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都是怎樣過中秋

  中秋佳節,人們除賞月、吃月餅外,各地還有吃鴨子、田螺、芋頭,飲桂花酒等習俗。潮汕潮汕中秋美食可分三類:一是糕餅類,潮汕月餅,甜的、鹹的、葷的、什錦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雲片糕均為中秋節糕餅,為潮人饋贈之佳品;二是潮汕中秋節,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類美食;三是潮人用芋頭、南瓜製作芋泥、瓜漿。芋頭、餈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寧都竹篙火龍鬧中秋

  “火龍在,瘟魔除;火龍旺,子孫興;火龍遊,謝黨恩……” 9月8日,中秋佳節,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南雲村竹篙火龍節”在寧都縣洛口鎮舉行。竹篙火龍是在約10米長的毛竹上綁滿浸透油質的紙媒製作而成,共有二三十根竹篙。村民先將每根竹篙上的紙媒點燃,再將竹篙高高舉起,隨後開始在全村遊行。隨著竹篙火龍遊走,村民、遊客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還有不少人端著相機不停地拍照,格外熱鬧。

  火龍在路上時而直、時而斜,閃爍的火光點綴在新房中間,宛如佩戴在新娘身上的一顆顆珍珠,絢麗多彩。歌聲、掌聲、歡笑聲環繞在南雲村,慶祝村民過上了更加幸福紅火的生活。

  梅縣拜月祈福保平安

  晚飯後,天邊升起一輪圓月,有著340多年曆史的古民居“強恕堂”***梅縣區雁下村蛇形***在月光的映襯下別有一番古趣,不少村民們相聚到這裡,讓這座原本寂靜的古民居熱鬧沸騰起來。

  在公祠的天井裡,村民們忙著張羅“接月華”的儀式。擺上一張八仙桌,桌上設好香爐,擺放好月餅、“印粄”***一種由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壓制成型後蒸熟,印有花紋和福字的米糕***、“豬腸糕”***一種由熟糯米粉熱加工而成的米糕***、柚子等供品,用以祭祀月神,祈求風調雨順,百姓豐衣足食。在雁下村,村民都有“接月華”的習俗,他們選擇在庭院、陽臺,或是門坪、空地等能看見月亮的地方,設案焚香,供餅果祭拜。霎時間,村中鞭炮聲聲聲入耳,燃斗香煙霧繚繞,歡笑聲此起彼伏。

  “‘接月華’所用的供品大都是寄託祈福消災、保平安,比如剝柚子皮或花生殼,就叫做‘剝鬼皮’,表達了人們驅邪消災、減少禍患的心願。以前人們窮,一般只用兩盤花生、一盤柚子來拜月神,現在生活好了,才有了月餅等祭品。”說罷, 79歲老人李發賢將接完“月華”的祭品分給男女老少吃。李發賢說:“拜完‘月華’後,要先把這些祭品分給小孩子吃,希望小孩吃了以後會更乖,能快快長大。”

  團聚解鄉愁

  在客家首府長汀,過中秋也叫過“八月半”,從城市到鄉村都熱鬧非凡,主要風俗有吃月餅、殺柚子、打餈粑、照月華等。

  昨日一早,人們就殺雞、殺鴨,開始打理過節事宜。由於中秋是第二大節日,百里、千里之外的親人都會往家趕,親人團聚一堂吃團圓飯,一年一度,不可或缺。

  吃月餅、賞明月,中原文化在這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殺柚子,有“剝鬼皮”的說法,是驅邪的意思,吃柚子也是過中秋的一項內容,所以,中秋節的長汀,柚子攤的生意一點也不遜於月餅店。

  吃月餅、賞明月,是客家人的鄉愁,家人團聚,歡天喜地,就是過中秋的本來意義。

  永定土樓裡喜團圓

  八月十五月兒圓。昨日是中秋佳節,在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民俗文化村內,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熱鬧非凡。

  振成樓樓主阿耕一早便在家門口迎接家人回來,女兒、女婿回來了,在外求學的孫輩們也回來了。每看到一位家人回來,阿耕都會高興地說:“回來了好,回來了好,大家一定要團圓!”

  振成樓裡世代居住著的都是客家人,他們視中秋節為團圓日,所以過節很講究。振成樓旁的天后宮,每逢初一、十五都是香菸繚繞。中秋節當天天還沒亮,阿耕一家便起床殺雞殺鴨,準備好“三牲”和水果、月餅等供品,與大家一起來到天后宮,在媽祖像前叩拜燒香,祈福一年平平安安。

  看著回來的家人,盡享天倫之樂的阿耕拿起酒杯回敬大家:“我們要將傳統習俗和優良家風代代相傳,祝大家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