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與分析論文

  通過問卷調查研究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工作流動、求職過程和對大學生涯的評價,並對各個方面進行了個體差異分析,發現不同的本科畢業生存在顯著差異。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與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與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文章以合肥師範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15屆畢業生為調查物件,採取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其就業意向開展調查,畢業生在求職準備、就業形勢認識、期望薪酬等方面的結果,同時分析了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關鍵因素。最後就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具體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就業意向;合肥師範學院

  0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人力資源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的重要資源,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1]。我國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深化,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了“大眾化”教育,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每年都不斷攀升,據統計,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比2014年增加22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2]。但現實中很多企業每年都計劃吸收一批新員工,但卻很難招收到滿意人才。企業在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時,經常發現畢業生眼高手低,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差,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的人才存在脫節現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培養具備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人員招募與培訓、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勞動關係管理、人事檔案管理等各環節基本技能,能夠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從事具體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3]。相對於其他專業畢業生求職就業來說,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具有一定理論基礎,他們在求職過程中是否比其他專業的畢業生更加理性呢?本文以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切入點,論述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具體就業意向。

  1 調查物件與方法

  1.1 調查目的:瞭解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就業意向情況,為完善就業政策體系提供依據。

  1.2 調查物件:合肥師範學院2015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146名學生。

  1.3 調查方法:採用調查問卷的方法。該問卷分三個部分,主要包括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具體就業意向專案以及對就業工作的意見組成。總共發放問卷146份,收回初步有效問卷133份。為了直觀分析就業意向情況,因此我們在畢業後打算這個問題上,將選項為考研、自主創業、其他等選項的問卷剔除,最後剩下畢業後打算直接就業的有效問卷82份。為檢驗問卷的有效性,通過SPSS統計軟體,進行了可靠性統計量檢驗,得出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問卷的信度在0.7以上,說明問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可靠性較強,信度檢驗通過。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按照性別劃分:男性30人,女性52人;生源地劃分:農村63人,城鎮19人。如表2 所示。男女生分別佔36.6%、63.4%;農村城鎮分別佔76.8%、23.2%,可以看出調查物件中女生、農村地區所佔比重較大。

  2.2 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重點選取了求職準備時間、就業形勢認識、擇業途徑、就業地區、意向單位、希望月薪標準、對就業政策有的瞭解程度、學校就業指導課程對就業的幫助程度等8項指標進行分析。

  2.2.1 求職準備時間較短 從表3可以看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求職準備時間主要集中在半年以內、半年-1年這兩個區間,累計值佔到75%。一般來說,求職準備時間分為長期和短期準備時間。長期準備時間貫穿整個大學四年時間,短期準備時間主要是應聘前的準備。從求職準備時間調查時間可以看出75%學生選擇在大四階段做求職準備。

  2.2.2 就業形勢認識較清楚 在就業形勢認識方面,認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佔到將近一半,佔到48.8%,認為就業形勢樂觀佔到40.2%,就業形勢不清楚佔到11%,可以看出學生對就業形勢認識較清楚累計佔到89%。一般來說,就業形勢的認識程度對於學生就業選擇具有指導性作用,就業形勢認識越清楚,就業選擇更加理性。

  2.2.3 擇業途徑偏網路化 在擇業渠道選擇方面,40.2%的學生選擇網路投遞渠道,網路投遞簡歷尤其便捷、成本低、不受時間、空間制約等優勢,但有效性、針對性不強。而校園招聘是專門面向無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開展的招聘活動,一般來說針對性強,應聘成功的概率較大。

  2.2.4 就業地區省內比重大 在就業地區選擇方面,畢業生們更傾向於選擇省內城市,所佔比重為50.2%,沿海發達地區所佔比重為25.6%,而選擇戶籍所在地的僅有8.5%一方面。這與調查物件76.8%來自農村地區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說明畢業生更傾向於經濟相對發達、個人發展機會較大的城市地區。   2.2.5 意向單位選擇多樣化 就業單位的選擇一直是畢業生很關心的就業意向指標。從表3可以看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意向單位選擇方面呈現多樣化趨勢。選擇私營企業、國有企業的比重分別佔34.1%、30.5%。說明畢業生在就業單位選擇方面,打破了傳統就業思維,意向單位選擇符合自身特點。

  2.2.6 薪酬標準選擇較理性 薪酬標準反映就業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學生選擇就業單位較為重視的指標之一。一方面學生想獲得較高的薪酬待遇,另一方面隨著就業形勢的變化,學生們對薪酬標準的選擇更加理性。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學生選擇2000-3000元的月薪標準的人數佔到48.8%。一般來說,影響薪酬標準的因素很多,包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行業標準、企業經濟實力、勞動力市場等因素[4],學生在選擇薪酬標準時更加看重企業的發展平臺、企業福利等因素。

  2.2.7 對國家就業政策瞭解程度不夠 對國家就業政策瞭解程度方面,調查結果顯示63.4%的學生對國家就業政策不太瞭解,說明學生關於就業政策瞭解程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從而在選擇就業、創業等方面缺少具體政策指導。

  2.2.8 學校就業指導課對就業幫助一般 學校就業指導課對就業幫助程度,認為比較有幫助、很大幫助的累計值佔到59.7%,說明大部分學生均認為學校開設有關就業指導的課程對求職有幫助。但同時也有37.8%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因此建議學校應該做好就業指導課程的調查工作,科學合理安排就業指導課程,指導學生理性求職。

  2.3 影響因素分析 從單位地理位置、單位性質、社會地位、單位薪酬、個人發展機會、專業對口、家庭影響等8項指標進行分析。如表4所示。通過表4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排列在前三位的是單位個人發展機會、單位薪酬、單位地理位置。說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時更加看重單位提供的個人發展平臺,其次是單位提供的薪酬,再次是單位所處的地理位置。說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就業考慮因素方面較理性。

  3 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瞭解合肥師範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15屆畢業生的基本就業意向。整體來看,畢業生就業意向趨於理性,但在就業時間準備、國家就業政策瞭解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同時針對就業考慮因素,也較為理性,更看重單位提供的個人發展平臺。因此,基於上述調查分析,建議今後工作重點: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工作,加強畢業生就業心態除錯[5],同時不斷完善就業指導課程,讓畢業生做好充足的就業準備工作。另一方面拓寬國家就業政策的宣傳渠道,進一步增強畢業生對就業政策的瞭解程度,讓國家就業政策更好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