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風險管理論文

  2007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規定:“空域的劃設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飛行需要、飛行管制能力和通訊、導航、雷達設施建設以及機場分佈、環境保護等因素。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探討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風險管理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探討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風險管理全文如下:

  從“十一五”時期到新世紀2 0年代是我國民航事業飛速發展的階段, 在這一過程中,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任務非常艱鉅。根據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要求, 我國民航事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時時刻刻把保障安全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 對各條航空線的運輸量都有極為嚴格的要求。

  此外, 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還要求每項業務的增長額度必須達到百分之十以上, 還要求航空事業的發展能夠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去。目前,我國所有航空公司都開始朝著這項發展要求進步,經專家預測,如果我國民航事業能夠保持這樣的發展步伐,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在運輸總量上超過基礎預算。同時, 我國運輸飛機的頻率和架次也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1 民航發展背景

  安全問題一直都是運輸行業中的重中之重, 這個問題從我國民航事業的起步階段就一直存在。不論何時, 旅客的生命安全都是所有空中管制人員所關注的首要問題,換句話說,旅客對民航公司在安全方面的信任就是對該公司最大程度的信任。目前來說, 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平臺, 安全保障也與國際水平不相上下, 在裝置和技術上所達到的水平是之前所不能比擬的。

  但是,從另個一角度來講, 我國民航事業在發展上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前民航事故的發生頻率居高不下,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航空管制不嚴謹的態度。民航安全問題的首要把關人應該是空中管制部門,隨著民航事業的發展,民航安全也應該相應的提高。十一五之前,我國對中國航空安全水平的要求是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而十一五之後,我國民航安全的水平要求高於發達國家水平。

  在我國民航事業安全建設發展過程中, 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風險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方法和規避。民航安全事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對於風險,每個部門都應該做到防患於未然。風險本身具有不可預測性, 因此民航安全問題的建設註定是一場持久戰, 只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夠談經濟的發展。因此,空中交通管制這個複雜的大系統應該得到每一位工作人員的重視, 只有每個人都把控好自己的工作崗位, 才能夠發揮控制管制應有的功能, 把風險拒之門外。

  2 空中風險管理研究

  風險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發源於美國,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散播到全世界。在2 0世紀初期,一場關於風險管理的熱潮轟轟烈烈的在全球展開, 眾多發達國家迅速的建立起了風險應對機制。我國的風險管理理論也是從國外引進的, 並且在一些企業當中起到了規避風險的作用。但是這種風險只是小範圍的、零星的、片面的, 並沒有引起中國主流企業的重視, 而且也沒有像國外一樣建立相應的風險應對機制。因此, 我國民航事業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

  對空中風險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引起風險的原因不外乎裡兩種,人為因素和組織因素, 這種觀念在今天也是適用的。但是如今交通管制的安全管理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而是一個系統化的問題, 包含整個航空管制系統的每個部分。風險的管理是基於安全的認知,因此從風險的識別、評估到控制與管理,這一整個過程中都需要航空管制人員的把控,一旦發現問題, 必須馬上通知並解決。

  3 風險管理在空管中的實際運用

  3 . 1 風險識別

  所謂風險識別, 是指對風險的感應度和靈敏度, 其主要依據是對資訊的收集和分析。但是由於資訊的不穩定性,導致風險識別的難度加大, 這就需要具有豐富經驗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員來辨別, 把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因素扼殺在搖籃中。

  風險識別是整個空中交通管制的基礎, 只有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 後續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展開, 也才能夠把危險因素進行有效的規避。國際上一致認為“ 人、機、環”這三個因素中所隱含的風險值最大, 因此在對航空環境進行評估時一定要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和嚴謹的評估態度, 並且要準確的做出判斷,才能夠把風險拒之門外,保證旅客的安全。

  3 . 2 風險評估應用

  根據國際上對風險的分類, 可以把風險分為兩個等級, 即可能性風險和嚴重性風險。上文提到“人、機、環”最可能隱含風險值,具體來說:“ 人”的疲勞程度、是否分心、心理素質不同會有不同的風險值;“機”的裝置穩定性、自動化程度、通訊裝置靈敏度也會影響風險值;“環”的噪音、溫度也會影響不同的風險含量。在這些風險含量中,疲勞駕駛是絕對不允許的, 但是分心和驚慌是一些可以被大眾接受的人為因素, 同時裝置所引起的因素也是不能接受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 在航空交通管制中不可接受的風險包括裝置和認為因素導致的風險,一旦這些風險出現,應該立即採取措施並排除風險, 在保證系統能夠繼續安全穩定執行的前提下繼續執行, 事後應該及時的記錄並分析風險原因。針對分析出的原因應當拍專業的維修人員去檢修和解決,同時還必須接受一套新的風險評估機制,直至風險隱藏值達到和格式水平才能夠繼續飛行。不論何時,航空交通管制人員都必須時刻以謹慎的態度對待安全問題, 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航空事業安全、穩定、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