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淺析論文

  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永恆的主題。素質教育的成敗,直接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提高。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素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素質教育中的關鍵》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永恆的主題。素質教育的成敗,直接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提高。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素質。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正確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實的知識能力素質和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要提高教師素質需要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待遇,加強師德教育,加大培訓力度,參與教育科研和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等。

  關鍵詞:教師素質 構成 待遇 科研 終身學習

  一、教師素質含義及其構成

  教師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是教師完成教書育人工作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和應具有的穩定品質的總和。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不能實現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才能適應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呢?現代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項基本素質。綜合分析認為,教師素質在構成內容上,應至少應包括以下成分:思想政治素質、知識能力素質與身體心理素質。

  ***一*** 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在教師素質中居主導地位,支配著教師的其他各項素質。它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良好的道德品質、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崇高的敬業精神。學校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陣地之一,在提高民族素質以及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奠基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完成這些任務,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實的敬業精神和適應社會主義大業的價值觀。

  ***二*** 知識能力素質。知識能力素質可分為三個部分:文化科學素質、職業技能素質和教育科研素質。

  1.文化科學素質是教師所具備的文化科學知識程度,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它在教師整體素質中居於核心地位,是衡量教師素質高低的基本標誌。教師的知識水平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俗話說“要使學生有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說明了教師的全面紮實的知識基礎的重要性。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育目標又是通過大量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實現的,而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就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它要求教師的知識體系要豐富紮實,既有傳統文化知識的積澱,同時還有現代化知識的儲備。

  2.職業技能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和教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相比於教師的科學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素質更強調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是衡量教師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對實施素質教育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和作用。

  3.教育科研素質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對教師素質提出的一個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之前無人實踐嘗試過,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一定不可避免的出現許多新矛盾、新問題,教師憑藉以往的傳統經驗很難解決,這就對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提出了要求,迫切要求教師們成為學者型、科研型教師,只有這樣,實施素質教育才有科學性和實效性。

  ***三*** 身體心理素質。教師勞動是複雜而繁重的腦力勞動。教師要承擔起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首先就必須具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一般認為包括體格***身體的生長、發育水平、體型和姿態***、體能***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適應能力。教師的身體素質是整個素質結構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載體。因此,教師要首先養成良好的身體素質。

  素質教育認為,心理素質是德、智、體、美、勞的基礎和中心,是素質的根本.要培養學生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首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這就要求現代教師隊伍必須具備樂觀、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和豐富高尚的情感,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有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時擁有正確的自我觀念和較高的自信心,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有利於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供基本的條件。

  二、 提高教師素質的對策

  ***一*** 提高教師認識,轉變教育觀念。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應當具備反映時代要求和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要徹底改變舊的觀念。教師應當從幾個方面進行觀念轉變:一是從單純追求學科知識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的轉變;二是教育教學的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中心的轉變;三是從偏向少數“精英”到面向全體學生的轉變。只有教師首先轉變了教育觀念,端正了教育思想,才能使素質教育得以順利實施。

  ***二*** 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提高教師經濟待遇,一方面可以穩定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優秀學生學習是師範專業並使社會上大批高素質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從而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三*** 加強師德教育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核心。“德者,才之帥也”。師德是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它是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師德完整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意向、職業情感、職業規範和教師的合作精神,其中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內容。師德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力量。師德對教師素質的提高起著動力、調節和保證作用。教師應積極努力加強師德教育,使教師具有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和為教育奉獻終身的崇高理想。

  ***四*** 重視教師培訓,加大培訓力度。當前現代資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資訊來源途徑廣泛,資訊量劇增,對學校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師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積累現代化知識,提高知識儲備數量與質量,深化知識結構。因此,應跟隨社會發展腳步,大力加強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和繼續教育基地建設,改革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學習,加大在職教師培訓力度。在目前情況下,教師培訓應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其一是促使教師觀念的轉變和更新。只有觀念上的問題解決了,思想通了,才談得上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這是教師培訓的基礎。其二是將教學監控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培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學監控能力培養的目的在於培養教師教學的自覺意識,培養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自我評估的習慣和能力,培養教師對其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養教師對學生反應的敏感性。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提高了,就可以面對不同的環境變化而自如地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發問題和不同方面的挑戰。

  ***五*** 參與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可以顯著的提高教師的素質。學校充分利用社會力量,以科研興教為動力,推動學校科研活動的開展,積極吸收科研成果,使教師自身的教研水平有較大的提高,保證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

  ***六*** 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加強學習,要如飢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科學、新技能。既要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方法和措施,也要學習自己專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努力更新知識體系和結構,逐步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尋找出適合教學的最佳方案,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與時俱進,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唯有這樣,推行素質教育我們才有底氣。

  當代教育賦予廣大教師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任,每位教師應站在時代的高度,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知識能力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王瑞傑.教師素質與素質教育[J].中學生數理化.2008***4***.

  [2] 程祖春.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的基本要求[J].教育論壇.2005***5***.

  [3] 李佺寧.提高素質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J].安康師專學報.1997***1***.

  [4] 周曄.素質教育緣何尷尬——對推進素質教育困難的現實性反思[J].教育改革.2007***1***.

  [5] 劉嬌.中學素質教育與教師的角色擔當[J].文教資料.2011***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