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理校訓學術論文

  校訓是一所大學辦學理念的核心,是辦學目標和辦學原則的集中概括。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以校訓涵養師生心靈

  摘 要:校訓是學校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圍繞校訓“愛誠真毅”,通過校訓詮釋,創編校歌與營建校園標示系統,並開展主體行動,讓師生理解與認同校訓,並內化為行動準則。

  關鍵詞:校訓;辦學理念;校歌

  中圖分類號:G7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14***09-0072-03

  校訓是一所學校文化的靈魂,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觀點、歷史積澱和價值追求。作為學校核心理念具體生動的寫照,校訓對師生的言行具有深刻的影響。廣州市第七中學擁有126年的辦學歷史,多年來,學校堅持以校訓“愛誠真毅”凝聚師生的力量,涵養師生心靈,觀照師生的成長與發展。

  一、從升旗禮開始:在校訓詮釋中形成精神追求

  任何一所學校都有其歷史淵源和文化特質,而校訓正是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積澱的思想核心。從認識和理解校訓開始,讓師生感悟學校的價值追求,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能凝聚全校師生的力量,形成不竭的精神動力。為此,學校將校訓詮釋作為重要的校園文化活動,並形成了傳統。

  每年新學年第一次升旗禮上,校長都會作校訓主題演講,與師生追溯校訓的由來。校訓“愛誠真毅”通俗、古雅,見證了學校的歷史變遷。學校引領師生追溯校訓的歷史淵源和傳承,七中始建於1888年,前身為培道中學,是一所教會女子學校,創校之初即確立了“愛誠貞毅”的校訓。從此,這一校訓成為一代代辦學者不變的育人理念與追求。進入21世紀,學校對校訓作了“一字之改”,易“貞”為“真”,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兼顧了時代變遷和學校發展,這一做法獲得了師生及歷屆校友廣泛的認同。“愛誠真毅”傳承了這樣的教育信念:“愛以存善;誠以立身;真以求知;毅以遂志。”“存善、立身、求知、遂志”,昭示了七中人“全人格”的素質標準,體現了七中人對人的發展的獨特理解。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團委成為校訓的宣傳與組織者,帶領全校學生開展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例如,班級校訓牆報評比、優秀班會課評選、愛誠真毅事蹟播報等,深化了學生對校訓內涵的理解和認同。同時,作為校訓詮釋的延續活動,學校以“愛誠真毅”規劃三大傳統節日――體育節、藝術節和科技節。體育節開幕式上的班級文化展示、閉幕式中的高三“跑旗”儀式,以及每次大型活動中志願者的身影,無不彰顯著“愛誠真毅”的精神。活動中,學生們為榮譽而戰的團隊精神、力爭上游的進取精神、樂於付出的奉獻精神、突破常規的創造精神、信守規則的公平競爭精神、創造精彩的主人翁精神等,不斷詮釋著“愛誠真毅”。三大節日以強大的凝聚力吸引了大批歷屆校友回校觀摩,成為七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升旗禮開始,在校訓的精彩詮釋中,“愛誠真毅”逐漸成為七中人的精神追求。

  二、創編校歌:在唱響新曲中營建校園生活

  校園環境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校園環境包含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視覺環境是學校精神理念的物化形態,而聽覺環境則以校歌、行為識別音樂等為主要內容。[1]其中,校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激勵學生成長、凝聚學校精神、推動校園檔案建設等發麵發揮著重要作用。[2]學校從重新譜寫校歌開始,引領師生重構校園的精神與物化環境,從中不斷領悟校訓的精神內涵,讓“愛以存善;誠以立身;真以求知;毅以遂志”的種子在師生的心靈紮根。

  學校沿用培道學校時期的校歌,因時代變遷及學校性質的改變,原校歌基本陷於失於傳唱的境地。2014年,學校以校訓“愛誠真毅”為核心,面向師生廣泛徵集詞曲。師生積極參與創作,其中的優勝作品又經歷了反覆斟酌,數易其稿。最終由教師、學生和家長代表及學校領導共同討論、投票後定稿,確定了校歌《七中豔》。

  嶺南紅棉七中豔/百度春秋培道緣/薪火相傳聲名遠/春風化雨桃李妍/朱牆碧瓦匯俊彥/四葉草青緊相連/修學儲能融百家/經世致用開新元/愛誠真毅德立身/莫等閒/強國在少年/學貫中西能為本/爭朝夕/敢為天下先

  校歌融合嶺南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時代精神,依託七中優美的校園環境,凸顯了“愛誠真毅”的精神核心。因全程參與了校歌的創作,學生自然喜愛並樂於傳唱校歌,並從中不斷感悟“愛以存善;誠以立身;真以求知;毅以遂志”的意蘊。

  之後,學校又發動師生圍繞校訓“愛誠真毅”,改良、美化校園的文化標識系統。例如,為學校的主體建築命名、徵集校園箴言等,並徵集師生意見,完善了升旗臺、宣傳欄、德育活動室、團委活動室、校史館、心理輔導室等校園活動場所。今天的七中,每當師生走進校園,鐫刻在圖書館東牆上的校訓“愛誠真毅”便映入眼簾,不斷鞭策師生奮進;校徽則以中英文結合的方式體現國際視野,並保留了代表七中人頑強、堅毅的四葉草;班級銘牌、學校信封上都設計了校訓“愛誠真毅”……所有標識系統都與學校的主體建築顏色一致,以紅綠為主色調。

  校園裡唱響著《七中豔》,師生逐漸成為校園真正的主人,他們不只是精心營建著美麗的校園,更營建著嶄新而美好的校園生活。

  三、海選“新星”:在主體行動中內化校訓精神

  從開學的升旗禮到新校歌的譜寫,七中人不斷詮釋並逐漸認同了“愛誠真毅”。而“存善、立身、求知、遂志”要成為七中人的行動準則,還需要更多的行為實踐來強化。如此,校訓所蘊含的價值才能真正走進內心,內化為師生的品質。為此,學校創設多種平臺,讓學生內化並踐行校訓精神。

  “愛誠真毅之星”評選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校園活動之一。學校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以及在各項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每週、每月評選“愛之星”“誠之星”“真之星”“毅之星”,每學期則在全校範圍評選“愛誠真毅之星”;近年來,學校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評選因素,賦予“愛誠真毅”鮮活的時代感。評選活動設有海選環節,鼓勵學生自薦與他薦;專門製作了精緻的獎狀、獎牌和獎座,印證學生的成長;評選結果在校園宣傳欄張貼、網上釋出,並以表彰信的方式告知家長……學生們積極參與評選,或勇敢推薦自己,或為他人搖旗吶喊、拉選票。“愛誠真毅”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優秀準則,他們以此評價和矯正自身的意識和行為,對校訓的情感認同不斷增強。

  有了對校訓的情感認同和積澱,師生更加熱愛校園,熱愛自己的校園生活。學生們積極參加“愛誠真毅”主題微型故事徵文活動,寫下了動人的感悟,這些都成為《廣州市第七中學培道特色課程》的素材來源。特色課程以“愛誠真毅”為核心理念,以“培養具有高尚情操、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創新能力的弘毅之士”為目標,分為校本化德育課程、“愛誠”與“真毅”系列課程。

  其中,校本化德育課程包含觸動心靈微故事、愛誠講壇、學校重大節日、心理健康課程等內容,並將“愛誠真毅之星”評選納入課程評價,並編寫了《愛》《誠》《真》《毅》校本教材。“愛誠”系列課程包括校史校訓課程、人文講壇、人文癒合度課程和文化修學課程,側重於學生的人文素養,“真毅”系列課程則包括學科拓展課程、科學講壇、現代多元設計課程和科技創新課程,側重於科學素養。

  特色課程整合文、理學科和音體美學科,並藉助高校的優質資源,為學生創設廣闊的成長平臺。而參與課程建設與實施的過程,更成為學生評選“愛誠真毅之星”的重要依據。由此,“愛誠真毅”深深植根於七中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操、生活方式之中,並內化為其行為準則。

  在校訓精神的感召下,七中人關注社會、熱心公益,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實際行動詮釋著“愛誠真毅”。玉樹地震後,師生們發出了“願玉樹的孩子們這個冬天不再寒冷”的呼聲,捐贈物品重達1050 公斤;2012年,人稱“鯊魚妹”的高一學生鄧茜元,因其倡導“愛鯊行動”以及對動物保護的堅持與真誠,被媒體讚譽為“真正的行者”;2014年高考過後,七中高三學生也像各地畢業生一樣以漫天飛舞的試卷盡情釋放壓力,但孩子們在渲洩之後,卻又拿起掃把還校園一片潔淨……“愛誠真毅”蘊含的道德觀念、道德規範和優良的意志品質,已成為七中人共同的精神信仰。

  參考文獻

  [1]朱駿.學校聽覺環境設計的內容選擇[J].中小學德育,2014***5***.

  [2]範美華,譚芳,等.開心地笑 大聲地說[J].中小學德育,2013***6***.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七中學廣東廣州 51008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