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困生的心理健康論文

  在現有研究高度關注學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背景下,本研究把專注點轉向學優生、學困生兩個特殊群體,探討學優生、學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機制,對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惑,提高心理彈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學困生的心理健康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學困生的心理健康全文如下:

  面向每名學生,面向學生髮展的每一個方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而充分地發展和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目標。素質教育是從學生身心發展不同特點出發,因地因人制宜,它不僅關注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特別關注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在班級管理實踐中,我對如何關注學困生的心理,使每名學生健康成長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探索與實踐.

  1.學困生心理健康現狀

  我發現,在我們小學的學困生中主要有焦慮自卑、意志薄弱、交往困難這三點心理障礙。他們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

  ***1***焦慮自卑學困生的心理狀況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在學習中毫無樂趣可言,致使學習成績進一步下滑,這種惡性迴圈導致了焦慮自卑的心理障礙。這類學困生由於學習習慣差,學習方法不對等諸多因素造成知識底子薄,學習成績老是落在別人的後面,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甚至打罵;同學的冷落。各方面的壓力,使得他們變得更加沒有自信,內心產生強烈的壓抑感。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心理障礙。遇到考試,還會產生考試焦慮心理,致使學習成績逐步下降。

  ***2***意志薄弱學困生的心理狀況意志薄弱的學困生智力正常、頭腦靈活,只是由於學習動機、耐力等方面原因出現偏差而引起學習困難。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學困生中的絕大多數人,學習的毅力和耐力均較其他學生差。懶惰心理嚴重。他們不會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力來控制自己的這種不良學習情緒和習慣。意志薄弱的學困生還常常受矛盾心理的折磨。

  ***3***交往困難學困生的心理狀況這部分學困生師生關係緊張,情緒壓抑,悲觀失望,缺乏自控等等,對學校生活明顯不適應。他們存有懷疑和恐懼心理。他們大都懷疑別人,尤其疑心老師對自己的態度淡漠,也表現出對老師的不信任。同時又在時刻提防來自各方面的指責,心生恐懼,生怕受到老師的批評和懲罰,存在戒備和對立心理。甚至對老師和同學產生牴觸,不願意接受他們善意的批評和幫助。

  2.學困生心理問題形成原因

        是什麼因素導致學困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行為出現偏差呢?追根溯源,我們認為,學困生的各種心理問題的成因有也較複雜的原因和背景,既有社會、學校、家庭的因素,也有學生本人的主觀原因,這些心理問題又是相互交錯的,各人身上存在的內容不盡相同,程度上也各有差異。

  ***1***學校教育缺失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提出來已經很多年了,但長期以來,我們還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重視智力教育,學習成績仍是評價一個學生的主要依據。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還很淡薄,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綜合教育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致使學困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和解決。“班級授課制”也是引發學困生心理疾病的客觀因素。

  ***2***家庭教育缺失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溺愛子女的現象較為普遍。父母一味地嬌寵、遷就,在物質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了孩子懶惰、散漫的性格,這種壞習慣也遷移到學習上,好成績從何而來呢?現在,離婚的人越來越多,家庭破裂給孩子帶來的打擊比任何挫折都要嚴重,他們缺乏親情,缺少管理,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一部分“學困生”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3***社會教育缺失當今時代,商品經濟發達,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使電視、電腦和網路遍佈整個世界,資訊流劇增,孩子在精彩的電視節目前,在豐富的電腦遊戲,在發達的網路世界裡,得到很多現實生活中沒有的享受和滿足,這些無一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無一不對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對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他們由於年齡小,難以自控,沉湎其中,以致荒廢學業。調查中發現,67%的學困生對電視或網路情有獨鍾。

  ***4***自身心理素質缺失學困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與心理障礙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絡。小學生由於心理髮展還很不成熟,因而在各種行為活動中,往往表現出控制力弱、自制力差的問題。再加上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所以很容易在某些情境中或某些條件下,產生一些問題。

  3.創設條件,消除心理障礙,促進心理健康

        我們掌握了學困生心理健康現狀,科學分析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據學困生形成原因,營造外部環境疏導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創設各種條件,激發學困生內部需求,消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排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從而改變學困生的心理健康現狀,轉化學困生。

  ***1***開設心理輔導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學已研究表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活動,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

  ***2***師生交友,以“心”育“心”愛是教育的源泉,是開啟心靈的鑰匙,學困生特別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接受。教師用無限的愛心去和學困生交流、溝通,感染他們,讓他們封閉的心理逐漸找回失落的感覺,從而找到他們形成心理問題的原因及排除心理障礙的方法。

  ***3***每天堅持做一事,磨鍊堅強意志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意志薄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考試失敗後,他們也有所觸動,下決心努力追趕,還制定了學習計劃,但常常是決心很大、信誓旦旦,行動上卻遲疑不決,虎頭蛇尾,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這些都是缺乏自制性和堅持性的表現,也是他們責任心缺失的心理障礙在作怪。如果我們直接對他們提出學業上的要求,他們很難堅持,收效甚微。而我們通過督促學困生每天堅持做同一件事,這樣,既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信任,又磨鍊他們的堅強意志,還能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從而把這種堅強的意志和責任心遷移到學習上。

  ***4***定期召開家長會,家校合力作用大曾聽見過這樣一句話:如果預防孩子不良心理的第一道“水龍頭”――家庭沒有擰緊的話,那麼“堵漏”的任務就落在第二道“水龍頭”――學校教育身上。我認為,學校教育是至關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可偏忽,需要學校、家庭等多方面配合,雙管齊下,齊抓共管。為了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我們定期召開家長會,認真組織家長學習家教知識,督促家長創設良好的家教環境。

  幫助每個學生成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願望。我們要正確認識學困生現象,承認差別,承認過程,深入到他們心靈深處,在理解的基礎上認同內化,開發他們精神世界的寶藏,選好促進其進步的突破口,因勢利導,為他們早日成功創造各種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