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六年級數學小論文

  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複習是學生對六年學習的一個總結,同時又是學生進入中學的一個過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小學六年級數學體驗學習探究

  摘 要: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學習映入眼簾。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特徵及意義進行簡要分析,並對體驗學習的方法提出幾點建議,旨在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學習;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189-01

  我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以學生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主,很少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狀況等。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主動地學習,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錯誤地認為數學的學習不過是通過多做題來提高成績的過程。而體驗式學習強調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通過眼看、手動等親身的體驗進行實際操作,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特徵

  體驗學習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當中去,通過直接體驗、真實觸控等方式,對所學知識具有獨特的見解及感受,構建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小學數學體驗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親歷性。體驗學習的關鍵在於親身經歷,只有通過真實的經歷,才能獲得客觀的認知與直接的經驗。數學的體驗學習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親身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知,獲取數學知識與學習感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發展方向做好一定的掌控,使學生在未知的知識領域不斷前行,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所學的知識。2、自主性。體驗學習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它意味著學生這一主體自主能動性的發揮,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體驗獲得學習的感悟與體會。體驗的過程是一個主體自我認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斷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意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取相應的知識,使學生不斷提升學習的自覺性,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才會善於思考,勇於面對困難。3、過程性。對於學生來說,體驗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這是因為體驗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的重點在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親身經歷而建立起知識結構,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數學的體驗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使其獲得探索新知的體驗。4、探究性。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體驗學習最顯著的特點在於知識的獲取是靠學生自身通過實踐、驗證等探究經歷獲得的,而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或直接從書本上得到的。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鮮有趣、容易理解的事物,而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枯燥性等特點,所以不容易被小學生消化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體驗教學法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探究性的學習,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意義

  小學數學體驗學習是新課改下教學方式的一種變革,這種學習方法將師生的角色互換,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需要通過自己對知識的探索獲取相應的學習經驗。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的自我認知,更可以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小學數學體驗學習具有以下幾方面實際意義。1、學習方式的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取相應的知識,但這種教學方式常存在“一言堂”的現象,即教師一人掌控教學過程,而學生不善於或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而體驗學習對於學生及教師來說,都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這種變革使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學生們能夠感受到來自學習的快樂。2、師生角色的變化。在體驗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互助、相互交流的關係,使原有的角色關係發生了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而成為學生獲取知識道路上的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同伴。這種角色上的變化,使學生與老師之間拉近了距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3、塑造學生的整體人格。在體驗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取的不單單只是數學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情感認知,更為人格的建立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小學數學體驗學習不僅是一個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使學生提高認知能力、感悟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勇於實踐的精神,在增強創新意識的同時,可為塑造學生的整體人格起到促進作用。

  三、小學數學體驗學習方式

  1、創設數學情境。小學生接觸外界環境的機會有限,所以對於生活的經驗也有侷限性。數學的學習不能脫離生活、脫離實際。因此,通過建立數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聯絡生活,從生活經驗中掌握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並同時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某些問題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2、參與實踐活動。體驗教學主要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在一起,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根據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解決問題的教學,而問題的解決過程需要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不斷的從經驗中獲取真知,親身體驗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真正瞭解到學習數學的應用價值。3、聯絡生活實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數學教學設計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絡,對學生貫徹數學應用性的思想。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時刻在身邊,周圍生活中處處體現出數學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帶入到現實生活中,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離不開數學,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體驗學習的方式可以使學生通過親身的經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最積極主動,並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解決問題、實際應用的能力。通過體驗式學習,不僅可以在實踐中探索數學知識,更為性情的培養和人格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同時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龐曉瑩.小學數學體驗學習[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1,***9***.

  [2] 姚雪梅.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探究和實踐[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 2012,***8***:92-93.

  [3] 範中輝.探究小學數學體驗學習運用[J].網路導報・線上教育, 2012,***41***:28-29.

  範文二: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摭談

  【摘 要】教學是一門科學,要將這門科學真正落到實處,首先應抓好教學基本功,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把知識融會貫通整合在一塊;其次,在教學實踐工作中不斷地進行反思,因為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感染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最後,把學生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的能力。我認為搞好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必須做到以上幾點。

  【關鍵詞】抓基礎 能力的培養 後進生轉化工作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65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然而一切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樣的現狀也給很多小學畢業班的學生和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引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要隨機的幫助學生複習,完善知識結構,創設學生的終身學習理念,做好評價工作,為學生樹立起自信心,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和複習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那麼,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出發,才能採取有效地教學方法教學?

  二、教學方法探討

  1.抓好基礎。

  一是概念。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識點,把容易混淆的內容讓學生一一區別開來。用對比法、釦子法、換子法對知識加以鞏固。比如:讓學生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否相等,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圓的面積與半徑是否成正比例?圓的周長和半徑呢?2/5米與40%米能比較大小嗎?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嗎?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後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回憶以往知識進行小組討論,互相激發、互相完善,將課程理論推向了一個新的重要階段。

  二是開拓視野。在數學複習中,老師要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反饋教學,進行知識的開拓。這樣,就為我們以後解應用題打下了堅固的基礎了。

  三是公式推導,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嚐。把沒有學過的新知識轉化成已學過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才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是知識對比。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分數的乘法意義,小數乘法包括小數乘整數、一個數乘小數,分數乘整數包括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學生們容易混淆。對一些較容易的知識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整理。這樣不斷對照、反省、既可以完成對實踐理論的的提升,又有機會對先前學習的理論進行加深理解。

  五是計算能力。老師普遍認為學生做題太粗心、不認真。追根溯源,原因還是在我們老師。因為學生連計算題都做錯,更談不上應用題了。我們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做題方法,還要讓學生反覆練習,檢查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地反饋教學,讓學生把知識掌握了,應用更靈活,計算準確率就高了。

  2.對知識結構進行分層。

  一般,數學課本都是面對絕大部分學生的,所以它的知識面、難易程度也是按照中等生來制訂的。面對這樣的教學課本,教師為了照顧學困生的理解力在課堂上反覆講解知識點,而優等生學習起來毫不吃力,對這樣的課堂根本提不起興趣,所以教師要適時引進一些課外知識,活躍一下氣氛。有這樣的一個教學案例:張老師在講“百分比”這節課時,看到學生整體上對百分比掌握得差不多了,優等生對此已經很不耐煩了,這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國家銀行在加收20%的利息稅,為什麼不把利率下調20%,這樣不更好算嗎?”這個涉及社會和金融知識的問題,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進行了熱烈討論,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了。這個課外習題,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為是課外習題,不需要學生完全學會,這樣學生沒有了學習的負擔,不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了解了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數學尖子。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表現的越來越嚴重和突出。因此,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大多學習壓力較大,課程比較繁重,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減低。因此,數學教師必須採取有效地方法積極的提高學生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利用新鮮的事物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愉快的學習。教師要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的氣氛,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多種情境,將教學環境轉變為學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將知識點變得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驅動下有感而發。此外教師還要善於表達,幽默性的教學語言可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緩解學習壓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4.多關心後進學生。

  面對升學的壓力,面對老師和家長的期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常常會自己的學習感到沒有希望,產生更大的自卑心理。對於他們,數學教師要傾注更多的愛和關心,才能讓他們對學習重新樹立起目標,更堅定自己的信念,要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知道其他學生能做到的他們也能做到。另一方面,教師要組織成績差的學生進行課後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奮鬥目標,只要進步一點點都要給他們肯定和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保持樂觀的心態,重新樹立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另外,還可以舉辦“學生手拉手”的活動,將數學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結成一對,實行“一對一”的互助,通過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很多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成績,而且還建立了樂觀的學習心態,實現了數學學習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方豔.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思考與時間[J].新課程小學,2012***8***:63.

  [2]彭世喜.小學數學教師分層教學行為有效性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3***:46.

  [3]陳佳春.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數學研究,201l***10***:33―34.

  [4]胡小兵.基於分層理念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