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術學術論文模板

  美術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其千絲萬縷的關係,美術創作離不開實際生活,現實生活也因美術而更加豐富多彩。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美術生活,生活美術

  【摘要】眾所周知"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美術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其千絲萬縷的關係,美術創作離不開實際生活,現實生活也因美術而更加豐富多彩。沒有現實生活的支援,美術創作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樣毫無生機。美術生活意味著美術創作需要來源於生活,在生活的基礎上完善美術創作,生活美術就是應該在生活中尋找美術,感悟美術,將生活與美術緊密聯絡在一起。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當前的一些美術作品流於形式,沒有抓住生活的本質,不能將美術創作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本文通過結合當前美術創作和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簡要探討"美術生活,生活美術"。

  【關鍵詞】美術生活 生活美術 緊密相連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247-02

  一 美術創作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

  對於美術與生活而言,歸根到底也就是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首先對於美術的創作而言,其實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斷感悟,然後將這種感悟以美術作品的形式展現給大家,這就是美術創作的由來。只有在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夠創作出好的美術作品。在美術產生的早期,其實美術創作的過程就是複製實際生活的過程,生活總是流動的,不會停留在某一個時間點,然而通過美術作品的創作,就能夠留住生活中的美好,將流動的生活定個在某個美好的瞬間。隨著社會的發展,美術創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還是要以生活為依託,這樣才能創作出好的美術作品。同時,藝術還應該高於生活,儘管美術創作是來源於生活,然而卻不是生活的複製品,那樣的美術作品就會顯的過於死板,毫無生氣,高於生活就是加上了創作者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以及特定的情感表達,這樣的美術作品才能夠在生活的基礎上熠熠生輝,成為一代佳作。

  二 讓美術創作融進生活,豐富生活

  對於高中生而言,應該儘量的將美術創作融入生活,帶有生活氣息的美術作品才能夠打動人心。在剛開始接觸美術的時候,思想總會有那麼一點狹隘的,總是會將逼真與否作為判定作品好壞的評判標準,其實這樣的思考方式是正確的,對於初期的美術創作而言,將生活中的物品通過美術創作表達出來,然而隨著對美術認知的加深,就應該懂得將美術融進我們的生活,從生活中尋找靈感進行美術的創作,而不僅僅是將看到的東西通過美術表達出來,而是要將對生活的感悟透過美術展示給大家,這樣將美術融入生活之中,同時也是將生活融入美術之中。此外還應該用美術來豐富生活,生活中沒有了美術總是會枯燥乏味的,因為應該運用美術創作所特有的魅力來豐富我們的生活。用美術創作留住生活中的美好,用這些美好的瞬間豐富生活。

  三 在生活中尋求靈感,促進美術創作

  對於美術創作而言,靈感的尋求至關重要,一幅好的美術作品,是離不開良好的靈感的。只有在靈感的指引下,才能夠下筆如有神,完成一幅好的美術作品。然而靈感的尋找也並不是空穴來風的,而是要將生活作為堅實的基礎,在生活中尋求靈感,用靈感進行美術創作。每個人都會有著自己不同的生活經歷,因此在美術創造的過程中也是應該有著不同的生活感悟,對於老師的教學過程而言,不應該一味的追求同學們一致的創作,而是要根據學生們不同的生活經驗,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美術作品。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能夠教會我們很多,因此應該在生活中尋找靈感,促進美術創作。沒有生活作為基礎,天馬行空的想象是不能作為創作的基礎的,那樣的美術作品會容易流於形式,不能打動人們的內心。

  四 美術教學生活化,重視生活化美術教學

  對於高中生而言,對於美術生活,生活美術的感悟,教學的生活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將生活融入到教學課堂中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老師們應該重視起美術課堂的生活化,帶有生活化的美術課堂才能不斷的激發學生們的創作靈感,以生活為基礎促進美術創作。在課堂氛圍的營造中,還應該注重生活化輕鬆課堂氛圍的營造,在課堂中構建其利於師生良好溝通的課堂氛圍,進行創作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的探究,以實現師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在課堂中還應該舉辦生活化的活動,例如尋找家鄉的美景,就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形式。同學們對家鄉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先讓同學們說出自己認為家鄉最沒的地方,然後讓學生們隨著自己的美感體驗,去尋找靈感,捕捉家鄉的美。在同學們分別述說家鄉的美景之後,老師再進行美術作業的佈置,讓同學們自己腦海中家鄉的美景用自己的筆畫出來,這樣一來,畫自己的家鄉,同學們興趣盎然,再加上通過之前的敘述,同學們對所要畫的內容已經瞭然於胸,下筆如有神。這樣的教學活動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同學們對生活美術的感悟。

  結束語:無論是美術或者音樂,都是來源於生活。脫離了生活的藝術作品就會流於形式,僅有其表而無內涵,更不能打動人心。只有立足於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尋求創作靈感,才能夠將最美的藝術作品展現給大家,給人們以美 的享受。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簡要分析了,美術生活,生活美術。首先美術創作是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的,沒有生活實際,美術作品便會失去了其應有的靈氣,在創作的過程還應該加上作者自身對美的感覺,讓其產生靈氣。同時還應該讓美術融進生活,在生活中處處發現美術,用實際生活的感悟促進美術作品的創作。對於高中生而言,還應該重視美術生活化的教學,在生活化的教學中促進對美術生活,生活美術的感悟。

  參考文獻:

  [1]王文新. 生活美術教育初論[J]. 藝術.生活. 2007***02***

  [2] 劉麗瓊.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與教學改革初探[J].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01***

  [3]何永勝.留意生活[J]. 意林文匯. 2010***01***

  [4]王文新. 生活美術教育初論[J]. 藝術.生活. 2007***02***

  [5]劉麗瓊.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與教學改革初探[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01***

  篇二

  普及美術 研究美術

  摘 要:中國作為世界古國,擁有著豐富而悠久的文化,而在眾多的文化中,美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美術延續了國家歷程史上的原始藝術,繼承藝術的實用性和審美性共存的特點。大眾在創作美術的同時,也陶冶性情,創造出高尚的精神境界,所有這些都是保持社會發展的動力。美術使用簡單、樸素的審美形式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從而引導了人們群眾的道德主流思想、歷史發展、民間習俗、生產活動以及文化知識教育活動,美術是名符其實的大眾化教科書。

  關鍵詞:美術;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4-046-01

  一、美術在大眾生活中的普及的軌道

  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於1956年完成,自此以後,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的建設期。在社會主義建設期期間,新中國各個地方的美術家熱烈投入到宣傳畫的創作中去,掀起一陣陣美術熱潮。據相關資料顯示,就北京市在一個星期內就已經創造864件政治宣傳畫。

  在“***”期間,漫畫、宣傳畫和領導像的創作非常熱門,人們群眾都熱情高漲的參與到大眾化的美術活動中來。例如,以政治宣傳教育為目的的四川的大型泥雕《收租院》,當時影響非常大,每天前來觀看的人很多,是當時公共的大眾化的美術教育的典型例子。

  1978年以後,進入了改革開放,當時全國各省市都掀起大型紀念性雕像的創作,包括任務雕像和城市雕像,它們都展現了中國的嶄新的時代精神,鼓勵著教育著廣大的人民群眾,而且對城市也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另外,當時,在中小學的教育中,美術的教育得到空前重視。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國家的教育部門修訂了中小美術教育的大綱。大綱強調,在中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為此,該大綱新增美術教學評價的內容。如今,美術教育事業的普及發展到了開放、全面探索的新時代,美術的普及將更加具有實踐的活力。一方面,表現為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從技能型轉化到審美型;另一方面,表現為美術教育從原來作為學科的知識體系,逐步向素質教育發展。從上述提到的改革中可以看出,今後對美術教育的思路,將是把美術的因素植入人民群眾當中,新增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

  二、避免進入美術普及教育的誤區

  如今,美術已經構成了公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的教育已經日漸進入到尋常百姓家。然而,在普及美術的同時,應該注意避免進入以下誤區:第一,美術的教育與美術技能培訓是兩個概念,所謂普及美術,是加強人民群眾的藝術綜合素養和審美能力,而不是強化美術技能。第二,普及美術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的美術素養,而不是培育少數美術人才。第三,普及美術不能只關心人們的美術成就,更應該注重人們的人格,培養全面發展進步的人們,提高人民的修養和素質。第四,對於學生的美術教育,要引導他們熱愛美術,而不能只把美術當做是謀生工具。

  三、普及美術中的建議

  1、堅持美術教育的大眾化方向

  為了避免上述缺點,普及美術,需要深入研究美術的特點和規律,避免在普及美術教育過程中出現的片面性和功利性行為。堅持走大眾化路線的美術教育務必要注意兩點:一方面,樹立以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作為普及美術的重心和宗旨;另一方面,普及美術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美術教育應當利用這一機遇,拓展和完善美術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2、多渠道普及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不僅僅侷限於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例如美術館、博物館等地方也是普及美術教育有效的途徑。藝術畫廊、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公共的文化設施應當承擔責任藝術審美教育功能,這些公共的文化設施是普及美術教育,提高全民藝術涵養的大課堂。因此,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公共的文化設施,策劃一些美術教育的活動,把這些原來被人民群眾稱為“藝術象牙塔”的場所,轉變成為普通老百姓可望可及的學習場所,把藝術畫廊、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公共的文化設施轉變成為普通老百姓學習文化,領會藝術,傳承文化的殿堂。普及美術,是美術館和博物館的重要使命,是增加老百姓見聞和娛樂活動的公共場所,通過把這些公共的文化設施與學校的教育活動郵寄結合起來,使得藝術畫廊、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公共的文化設施充滿活力。所以,當代藝術畫廊、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公共的文化設施的重要任務就是要令到美術植入人民群眾腦海裡,走進人民群眾的教育領域,進入人民群眾的生活中,耐心和引導公眾的審美觀,提高公眾藝術欣賞的能力。

  3、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雙管齊下

  現在普及美術的熱潮流行,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的氣氛濃郁,大眾藝術教育的內涵日益豐富。為了美術教育的長遠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積極探索公共藝術教育的改革,一方面普及美術教育,向人民群眾推廣中國文化,支援大眾化美術的普及,差強和改善社會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國的競爭力,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另外一方面,不斷提高民族藝術的境界,應該雙管齊下,有目的的發展精英教育,保證美術不斷的得到創新,保證美術的內涵得到不斷的豐富,把現有的藝術境界的層次推向一個有一個高峰,創造出更多不朽的美術發展歷史豐碑,實現中國文化的長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昊 天.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與發展[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0***06***.

  [2] 遊海明.美術課,伴隨中小學生快樂成長[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8***11***.

  [3] 牟 綱.校外美育資源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初探――兼論我國美術工作者的新使命[J].美術.2004***10***.

  [4] 尹 玲.杭州市中小學美術教育管窺[J].美與時代***下***.2011***07***.

  [5] 朱彤梅.談談中小學美術教育[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