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護理管理心理論文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現代醫療護理管理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以及臨床護理觀念的不斷轉化,心理護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意義也顯得尤為重要,人們也逐漸開始關注心理護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護理心理學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根據護理人員的心理特點,簡要闡述了將心理護理的理論運用到護理管理中的目的和方法,使護理人員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護理工作中,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心理;護理;管理

  護理心理學是以普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為基礎,以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個體心理、心理護理、以及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修養為研究重點。因此運用護理心理學,能夠維護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促進護士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醫療服務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門診護理工作實行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科室護士長二級管理體制。搞好護理工作對於提高醫療質量、實施分級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科的發展,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要從社會、家庭環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身心護理。醫院應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將心理護理、護理管理中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能有效地促進醫院的發展和建設。具體做法如下。

  1激勵護理人員樹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缺乏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認為護理工作每天給患者打針、發藥、三班輪轉、工作單調乏味,任務艱鉅,責任重大;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導尿、端便盆等生活又髒又累,社會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自卑心理。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護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須根據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不同層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質、精神、資訊等動力,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勵對於人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內心要爭取實現較好條件,包括希望、願望等所產生的一種動力[2]。在門診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運用的最重要的心理護理理論就是激勵理論。激勵理論就是運用這種內心狀態及職工心理需求,激發職工工作動機的一條現代化管理原則。目前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主要有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及公平理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通過舉行一年一度的慶祝“5.12”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如會議、演講、巡迴醫療、觀看錄影等各種形式,積極宣傳黨對護理工作的重視,職工家屬對搞好護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認識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光榮感、責任感。

  1.2開展向先進模範人物學習的活動大力宣傳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先進人物、事蹟,用白求恩、趙雪芳精神激勵同行,同時樹立本院護理人員中的先進典型人物,認識到護理工作中的真正價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現象出現,教育護士長和護理人員,時刻樹立“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其崗要負其責”“、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觀念,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務患者”,使全體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普遍增加。

  1.4講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對待自己的下屬,防止用簡單、粗暴、訓斥的方法去處理工作中的矛盾,在開展批評或指出對方存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尊重對方,肯定其成績,讚揚其長處,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對批評的改進意見容易接受,不易產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逐月進行護理質量考核,消除僥倖心理護理規章制度是構築護理文化的重要內容,是護理人員價值觀、道德行為規範、行為準則、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以規則和制度的形式,對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確禁則和允則,它是全體護理人員共同遵守的辦事準則和行為規則,是關係到護理工作正常執行的保證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3]。因此醫院要完善護理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使護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醫院護理部可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質量標準,並不斷修訂、補充,量化後逐月進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組織晨間護理檢查和夜間查房;充分發揮院護理質量委員會的作用,每季度對全院的護理質量進行一次大檢查,檢查結果通報全院並和科室資金掛鉤。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集體榮譽感,誰也不願意因為自己僥倖的不執行標準影響科室,從而消除了僥倖心理。

  3定期組織培訓學習,促進求知好學心理鼓勵科室護理人員積極繼續醫學教育,定期舉行科內護理知識考試、技術考核、成績優秀者給予獎勵,考核不合格者給予批評和再培訓。

  範文二:新世紀護理管理者應具備的意識

  【關鍵詞】 醫學模式

  有關護理管理的文章很多,筆者根據自己工作中的一點體會說說新世紀的護理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幾點意識。當今醫院正處於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護理管理者應及時適應衛生事業的發展形勢和人民群眾對護理服務的需求,認清新型的護患關係。即從計劃經濟的求醫關係轉變到:對等關係,法律關係,供求關係。由於新的醫患關係的建立導致醫學模式轉變的加速。因此在新的世紀裡,在整體護理理念的指導下,護理管理組織者必須樹立:開拓進取型意識,不斷創新型意識,顧客意識型,繼續學習意識,激發效能意識。

  1 開拓進取意識

  在新型的醫學模式下,護理管理者應該在業務的發展方面,患者的人性化服務方面,護士的新技術方面,護士與患者的溝通技巧方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面。要一改患者求醫的管理觀念,開拓新的“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要將質量標準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接軌。質量的要求要一切圍繞患者的利益,開拓新的服務專案。同時還要在實踐中檢驗制度標準的可行性,不斷反饋患者的感受。把患者的感受與需求作為檢驗標準的根據。比如在我們原來的工作時間安排上很多不利於患者的地方就應該改。在操作中要喊患者的姓名,患者不樂意我們也得立即改,直改到患者樂意舒適為止。無論是書上講還是舊制度上訂的,只要不利於患者都得進行修改。尤其在護理人員的具體工作安排上要打破論資排輩的框框,誰的語言美、技術精、動作巧,患者喜歡,護士長就安排他直接給患者服務,並且待遇高。護士長只有不斷衝破舊體制的束縛,開拓新型的實用於患者的服務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處與不敗之地。

  2 不斷創新意識

  管理者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走,跟在別人的後面走就是落後。其實一切點子都是人想出來的,創新並不是極難的事,創新是根據自己的專業需要、工作中薄弱環節或改變一個長期以來的陋習等,只要有所改進,無論大小都是創新。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創意會得到大的收效。比如說在患者做大手術前醫務工作者集體去花一點點時間,用溫暖的言語給病人一點自信、鼓勵和關愛,使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比如患者的宣教問題,大家總說沒有時間,其實是不會想點子,不會見縫插針,沒有做有心人。不信大家可以到病房去看看,護士在打針的時候有幾個是在給患者溝通的,多數是在對床號後,就開始打針了。護理所服務的物件是人,而人將緊跟時代的步伐將不斷提出新的需求。他們將對生命的質量,健康的概念提出新的要求。作為護理管理者怎樣才能滿足這形形色色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的患者呢?只有圍繞人這個軸心去探索去思考去不斷創新才是護理管理者的最佳選擇。護理工作雖然平凡瑣碎,它卻包含著科學技術,仁慈之愛心,人際溝通之藝術。現代的護理再也不是打針、發藥、疊被子的時代了。自然就要求護理管理者在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始終貫徹創新意識。患者是多樣的,服務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尤其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習慣愛好等患者使其達到相同的最佳滿意程度這的確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新的時代,嚴峻的現實表明在今天的護理管理中,一切管理措施,工作方法,質量標準必須依照各類患者不同的需求來制定、改進和完善,尤其在技術和服務方面更需不斷創新。比如給患者洗口是一個很簡單的護理操作,有的護士去洗,患者推辭拒絕;有的護士去洗患者感覺不舒服甚至痛苦;但是有的護士去洗,患者卻覺得是一種享受。當護士觀察嗜睡的患者時,有的護士說患者睡著了,而有的護士卻發現是患者病情變化了。護士長就是要創新出讓患者享受的護士和能夠發現患者病情變化的護士。創新要貫徹到護士素質的培養上,工作方法的更新中,探討患者的需求裡,拓寬自己的市場中。

  3 顧客意識

  在1999年4月召開的中國衛生改革理論與政策高層研討會上“發展醫療衛生產業”被提上了議程[1]。產業強調的是把產品***服務***推向市場,產業化有利於讓患者提高醫療消費觀念,拉開醫療消費檔次,吸引更多的人在多樣化選擇性消費中進入醫療市場,這就意味著醫療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因此,護理管理者必須儘快樹立顧客意識,沒有顧客意識就不可能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計劃經濟時代患者求醫觀念的烙印,還沒有完全從醫院管理者腦海中抹去。醫院仍然把患者隔於櫃檯之外,置於冷室之中,推至求醫之位。但是作為護理管理者應該看到這是醫院的悲哀,應該立即醒悟過來,應該明白醫療市場是誰給的,醫院的發展靠的又靠什麼?新世紀的護理管理者不能被舊的管理模式所淹沒,應該從沉睡中覺醒,把患者當顧客、當上帝、當醫務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只有這樣,管理者的一切工作才能主動圍繞顧客的利益去思考、去努力、去提供最佳的服務。護士長就是應該有這種顧客至上的管理觀念。

  4 繼續學習意識

  新世紀是科學的年代,是競爭的時機。醫院在這種環境中同樣要接受這種挑戰。護士長雖然是醫院最基層的護理管理者,但是醫院是多群體的場所,在醫院這個大環境中我們提供的技術,服務必須滿足每一個個體。護士長這一基層護理管理者面對這種複雜,素質參差不齊,對健康的認識不一,對需求不斷提高的群體。如果不繼續學習是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精尖技術的引進,高層次患者的心理溝通,疑難病例的護理診斷,軀體障礙患者褥瘡的預防,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醫療糾紛的逐步上升等,給護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長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專業知識的深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鑽研各類人群的心理需求,尋求最佳服務意識,掌握動態的管理技巧。因為工作面對的是複雜人群,工作性質是科學、愛心、藝術的結合,同時服務的群體是不斷變化的、動態發展的。因此護士長應該繼續學習才能適應新的世紀。

  5 激勵效能意識

  在新世紀,評價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看其群體潛能的發揮比其個人的肯幹更重要,看其群體的效能比其個人的工作效率更有價值。一個管理者無論怎樣其能力是有限的,若能調動每一個人的最大潛能的積極性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護理工作瑣碎複雜,稍不留意就釀成差錯事故。因此,護士長在利用護士特長,發揮護士潛能方面是很有技巧的。護士長應該瞭解每一個護士的特長和個性,認可他們的能力。在工作安排上根據其特長使其能發揮最大的潛能,同時多鼓勵他們,批評講究藝術。在管理上嚴格制度,在分配上公平合理,在交往上愛而不寵、遠而不疏。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要融入競爭機制,讓每一個護士有一個顯示自己才華的場所。這樣才能發揮一個集體的最大工作效能。

  總之,新世紀的護理管理者必須轉變管理意識,當今已經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醫療競爭更是面臨嚴峻的形勢。那種苦幹加蠻幹、說教加命令的時代一去不返了,僅僅只有經驗的管理是不能滿足發展迅速的醫療市場。護理管理者應該變革觀念樹立新型的管理意識,跳出護理看管理;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護理知識價值的體現上;一切管理思路和方法圍繞患者的需求去開拓創新;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有機地運用管理心理學從而達到整體效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程薇.對現行護理質量管理思路與方法的思考.中華護理雜誌,2001,36***9***:68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