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師範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論文

  中等師範學校以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為目標。物理學科在中等師範學校中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將來能勝任小學的教學工作,使他們既能傳授小學自然學科中有關的物理知識,又能擔負起指導小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所需要的物理知識和實驗的技能、技巧,培養兒童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中等師範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等師範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全文如下:

  摘要:中等師範學校是培養優秀小學師資人才的重要地方,學生全面學習及掌握知識對於學生的成績和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雖然物理及自然科學課程的知識豐富詳細,但是對於部分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物理及自然科學難”的思想是導致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針對學生的偏頗思想,教師應當予以重視,並加以改善和解決。

  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要求教師優化教學設計,使物理及自然科學的教學內容更加有趣和易於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提高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在中等師範學校中開展中等師範有效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的方式。

  一、風趣講課,創設輕鬆的教學氛圍

  生都搖頭,紛紛說不知道。教師趁機解釋:“第一個蘋果,被夏娃和亞當吃了;第二個蘋果,砸在牛頓頭上了;第三個蘋果,就是蘋果手機啊!我們現在沒有蘋果,但是可以看看牛頓被蘋果砸了之後,為物理及自然科學做了什麼貢獻。”教師的講話會讓學生覺得很有趣,同時對物理及自然科學課堂也有了更多的期待。這時,教師就可以講解教材內容了。教師風趣的講課不僅可以創設輕鬆的教學氛圍,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物理及自然科學的喜愛之情,這都有利於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

  二、實驗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

  好奇心能夠驅使人們積極思考,通過努力獲得答案,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因此,在中等師範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實驗匯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努力思考和認真聽課。如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不同物體下降時的速度一樣嗎?它們會同時落到地上嗎?”學生一時難以肯定地回答教師的問題,於是教師就可以做一個實驗,選取幾種不同的物體在同一時間從相同的高度拋下,然後與學生一起觀察實驗結果。當實驗結果與學生的認知發生衝突時,學生一定很想弄清楚原因,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教材內容,解決學生的疑問,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教材內容。

  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解所學的知識。動手實踐有利於學生鞏固課本知識,也有助於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中等師範的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自己動手。如在講關於摩擦力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動手,採用不同的物體做實驗,通過自己的實踐發現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然後再根據教材內容的講解驗證自己的實驗結果和猜想。親自動手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當中,不僅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且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中等師範物理及自然科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動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強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總結

  中等師範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對學生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物理及自然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風趣的語言授課,積極匯入實驗,鼓勵學生多動手,從而降低教學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教學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