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財務管理論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商業銀行在經濟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摘 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經營普遍面臨風險,風險管理則成為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核心。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產生於財務運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存在著巨集觀監管環境不完善、管理體系不健全、資本結構失衡、信用風險過高以及內部控制系統相對滯後等問題,應加強內外部審計,完善金融監管模式,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優化資本結構,加快信用評級體系建設並構建內部風險控制體系。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管理;財務風險管理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商業銀行在經濟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多數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普遍薄弱。本文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以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為研究物件,探討提高我國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商業銀行財務風險概述

  狹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財務結構不合理而承擔的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銀行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銀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且最終都會體現在財務報表上。具體來說包括:資本管理風險、資產質量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和匯率風險、表外業務風險、財務操作風險以及清算風險等。

  二、商業銀行財務風險成因

  1.巨集觀環境尚未完善

  健全的市場準入標準的缺乏,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本位主義色彩,使各地金融機構劇增,違規經營、從事非法活動的可能性逐步增加,銀行的財務風險日趨增大。且我國現階段的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特別是巨集觀監管方面缺乏有效性,僅停留在事後管理的狀態,難以達到防範風險的目的。

  2.財務管理系統不健全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條件下,我國銀行財務管理面臨的環境是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等因素,雖然存在於銀行財務管理之外,但對銀行財務管理卻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巨集觀環境的複雜多變要求銀行建立靈活的財務管理系統以應對環境變化給銀行帶來的風險,但由於我國銀行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匱乏,無法形成能靈活應對各種風險的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

  3.資本結構失衡

  從我國商業銀行的現狀來看,籌資負債規模過大,產權比例過高,資本充足率普遍較低。銀行資本具有營業、保護和管理三大功能,是銀行防禦各種風險的最後屏障。如果資本結構失衡,銀行將難以保持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就不能有效控制財務風險。籌藉資金需要銀行還本付息,按期支付,銀行一旦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就會陷入財務困境,導致存款擠兌,從而使經營活動陷入癱瘓。

  4.信用風險過高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大量資金用於信貸方面,借款人由於經營不善或主觀惡意等發生債務危機,無力全部或部分償還商業銀行債務,造成逾期、呆滯、呆賬等貸款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客戶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信用不良,存在著大量的逃廢銀行債務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普遍較差,不良資產比率始終處於較高水平,資金回籠困難,嚴重影響了銀行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給銀行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5.會計內部控制系統建設相對滯後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在內控制度的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卻沒有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對內控制度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統化、程式化。會計內部控制目前仍作為被分解的單元分散在各項管理制度之中。會計內控制度、信貸業務內控制度、資金內控制度,各據一方,缺乏有機的結合,造成計劃部門只為籌集資金,信貸部門為擴充套件規模而運用資金,財會部門為資金賬務處理而核算三者分立的不良局面,從而影響了資金的安全並高效的運營。

  三、商業銀行財務風險防範

  1.加強外部審計,完善金融監管模式

  由於國家審計的侷限性,監督審計應當與國際接軌,逐步轉向委託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進行專門審計,使得監督審計呈現社會化、專業化趨勢。有效的外部審計對於督促銀行完善內部控制、化解銀行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銀行應該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巨集觀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並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改變管理方法,確保財務管理系統有效執行,提高自身對巨集觀環境的適應能力。

  2.健全財務管理系統,完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

  為防範財務風險,銀行應設定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及時分析把握巨集觀環境的變化及規律,並指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財務管理的方法,確保財務管理系統有效執行,增強其靈活性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其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我國銀行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內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制定包括財務風險控制體系、成本控制體系等內容的財務管理系統。明確風險控制標準,通過構建財務資訊管理制度、財務評價制度等,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改善經營管理,提高資金執行效率,防範和化解財務風險,實現持續經營並實現價值最大化。

  3.不斷優化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風險也即狹義的財務風險,資本結構是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比例關係,其是否合理的關鍵是確定負債與股東權益的適宜比例,當銀行資本結構最優時,財務槓桿利益最大。從理論上來講,當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負債比例越高,財務槓桿利益越大。在資本結構上,一方面要對資本充足率進行動態調整,既要保持較強的資本實力,又要保證該比率不能過高,以免影響到銀行的收益能力和收益水平;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負債結構,合理調整各種負債的期限結構,保證銀行的流動性維持在適當的水平上。在實際工作中,既要考慮財務槓桿效應,又要充分考慮資本充足率,滿足監管和抵禦風險的要求。通過國家財政注資、年度盈利積累、發行次級債券、引入戰略投資者和上市融資等方式,建立資本補充機制,逐步提高資本充足率,有效增強商業銀行抵抗風險的能力。

  4.加快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加快資訊資料庫的建立和完善

  應合理選擇信用評級指標體系中選擇的各項指標,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提高信用評級結果的準確性。商業銀行要加快資料整理和補錄工作,注意收集有關借款人的相關資訊,包括借款人的歷史違約情況,同時建立並實行嚴格、一致的資料標準,制定資料質量管理規章,確保資料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

  5.構建內部風險控制體系

  我國銀行應按照國際最新的風險管理理念,借鑑國內外成熟的風險管理技術,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具體辦法,強化財務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建設,創新財務管理流程,切實提高財務風險的預警、識別、度量、控制水平和對各種風險的抵禦能力,從源頭上遏制財務風險。此外,還應建立嚴密完整的分級授權體系,對不同重要程度的業務進行不同層次的業務授權。要規範財務資訊管理,在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整合業務和資訊流程,推行財務管理資訊化,逐步實現財務、業務相關資訊一次性處理和實時共享,以有效地提高財務判斷能力。

  四、結語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客觀地分析商業銀行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找出對應的措施來加以防範,使其在風險最小化的同時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從而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花峻梅.會計活動與銀行風險防範[J].審計與理財,2008***1***.

  [2]冉苒.商業銀行財務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J].技術與市場,2008***3***.

  [3]高宇峰.試論銀行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範[J].南方金融,2008***9***.

  [4]胡立章.我國銀行財務管理中的風險控制[J].財政監督,2008***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