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論文

  伴隨著生態危機的逐漸顯露,加強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突顯出越來越嚴峻的必要性。然而想要培養具有高生態道德標準的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在高校成為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

  摘要:伴隨著生態危機的逐漸顯露,加強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突顯出越來越嚴峻的必要性。大學生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主力軍,培養具有高生態道德標準的大學生,使生態道德教育在高校成為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要使之產生預期的教育效果,擇取與應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不可缺少的。從當前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來看,在高校範圍內開展生態道德教育,用校園規範與社會實踐一起約束大學生的行為,不失為生態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高校

  生態道德又被稱作環境道德或自然道德,是調節人與自然關係的行為規範。而生態道德教育是指用生態道德理念來教育大學生自覺形成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大學生思想覺悟,養成與之相配的生態文明習慣。保護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環境,在資源利用上注重節約與迴圈,維持生態系統平衡,都是生態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高校生態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1.生態責任教育

  人類對當前出現的生態危機所負有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人類的活動以明顯或不明顯的方式慢慢影響著生態環境的變化,人口的增長,對自然資源不加節制的開採,大量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都對生態環境構成了威脅。在意識到生態環境的破壞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生態責任教育,大學生們更加清楚人類自己造成的破壞,責任必須人類自己承擔。面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每個人都應該對生態平衡的維護提高認識,變被動為主動,幫助和促進自然的恢復與發展,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才有實現的可能。

  2.感恩自然教育

  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對自然資源的開採,自然環境的改造都是在所難免。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也給自然造成了破壞。對待自然的態度,大學生應該持有的是一顆感恩的心,感恩自然的饋贈,把自然看作是與人共存的另一個平等的個體。對自然的開採利用不能以損害自然環境為代價,積極探尋更加和諧的共處模式,對自然提供給人類的所有都心懷感恩並珍惜,人類才能在保護自然才保自身的境遇下去追求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3.生態理性消費觀教育

  人類生存離不開消費,生態理性消費觀是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可持續發展方向的消費觀念,有利於保護環境保護綠色生態。新的時代特徵給大學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鋪張浪費,追求奢華的消費觀念急需改變。所以要讓現有解決資源浪費、生態失衡、環境惡化問題的方法發揮有效作用,對大學生進行生態理性消費觀教育顯得格外重要。通過教育讓大學生明白自己的消費行為不是獨立的,它與整個社會與自然休慼相關。對大學生進行生態理性消費觀教育應該側重在提倡適度消費與自覺抵制不良消費行為兩個方面。提倡適度消費,把儉省節約的話題重新提上教育高度,拒絕以享受揮霍為主的驕奢生活方式,自覺響應國家環保號召,積極宣傳綠色食品,宣傳資源的迴圈利用,踐行綠色生態觀念,把生態的保護與理性消費觀念結合在一起。

  4.可持續發展觀念教育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對大學生群體進行可持續發展觀念教育不僅是響應國家號召,更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要求。大學生在對可持續發展觀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懂得地球環境是一個整體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人與自然共同相處在一個生存系統之中,現在的行為與未來人類生存的環境是分不開的,當下學會保護生態系統,人類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二、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意義

  1.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是社會面對生態生存危機的客觀要求

  伴隨著人類工業發展的腳步,人類對自然的利用日益增多,在以前粗放的生產方式下,自然界遭到了很大的破壞,隨著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以及大氣汙染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人類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生態危機已經成為不得不首要重視的問題。對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維護的教育仍然離不開高校這樣主要的教育陣地。大學生作為具有先進知識與文化的年輕群體,對其進行生態道德教育,顯得格外重要與可行。

  2.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生力軍,他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時代,更易對環境保護產生認同,並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上更加容易接受和諧共存的觀念,並通過自身行為帶動其他人。

  3.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成為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對大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不僅使大學生提升了對生態保護的覺悟,而且對其價值觀世界觀也有影響,通過生態道德教育逐漸養成綠色生活的習慣,對自身價值有新的認識,在與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加了實踐,也鍛鍊了道德意識,進而能夠以生態道德自律自己的行為,成為高素質人才。

  三、當前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對傳統思想道德教育的認識存在欠缺

  在我國的思想道德教育中,長期以來都是以對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的關係為中心。在其中只有少部分捎帶講述人與自然的關係同樣需要重視,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強調了以人為中心,卻忽視了人與自然等其他共同處在地球這一個系統中的共存體的關係。對承擔社會責任講的多,對尊重自然對未來負責講的少,這樣長久以往生態道德教育就慢慢淡出了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並不利於對大學生的培養。

  2.對生態道德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

  由於對高校教學質量的考察並未具體到對生態道德教育的考核上,高校與教育工作者多在教學實踐中忽視了生態道德教育,認為環境保護與自身並無太大關聯,環境保護首當其衝承擔責任的應該是政府。然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離每一個人並不遙遠,每一個小我都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在教育工作中,對生態道德教育的緊迫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對生態道德教育存在漠然與認識上的誤區。

  3.生態道德教育的師資缺乏

  進行生態道德教育的工作者並沒有專業的教學經驗,多由一些相關學科的老師來兼任,沒有經過專業的生態道德教育的考核,也缺乏系統的培訓學習,使生態道德教育水平相對落後,另外在對社會一些不道德的生態現象解析時,部分工作者多是一筆帶過,並不深刻分析現象與造成的後果之間的利害關係,使得學生們在學習時沒有深刻的記憶,難以感同身受的得到體會。

  四、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1.提升生態道德教育課的地位,上升到基礎課程行列

  改變對生態道德教育的認識,提升對生態道德教育課的地位,公共基礎課程是最基本的範圍最廣的教育途徑。把生態道德教育的內容設為基礎課程的內容,改變我國高校生態道德教育滯後的局面,與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與生態文明的要求相適應,協調一致,強化了生態道德的重要,也改變了人們長此以往對生態道德教育的認識,幫助構建新的教育觀念與全社會構建生態文明的氛圍。

  2.積極開展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加強生態道德教育

  系統的理論知識離不開實踐。生態道德教育培養了大學生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態道德能力,在社會實踐中,生態道德教育得以昇華。高校在生態道德教育中應重視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積極組織學生團體,構建興趣小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活動方式,使課堂外的校園生活成為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另外一個平臺,增強生態道德教育目的性與覆蓋面,把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與對自然科學的熱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3.利用傳統道德文化,形成系統的生態道德教育內容體系

  傳統道德文化在我國有深厚的根基,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諸子百家的學說至今都熠熠生輝,傳統文化中也有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體現,將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與生態道德教育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使生態道德的內容從教育之初就寓於教學之中,並以傳統思想道德教育為底墊,豐富道德教育的內容,形成系統的內容體系。

  4.加強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建設,為生態道德教育提供法律支援

  政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領航者,首先應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把生態道德與法律的強制性約束結合在一起,有效保障生態道德教育的踐行實效。法律法規調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式矛盾,生態道德教育在提高個人自我修養與認識的同時又不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約束,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態道德的基礎上,從遵紀守法的層面去自覺遵守社會生態道德規範。

  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覺悟、形成良好的個人行為,在生活中合理調節個人與自然的關係,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有利於大學生跟著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步伐,一起建設生態文明社會。

  參考文獻

  [1]孫寧華.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意義、原則及內容[J].江蘇高教,2009***2***.

  [2]劉艾.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對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0***4***.

  [3]李芙蓉.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咸寧學院學報,2007***5***.

  [4]吳玲.高校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1***5***.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