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中西方音樂教育的差異論文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型別,又可以分為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鄉村音樂、原生態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比較抽象的藝術,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東方以中國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併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一般一首音樂時長在3分29秒左右,讓人更加享受每首音樂的時間,可以陶冶情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芻議中西方音樂教育的差異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芻議中西方音樂教育的差異全文如下:

  摘要:西方音樂體系對我國的音樂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通過中西方音樂差異化的分析、學習和借鑑,達到西為中用的目的。親切溫和、清新明快地營造一個和諧寬鬆、高雅文明的藝術氛圍;深入淺出、旁徵博引,避免枯燥單調、就事論事,照本宣科。我國的音樂教育應該結合本國音樂教育的實際特點,把民族音樂的發展和發揚,作為音樂學習者的重要價值體現。

  關鍵詞:中西方音樂 差異化 藝術 教育

  音樂如同語言一樣,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民族、地域的差異,會讓音樂藝術存在差異。就像不同語言之間語法、詞彙的諸多差異,中西方音樂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的,這與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是分不開的。音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文化地域性差異形成的時候,音樂的差異性也就隨之產生。究其原因,中西音樂文化的差異根本在於中西方人們的宇宙觀、世界觀的差異。這些差異在音樂文化的產生與塑造成型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具體來說,則是中西方社會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也就是哲學體系上的差異,中國的哲學體系經過以儒、釋、道為主要代表的諸多哲學派系長期作用,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思維一般是“砌磚式”,即越加越高,越加越長;然而西方傳統音樂的創作思維卻是“細胞分裂式”,即越變越多,越變越長。

  我國在近現代基本採用的是國外的一些音樂教育方法和內容,並在1952年教育部頒行的教學計劃中規定音樂為中小學必修課。為了加強對藝術教育工作的領導,***國家教委設立了社會科學研究與藝術教育司***後改設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這是我國第一個主管藝術教育的職能機構。***,國家教委制定並頒佈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部有關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文獻,為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對學校藝術教育目標、任務、管理、教學、師資、裝置和科研等各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是學校藝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藍圖。

  音樂,從廣義上來說,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來的精華的一種結晶形式。從這種意義說,中國傳統音樂是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活動中積累的豐富的審美經驗。新中國成立以後到今天,尤其是改革開放的30年裡,音樂教育得到了相當的重視和長足的進步,也縮短了我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和普及全民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說,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以及音樂社會功能在不同歷史時期所體現出的功能也在轉變。

  中國的音樂教育注重的是技能學習,而國外的音樂教育注重的是悟性開發,即給被教育者更多的空間和機會自己教育自己。中國人強調的死記硬背,而西方人重視的是引導解決的方法,給他尋找鑰匙的方向和思路,而不是直接開啟門就讓他進去。在我國音樂教育中,比如在聲樂教學中長期存在老師貫穿給學生的東西學生不能消化,而學生又不能另闢蹊徑,如果和老師的方法技巧等稍有差別,便被認為不尊師,從而使不能按照自己的條件方法訓練,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不得不承認,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古國的音樂藝術,在國際樂壇中的影響力及生命力,已經遠遠不及西樂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諸如挽救“民族藝術瑰寶――京劇”這樣內容的文字見諸報端;我們也時常聽到流行音樂的fans們隨口就是一句不聽大陸流行樂的理由,日韓學歐美,港臺學日韓,大陸學港臺!在我們大多數青年愛樂人的心目裡,瞎子阿炳和肖邦、海頓絕對不是一個等級的人物,大談“波洛乃茲”、“驚愕”也遠遠比小議“金蛇狂舞”、“二泉映月”更有品位與層次。但音樂欣賞是多麼自由、多麼個人的體驗啊,我們就是為了這種天馬行空般的體驗而喜愛音樂的,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縈繞在我們周圍的許多音樂已經越來越沒有想象力,越來越不人民,越來越不讓人快樂了。

  這樣講話是不是很刻薄?身為一箇中國人,其實一直都很相信,我們有自己拿得出去的作品與藝術形式,而且這樣的作品與藝術形式是隨處可見的,比如:一個能吼出幾句信天游西北壯漢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絕不低於一身頑疾的卡列拉斯。比較才能讓我們產生優越感或發奮圖強,但無論怎樣的比較也不會讓我們喪失信心,因為我們知道,發現不了自身的潛能比發現自己問題一籮筐更可怕。所以,人們常說,國內培養“鋼琴師”,國外培養“音樂家”。這裡不是說中國的教學模式錯誤,西方如何如何的好,但確實有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的地方,怎麼把我國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更好的提高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應該是每一個熱愛音樂的人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