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教育論文

  中學英語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基礎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加強中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提升教師素質的根本途徑。繼續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及教育評價手段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改革試想》

  【摘 要】中學英語教師的素質是影響我市基礎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加強中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提升教師素質的根本途徑。繼續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及教育評價手段等。本文通過前一階段的調研資料提出了幾點適合我市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改革設想,是我市中學教師職業發展的可行性研究。

  【關鍵詞】英語教師;繼續教育;改革試想

  一、引言

  《國務院關於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關於“優先發展教育,支援贛州開展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的精神加快了我市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步伐,贛州市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筆者在前一篇關於《贛南地區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調查及分析》中對我地區的部分鄉村中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瞭解了目前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需求及存在的一些問題。調查發現我地區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需求與現行的繼續教育模式存在一些明顯的衝突。這些矛盾必須得到解決才能使英語教學從教師發展教育中受益。

  二、改革試想

  1.培訓模式改革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目前的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多以教育理論學院式的培訓模式為主。在培訓方式上,培訓學校多采用講授或講座的方式,多理論而少實踐,多課外而少課內,多城市而少農村,教師在參加培訓時得不到實際教學中常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嚴重打擊了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農村英語教師的培訓需求主要著眼於解決現實的教學問題,且教師的培訓需求隨著教學中學生、教師、教學環境等各個因素的變化而不斷地發生變化。基於此,從巨集觀上講,可對長期的脫產培訓與短期的在職培訓進行整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讓教師既能從長遠的角度使自己在專業發展中成長起來,又能用理論指導實踐,解決眼前遇到的教學問題。微觀上,培訓授課形式應該多層次、多樣化,一方面,要聘請知名專家做講座介紹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應邀請優秀的中學英語教師作公開示範課,培訓中特別要強調以受訓者為中心,儘量鼓勵受訓教師積極參與教學,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共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提高教育教學效能。以上是關於培訓形式多樣化的問題,關於培訓形式的多層次指的是對於不同特點、不同需求、不同問題的教師可採用不同的培養方案,如對新上崗的教師可用“師徒制”,對普通教師可用“案例法”,對骨幹教師用“課題帶動法”。農村中學交通不便,又缺乏專家的專業引領,所以整合不同的培訓方式,使校校培訓、校本培訓、集中培訓、遠端教育培訓、課堂觀摩與教學反思的培訓模式靈活結合,實現各種形式的優勢互補,有效解決農村中學教師參與培訓所面臨的各種難題。

  2.評價手段改革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對繼續教育效果和目標的檢測。對受訓者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培訓者能從中發現教育培訓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並在下一次的培訓中進行修改和調整。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很多老師評價該次繼續教育的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培訓結束後能否頒發相應的職業證書,或者說該證書對他們申報職稱或提拔任用有沒有作用。事實上,在目前的教育培訓體系中,只要老師報了名,按時交了作業或者參加了結業考試,所有的受訓者都能順利拿到證書。因此,受訓的老師和教育部門的培訓者均對繼續教育的測試不夠重視,這也是影響教育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3.課程設定改革

  眾所周知,對中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主要有三個目標:拓展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和能力;交流教學技能和方法。這三個目標相互關聯並且體現和貫穿於培訓課程設定中。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對於英語教師來說是首要和基本的,因此,在課程設定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把相關的理論知識課程如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及“新課標”提出的一些其它要求納入課程設計的範疇。總之,設計繼續教育培訓課程應儘可能地綜合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教育教學理論,Britten***1985***指出,師資教育不僅要讓教師掌握教學規律,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師對體現在教學實踐上的知識、觀點、態度和思維方式進行探索。理論的教學不僅能拓寬中學英語教師的視野,而且可能改變他們一生的教學態度和方法,促進其形成研究、思考與探索的能力。第二,教育教學技能,教育教學技能既包括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組織手段、教師的各種課堂駕馭能力,如應急能力等,同時也包括教師的基本語言技能,如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教育教學技術***尤其是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顯得尤為迫切。

  4.建立職前、職後培訓體系

  教師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與否,農村中學英語教師是我區基礎教育的一股中堅力量。他們的教學能力,教學理念,及自我發展意識對我地區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實現這些目標並不僅僅依靠在職教育培訓,對即將加入教師隊伍的在校師範畢業生也應該建立相應的職前培訓機制,且職前培訓必須與職後培訓一脈相承,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第一,農村中學與地方高校建立起緊密的聯絡。一方面,讓高校瞭解農村中學的師資需求;另一方面,為提高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意識和積極性,培訓者應該瞭解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現狀。值得提倡的做法是為受訓教師建立個人檔案,培訓機構或培訓者可根據檔案資料設計方案,有的放矢。第二,在農村中學和地方高校同時建立培訓基地。為了搞好大規模的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必須在師範院校建立區域性的基地,這個基地既是中學英語師資培訓中心,又是英語教學科研中心和資訊資料中心。同時,在中學建立教學培訓基地,可作為師範畢業生畢業前的實習基地。各個區域的基地相互聯絡,相互合作,共享教育資源,在英語教學中起到核心和紐帶的作用。第三,職前、職後教育互相促進,互相提高。我地區農村中學的師資主要是由本地幾所地方性高效培養的,特別是以師範類專業為特色的贛南師範學院每年為我區各縣市輸送大量的基礎教育人才。因此,師範類教育也是教師終身發展的關鍵一步,其過程和質量不容忽視,職前教育的內容和模式可以根據職後的教育需求進行量身定做,培養出能夠適應農村發展,瞭解農村英語教育背景和教學理念的合格師範畢業生。職前教育目標明確,職前職後教育具有繼承性和一貫性,職後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結語

  造成農村地區英語教學滯後的原因有多種,但缺乏合格的師資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中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英語教師發展原則、教學內容,課程設定、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評估等方方面面。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學單位需共同參與和配合,拓展多種渠道,加大力度培養和發展教師職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別是要關注廣大的農村英語教師,使他們儘快成長為有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型教師,適應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負起大幅提升我市基礎英語教育質量的重擔。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於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1號***.

  [2]李潔.初中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0.5

  [3]歐陽建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5

  ***作者單位:贛南師範學院科技學院***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