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該如何加強質量管理詳解

  加強質量管理是每一家企業都需要做到的事情,這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是怎麼做的呢?如何加強企業管理?小編為你帶來了“企業加強質量管理”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如何提高企業質量管理

  有一隻體積很大的木桶,它周圍的木片都很好,只有一塊小木片只夠到木桶的一半高度,那麼這隻木桶的最大盛水量是50%,因為當水裝到一半時,無論怎麼注水水位都不可能增高,因為它有一個缺口。對於管理系統來說也是這個道理,只有整個管理系統的全面提升才會使企業的管理水平得到整體提升。管理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合圍成管理系統,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將直接影響管理系統的效能。

  1、決策質量的高低,對管理績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①決策是現代管理活動的核心內容,決策並不是在幾個備選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而是管理中無時不存在的一種活動。它本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

  ②決策的正確與否往往關係到一個組織的前途和命運。單憑經驗決策已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制定一整套科學的決策方法,能夠有效幫助提高決策的正確性。目標手段分析法是我們常用的決策分析法:先要為實現的總目標找到一些措施;然後將這些措施看成是新的次一層的目標,為完成這些次一層的目標找到一些更詳盡、更具體的措施,這樣分層反覆找下去,直到有了現在已有的解決辦法為止。

  ③高科技的應用,也可以極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計算機的誕生為決策的定量分析創造了有利條件,它使人們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對複雜的決策問題進行定性、定量、定時分析,計算機不僅可以使決策自動化,也會對社會進步帶來巨大的影響。

  ④提高決策質量,必須遵循以下原則:資訊準全原則,科學可行原則、對比優先原則、科學民主原則和反饋原則。同時西蒙認為,一個組織中集權和分權的問題不能脫離決策過程而獨立存在,有關整個組織的決策必須是集權的,同時,由於一個組織內決策過程本身的性質,分權也是必要的。

  2、計劃質量決定管理活動的有效實施,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

  ①計劃是在決策所確定的目標、方向和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的。決策是計劃的靈魂,計劃是決策的展開和具體化。計劃是對各項管理活動及其所需人力、財力、物力作出的設計和謀劃。

  ②要提高計劃質量,必須建立嚴格、科學的論證制度。計劃是面向未來的,是決策的具體實施,因此計劃一定要符合實際,要具有先進性。在計劃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必須對計劃方案進行充分論證,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論證制度。

  ③為保證計劃的切實可行,能以較少的資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保障組織目標的實現,制定計劃必須遵循以下原則:統籌原則、重點原則、彈性原則、連續性原則。

  ④加強調查研究,對客觀環境進行科學的預測,同時全方位吸收專家、群眾參與制定計劃,在計劃中勇於創新,也是提高計劃質量的重要途徑。

  3、將組織轉變為高度協調,高度激勵和合作的社會系統

  ①管理組織是一個系統,它與外部環境及內部各要素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其內部各組成部門亦處於相互作用與相互依存狀態。因此,要實現組織高度協調,必須從組織整體出發,把握好整體與環境,整體與層次、結構、部門之間的相互涼蓆和相互作用。

  ②對於機構設定,要使組織高度協調,首先要精簡機構,簡政放權。同時要壓縮管理層次,減少中間環節,確保組織溝通渠道暢通。對於企業內部,應立足職能轉變,裁減專業管理部門,緊鎖管理幅度,確保橫向權力的權證統一,儘可能減少職權交叉。

  ③從組織協調角度出發,要正確把握權責集中與分散的限度,做到職責分明。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組織協調原則。要客觀公正,靈活機動同時要注意整體。

  4、控制職能的好壞,將直接決定管理活動的成敗

  ①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員對當前的實際工作是否符合計劃進行測定,並促使組織目標實現的過程。因此,控制是指向未來的,管理者對既成事實往往是無能為力的。當管理系統出現問題,對相關人員作出批評和懲罰並不是目的,而是要研究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以免將來重蹈覆轍。

  ②控制是一個過程,它貫穿於整個管理活動的始末。因此要提高控制質量,必須首先確立標準,對照標準,管理人員才可以判斷績效和成果。其次是對照標準檢查實際績效,第三就是要採取恰當的措施糾正偏差。

  ③以人為中心的控制更為有效,具體措施不在於多少,而在於能否讓職工感到滿意,達到有效溝通目的,而且保持資訊交流的暢通。權力型、命令式的管理會引起職工的反感,不能持久有效。要努力讓職工形成正確和積極的態度,然後把各種經典的、傳統的管理方法融合其中,從而更充分的發揮這些管理方法、技術和工具的作用。

  通過資訊化手段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質量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的一套體系和方法,目的是為了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的實現有關的控制。當前宜春市公司的質量貫標活動正在開展,為了更有效的開展此項活動,今年啟用了內部事務處理及簡訊平臺,該專案建設的目標從大的方面來說有二個:一是配合貫標過程,實現質量體系文件的痕跡化管理。二是在貫標結束後,通過資訊系統實施來促進的貫標成果即一系列的管理流程得到貫徹執行,從而實施健康、有序、高效的質量體系管理。結合資訊化工作實際狀況,我們發現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存在諸多管理的死角,造成制度難落實,事後難追究的情況。同時我們也意識到,由於在事前沒有一個很好的提醒、預警機制,造成一些員工本想把事情做好,卻由於事情繁多,心有餘而力不足,從而造成的一些事情沒做好或者遺漏,給管理工作帶來很多麻煩。

  當前資訊化在工作中無處不在,例如,捲菸經營管理有營銷系統,財務管理財務系統,辦公事務有辦公系統等等,這些資訊系統為我們的工作流程、管理規範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可以確保管理活動能夠落到實處,可以說資訊化與我們的工作密不可分。

  如何通過資訊化來進一步推動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我們認為需要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加以考慮:

  一、以管理文件為核心,實現對體系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實現質量手冊、程式檔案、作業指導書、質量記錄的查詢、審批、管理、釋出、存檔等一系列操作的電子化、網路化管理,尤其保證檔案的版本一致性控制、操作許可權控制、機密檔案的保密、修改過程的痕跡保留等,保障質量體系管理的正常運轉。

  1、系統要以文件管理為核心,充分貫徹ISO質量體系的管理思想,利用計算機軟體技術,有效地管理體系檔案的釋出、更新、查詢,監控體系檔案的流轉過程,讓所有員工能充分地學習體系檔案,熟悉體系檔案,掌握操作流程。

  2、建立質量記錄***表格***的控制管理,包括質量記錄本身的管理和質量記錄內容的管理,而這些內容的管理是ISO標準執行管理中最具靈魂的工作,是評審、監督、糾正、預防等工作的依據,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系統要支援企業過程的動態重組和質量記錄的定製,以滿足不同企業質量管理和不斷髮展的需求,當需要時,能迅速檢視記錄的詳細內容,並隨時可對質量記錄進行彙總、分析,得出有決策意義的報告。

  3、ISO9000中通用的要素,如檔案控制、記錄管理、管理評審、人力資源、內部稽核、持續改進等,系統需要提供流程及質量記錄模板,使用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修改,其餘要素可以根據體系檔案規定設計個性化流程及質量記錄。

  二、以管理流程為核心,實現工作流程的自動流轉和監督、監控、考核

  當質量體系建立好了以後,不能整天面對著這些名目繁多的體現標準,而不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來,這就需要我們的資訊化系統再提供一系列的流程支撐體系,通過資訊化的流程來實現這些標準體系的貫徹和落實。這些企業內部管理流程,需要按照ISO9000管理的要求,建立工作流程、工作模板、做到事前有預防、過程有監督,事後有分析。從而解決我們在執行過程中“兩張皮”的問題。那麼在企業內部流程的管理上,資訊系統需要實現以下幾個功能:

  1、系統需要具有工作流引擎,通過自定義工作流,讓參與某項管理活動的人能通過資訊系統的指引,完成自己所在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避免流程反向、操作程式混亂等局面;

  2、工作流程中用到的過程文件,如工作表單可以通過資訊系統實現自定義。因為企業的每個管理活動,都是經過管理層認真研究後得出來的結果,最符合實際工作需要的,而這些過程文件就有可能隨著時間、空間的轉移而發生一些變化,那麼資訊系統就需要提供對過程文件自定義功能;

  3、工作流程要具有事前提醒、預警、警告功能,既而實現工作流程的督辦、催辦、異常處理和事後工作質量的考核;

  4、在使用者操作介面,系統需要具有待辦事務的視窗,當用戶登入後自動顯示該使用者待辦工作的內容,方便使用者操作;

  三、以知識管理為核心,實現管理持續改進和優化提升

  管理體系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達成“人本管理”的目標。管理體系的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利用管理的科學規範化,發揮人的潛能,提高人的職業素質與執行力。管理體系建設堅持“持續改進”原則,保證適應新形勢、新變化,能解決管理上遇到的問題,實現與時俱進。管理體系要求對不符合項或者發生安全事故的工作進行調查處理的同時還督促各部門協調改進,實現對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改進。管理體系也需要進行不斷的維護更新版本,以適應行業變化發展的需要。那麼資訊系統應具有以下幾點功能,以便能滿足我們的管理實現可持續地發展:

  1、提供對質量體系檔案的目錄管理和版本管理,適應管理工作中由不斷創新而帶來的標準檔案的管理;

  2、系統應提供對工作過程中各人員、崗位操作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通過資料分析為工作流程的持續改進提供輔助依據,如某項工作經常發現超時,那麼可能是時間限制設定的不準確等;

  3、系統應具有員工交流溝通的平臺,對於有價值的資訊、思路***知識***要實現資訊的釋出和共享。

  企業如何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1、樹立動態質量管理理念

  動態質量管理是指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置的一個不斷迴圈的管理過程。這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質量管理手段,又稱質量管理的PDCA迴圈。我公司專案上的質量管理往往還不能夠形成一種動態的迴圈的管理模式。比如在上一施工階段發生的質量問題到下一施工階段還會出現,這主要是在“處置”的環節上出了問題,我們往往在處置時還只停留在把具體問題解決掉的表層,卻沒有深入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及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以後再發生類似的問題,這就是動態的質量管理理念沒有形成。

  2、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

  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處理質量問題除了技術措施還有組織措施、管理措施、經濟措施和合同措施等一系列措施。我公司是專業的鋼結構公司,專案上對質量控制方面往往集中在焊縫檢查這一塊,而對其它方面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做到真正的全方位、全過程質量控制,這也與公司相關專業人才不足有關。例如我們的質檢員學工民建專業的很少,與水電專業相關的質檢人員更是寥寥無幾,而非專業人員就很難全面掌握相關的質量控制措施。

  3、建立目標管理,明確質量、工期、安全、成本四者的關係

  按照專案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沒有明確目標的建設工程不是專案管理的物件。在工程實踐意義上,如果一個建設專案沒有明確的質量、工期、安全目標,那麼它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不能稱為管理。作為一個專案的總組織者,應該組織技術、排程、安質、成本核算部門拿出各自的質量、工期、安全和成本目標。不同的部門由於工作性質的不同,都想讓自己的目標最大化得以實現,這個時候專案總組織者就要權衡四者之間的關係,訂立一個合適的綜合目標。根據專案的特點,如果確實需要加快進度,那就要求在質量和安全控制方面加強管理人員的投入,實現各方面的協調、平衡,這樣才能使工程沿著一個可控的方向發展。

  4、針對現場複雜多變的環境制訂相應措施

  前面已經提到,施工現場的水文、地質和氣象等自然環境,通風、照明、安全、衛生防護設施等勞動作業環境,以及由多單位、多專業交叉協同施工的管理環境都會對工程的質量產生影響。所以我們的管理者要能夠適應施工現場變化無常的環境,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從而保證工程的質量處於可控制狀態。

  5、嚴格落實質量責任制度,獎懲分明

  質量責任制是企業的“法律”,是管理者分配質量任務、追究質量責任的依據。質量管理的一條重要的理論是:“工作的質量決定著產品的質量”。管理者的工作質量就是能夠明確每個部門每個職工的質量責任,做到獎懲分明,這樣才能強化職工的質量意識,使質量控制同時得到強化。

  6、正確引導施工班組,做好質量“三檢”制度

  做好質量“三檢”制度的關鍵就是要讓各工序的班組明白自己應該自檢及互檢些什麼內容,這就要求根據各班組的性質制定不同的檢查內容。比如該工序的班組在自檢的時候主要檢查的內容是: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是否有遺漏的現象;是否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以及完成工序質量的合格性。在互檢這一環節,下一工序的作業班組主要檢查的內容是:上一工序所形成的現狀是否影響本道工序的實施;如果影響應及時提出並配合及時整改。而“專檢”主要是根據施工圖紙、技術交底和施工規範的要求,對所完成的工序進行檢查驗收,這一環節主要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另外過程控制非常重要,有些質量缺陷一旦形成,整改起來非常困難,且整改效果不一定特別理想。

  7、做好原材料的控制,把好源頭關

  原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如何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是我們現階段面臨的一個難題。我公司可以考慮建立一個自己的材料試驗室,這樣可以縮短試驗的時間,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但這只是原材料管理的一個方面。還要加強材料進場的各項檢查和材料的儲存、標識、運輸、發放等各項工作,這就要求我們的物質部門人員配備方面要有一定得專業素質。

  8、樹立服務的理念

  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八項原則中的第一條就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組織要依存於顧客。組織應當理解顧客當前的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的合理要求,並爭取超越顧客的期望。這是企業質量管理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點。而我公司有些專案的領導這方面意識比較淡薄,甚至不把業主的管理當作一回事。這樣就造成了很多的被動局面。我公司是一個生產建築產品的企業,在出售建築產品的時候也在出售著自己的服務。只有樹立這種服務意識,才能端正工作態度,認真聽取業主的意見,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管理。

  總之,質量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全面的、綜合的管理工作。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品牌形

  自身質量的管理水平,它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的執行機制。


企業加強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