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素質教育簡析論文

  幼兒期的心理素質教育在整個人生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這樣的時期培養幼兒的加強心理素質教育可能直接關係到其未來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幼兒心理素質教育》

  摘要:幼兒期的心理素質教育在整個人生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這樣的時期培養幼兒的加強心理素質教育可能直接關係到其未來的發展。但目前在這一領域內仍存有許多盲點和誤區。尤其對於國內的幼兒期教育,明視訊記憶體在一些盲從和激進的作法,理論和實際都處於較膚淺的層面。本文將通過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兩個方面入手,簡要分析幼兒心理素質教育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併力圖給出較有建設性的方法。

  關鍵詞:幼兒,心理素質,家庭,幼兒園

  引言:對幼兒的教育有很多側面和重點,其中心理素質教育是非常重要卻也極容易被忽視的組成部分。幼兒心理素質教育可分為幼兒園和家庭兩個方面。這兩個組合基本上也已經包含了幼兒的全部生活內容。而這兩個內容中,家庭教育是要放在首位的,幼兒園教育作為輔助,兩者要做到相輔相成協調一致。心理素質的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自我價值的培養和麵對挫折時能自我糾正,自我平衡和調節的能力。

  一、幼兒在家庭中獲得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家庭是幼兒成長階段要面對的第一個小環境,家庭成員中的每一位角色在這一階段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常常與其,肌膚相親的母親,在這一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之大,往往是無法估量的。無論未來要對而又採取哪一個角度的心理素質教育,母親和其他重要的家庭成員是否的幼兒有足夠的瞭解和體貼都是最為重要的部分。這種瞭解和體貼不是簡單的衣食、病痛的感知,而是指從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對孩子的認知和體悟。而這一點也只有與孩子起居均在一處的人才能真正瞭解。這也充分正面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心理素質教育在家庭中的主要表現

  專家的研究表明,幼兒的心理形成有三個階段,分別為:2-3歲,6-7歲和11-12歲。其中2―3歲時的心理教育主要是在家庭環境中完成的。這一時期不同的小孩子,已經體現出了千差萬別的個性特點,有的好動,有的好靜,有的很聽話,有的非常頑皮,也有的膽小怕人,或是活潑調皮,這種種的特點都告訴我們,對不同性格表現的孩子方式方法的重要。因此下文將通過分類討論的方法,針對不同特點的孩子給出具體的心理素質教育的方式。

  1把對幼兒的自我價值認證放在首要位置

  自尊和自信是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標誌。培養出高水準的自我價值感對於一個人一生來說都是極其重要,因此這也是幼兒期健康的心理個性的關鍵。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價值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恰當的、逐步的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掌控能力。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會表現出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要麼,凡事讓孩子親力親為,有些情況可能已經大大超過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所可能掌握的範圍,但是由於家長望子成龍、急功近利的心過於迫切,導致孩子做的極為勉強,很可能把局面弄的一團遭,在這種情況下性急的家長又往往難於控制脾氣,呵斥或責罵孩子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很重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完成了家長超高難度的要求,這樣家長就會覺得自尊心得到了滿足,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會使孩子無形的心理壓力逐步加大。而在另一種情況下,有些家長卻對孩子過度的關心和保護。這種情況可能更為常見,也更容易被理解和原諒。其實,從根本上說,無論那種教育方式,都剝奪了孩子的掌控力,損傷了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和價值感的形成。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掌控力時,也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用恰當的心態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順其自然,因材施教。同時,還要記得合理的表達對孩子的欣賞和贊成。不吝於表達,也要不過於矯情。正面的、剋制的讓孩子理解自己對他們的愛護和關心。

  2適當的挫折教育對幼兒的心理素質極其重要

  挫折教育對幼兒的素質教育極為關鍵。這一點對有些家長來說,不容易理解。當然過多的挫折是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的。但是適度的挫折和坎坷,卻可以讓孩子變得更為堅強,重要的是從心理層面上講可以擴寬和加深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當然,前提是家長對孩子要有充分的瞭解和觀察,並不是說所有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都應該呈現出一定的迴應和狀態。有些孩子可能表現的承受能力差,有些還是可能適應的更好一些。那是不是前者就好一些後者就差一些呢?也不盡然。因為,因為人的性格組成是非常複雜的,過於強勢的面對挫折,可能反而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孩子的內心其實是恐懼的,反而表現的比較軟弱卻也可能說明還在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對自我進行合理的保護。總而言之,家長切記要對自己的孩子有客觀的理解,不可想當然的以為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我的孩子也會怎樣。別人的孩子這樣教育合適,自己也得要這樣教育。這一點,不僅可以適用於挫折性教育也適用於各種其他情況下的,幼兒心理素質養成教育。

  3平等意識的培養

  關注孩子平等意識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更快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環境。從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來看,未來的社會競爭強度是可以想見的。在那樣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環境下,一個積極的、平和的心態極其重要。同樣,平等的意識也非常關鍵。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公平的競爭在任何一個社會中都是常態,不擇手段的結果很難預測,也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

  三、教師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

  1調動幼兒的求知慾

  這一點上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較好的應對。當孩子有問題向教師提問時,教師可以耐心的、細緻的、有條理的解答孩子的問題。但應該注意的細節是,首先,要善於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提出的疑問。孩子的思維方式與大人不同,提問的角度可能在大人看來比較天真甚至可笑,這時候教師要善於切換視角,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提問,同時將自己的語境和思維儘量與他們貼近。其次,孩子的求知慾是需要誘導的。當他們沒有自主的發現問題時,可以適量的提示他們這些事物當中隱含的知識和趣味。但不要過度強調,不要因此造成他們的逆反情緒。

  2重視幼兒間的活動交往

  這部分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間最大的區別。雖然,母親的作用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但是孩子長大後一定需要上學,需要步入社會。幼兒園就是在充分的為這些活動做準備。增加幼兒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在遊戲中學到,如何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互相友愛,甚至在打鬧中也可以學習到如何不侵犯對方的利益,如何解決小的矛盾衝突。這些都是在家庭教育中無法實現的。

  3建立適當的對少數兒童特別關注的教育方式

  每個班級中都會有一些兒童在行為舉止,表達方式上相異於其他兒童。或者是過於活潑或者是過於內向。不要過度的認為這些是嚴重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人類應對外界環境的一種反應,具有可選擇性和轉變性,並不是病態的表現。過度的關注反而會加重這種不良的情緒反應。但是教師在對這種兒童時,可以更為留心,多多觀察。適當的時候給與鼓勵和幫助。同時,教師應該盡力提供一個寬容的溫馨的交流環境,與孩子多親近,讓他們願意把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向教師傾訴,取得他們的信任和喜愛,與他們分享童年的快了和不快。

  結語:綜上所述,對幼兒的心理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尺度和火候。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學會觀察理解,當然這些品質很可能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應該具備的。但是,在我們教育兒童的時候就會體現的尤為重要。另外,語言的教育雖然會起到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真正會形成長遠影響力的還是家長和老師的行為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會真正形成孩子現在和未來的習慣。當然,我們還要意識到,教育常常是相互的,在我們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的同時,我們自身也會受到教育,這種相互的作用更會對孩子的未來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閆玉. 幼兒心理素質教育分析百科. [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2]張國英.幼兒心理案例百問百答.[M].南京:生力出版公司,201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