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與攝像技術論文

  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裝置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而攝像就是使用攝像機***視訊拍攝裝置***把光學圖象訊號轉變為電訊號,以便於儲存或者傳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攝影技術論文範文

  攝影中的創新技術問題

  摘要: 英文攝影Photography一詞是源於希臘語Φωphos***光線***和γραΦιgraphis***繪畫、繪圖***或γραΦη graphê,兩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線繪圖”,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裝置進行攝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照相機進行攝影。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有人說過一句精闢的話:攝影家的能力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影象。

  1.攝影的型別

  1.1記錄攝影。

  攝影誕生,是為了記錄。它誕生以後所顯示出來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於它的記錄功能。這是其他技術或藝術所無法比擬或取代的。因此,從廣義上說,攝影就是記錄。

  1.2藝術攝影。

  隨著攝影的發展,人們在攝影中不斷地增加藝術元素,開始產生藝術攝影。它與記錄攝影的區別在於藝術性的多少與高低,而無絕對的界限。例如:我們去照張相做身份證或留個影,一般照相館拍攝的照片,最多有點資料或記錄價值。可是,齊白石先生的人像,多年過去了,至今仍是世界20幅最優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別就在於藝術性的高低。

  1.3畫意攝影。

  畫意攝影的唯美的畫面語言及美好的設計內涵一直是人像攝影的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19世紀後半葉,英國攝影家雷蘭達拍攝出了曾被預言為“攝影新時代來臨了”的作品——《人生的兩條路》,在攝影還被輕視的當時,這幅作品就以其勸勉性的主題和油畫式的構圖,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極高評價。可以這樣說,雷蘭達對推進攝影被承認為一門藝術功不可沒。從此,畫意攝影逐漸成為攝影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

  1.4水墨風格攝影。

  和傳統的水墨畫一樣,目前出現的水墨攝影作品,按題材,可以分為風景和花鳥,對應國畫中的山水畫和花鳥畫;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為抽象和具體,對應國畫中的寫意和工筆。水墨風格的攝影照片雖然少不了Photoshop等軟體的後期加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攝影作品要儘量少地修改原照片,它考驗更多的是攝影師的構圖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1.5全息攝影。

  全息攝影是指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資訊的新型攝影技術。普通設攝影記錄物體面上的光強分佈,不能記錄物體發射光的位相資訊,因而失去立體感。全息攝影採用鐳射作為照明光源,並將光源發出的光分為兩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經被攝物的反射後再射向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這種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紋一樣的干涉條紋,但如果用鐳射去照射它,人眼透過底片就能看到原來被拍攝物體完全相同的三維立體像。一張全息攝影圖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也可以重現全部景物。全息攝影可應用於工業上進行無損探傷、超聲全息、全息顯微鏡、全息攝影儲存器、全息電影和電視等許多方面。

  2.攝影技術的創新

  攝影藝術的追求與科學技術的追求不同,科學技術的追求總有新的領域去探討和追尋。攝影藝術的目的即在於激發觀眾的智慧和感情。它的新領馭就在於攝影藝術家內在的探討。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般,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攝影藝術家獨有的個性和表現就是他能追求而帶來的新領域。

  攝影常常被人稱為“視覺的語言”,相機則被形容為“第三隻眼睛”。如果我們認真地看待它,“第三隻眼睛”所看到的將是獨具慧眼的觀察,而“視覺的語言”所表達的將是獨特的個人情感和思維,那麼攝影作品的價值就不再是任何先進的科技所能夠取代或者複製的了。

  2.1作者本身的氣質素養決定了作品創新的個性。

  文化孕育了個人藝術的氣質和修養,作者本身的文化氣質和素養就是作品創新的度量衡。隨著世界文化的進一步交融,攝影的創新需要對世界趨勢的高瞻遠矚,需要對優秀作品的借鑑學習,需要對大膽另類作品的批判容納。攝影作品的生命力,反映了攝影者的創新思維和學習激情。攝影者必須不斷拓寬視野,並將新知識新理念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創新才會在作品中有更深刻的體現。可以這樣說,創新既是衡量攝影者對世界認知和包容的尺度,又是攝影作品容納百家所長獲得的認同。

  2.2注重細節表達是攝影創新的基本手段。

  我們在進行攝影創作時,要對作品有清晰的概念和準確的定位,除了熟練地運用攝影技術技巧和造型語言之外,還要善於傾注情感,滲透更強的情緒,創作中更要注重細節的表達和細節的處理,以展現生活中最具代表意義和最美的一面,從而帶給人們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人們都說梵·高的畫是世界繪畫史上的一次創新外,除了畫風創新,人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梵·高在畫裡畫出了無形的風。攝影也一樣,需要用細節傳遞攝影者本身的情感,需要通過細節來探索和發現。

  2.3突破個人思維侷限,對題材進行深層挖掘是作品創新的重要環節。

  攝影作為個體的視覺造型藝術,首先注重的是個性化的張揚,而創新則從作者個性的逆反思維開始。逆反的思維方式,應該是在繼承和借鑑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反傳統思維。這種思維銳意求新,完全不羈於傳統的攝影理論和法則。

  由於作品代表的是攝影者的個性,而個性的表現則是作者進行思考和接搜新思路的體現。個性的創新包括作品在內容上的豐富和在形式上的新穎。標新立異的創作思維往往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儘管後來可能會引起競相模仿,但是人總是認同第一次出現的事物。有時候拍攝同樣的內容,作者別出心裁同樣會使作品有別於其他的特質,這就是一種創新。

  關於這一點,我在風光攝影的時間上有很深的體會。攝影考驗的是攝影者對題材觀察的細心、等待的耐心和不厭其煩踩點的決心。有了這“三心”,才能發現在不同時間空間之下同一景物呈現的不同狀態,並在瞬間的快門中捕獲鮮為人知甚至不為人知的細節。這樣做的收穫是:作品最終能夠以新的形式表達自然景物最富表現力的一面。

  3.結語

  總之,攝影的創新不但需要對題材進行細節的“微距”觀察,而且需要對世界藝術氛圍的“廣角”觀測,更需要作者突破個人思維的侷限,它是攝影者對攝影藝術的義務和對藝術的更好的詮釋。作為新一代的攝影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在藝術形式與藝術技巧上創新,而且要在作品四項內容上大膽創新,創作出內容豐富、思想性強、富於時代精神、具有較強藝術感染力的攝影作品。

  參考文獻:

  [1]夏洪波.淺析創新思維對攝影作品的影響.文學與藝術,2011,***5***.

  [2]尹秋穎.淺析攝影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8***.

  [3]劉軍傑.探究攝影創新能力的培養.科教導刊,2010,***3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攝像技術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