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幾點建議

  1.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在國家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今天,無疑給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絕好的契機。發展電子商務,就是要將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進行。電子商務在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價值和創造商機方面佔有絕對的優勢。實體經濟走向電子商務,要在提高企業的參與程度與廣度,面向消費人群,減少中間環節等方面下足功夫。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整體環境的發展,只有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才能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健康、快速、有效的發展。

  2.加快構建“大電商”機制,完善相關配套體系建設。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經濟商業運營模式的典型代表,從起步發展到走向繁榮,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機制。在國家巨集觀層面,要對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建設起到支撐作用。在市場運營方面,要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規範、監管作用。相關交易體系、誠信體系、物流體系、人才體系的配套設施建設步伐要能跟上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小結

  綜上,我國電子商務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從無人認知到普及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起步較晚,還很不完善,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政府、市場、公眾三方協調配合,共同發展。有效的政府監管、成熟的市場環境、公眾的熱情參與必將推動我國的電子商務邁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