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職計算機教育論文

  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化社會,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IT業發展迅速,中職計算機教育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析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

  論文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 計算機職業道德 中職學生 計算機專業教學

  論文摘要:現在計算機犯罪頻頻出現,要求會使用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計算機專業人員提高職業道德變得尤為重要,為了人類的幸福、公眾的健康,作為計算機專業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更應該多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行業工作操養,做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實用型技術人才。

  我們經常能看到或聽到諸如某職校高材生利用掌握的計算機技術犯罪的報道,這難令我們不深思,我們教會了他們知識與才能,讓他們掌握了過硬的計算機操作本領,可是他們真正成為了國家建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了嗎?這是什麼緣故呢?應當明確,我們培養的是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實用型技術人才,他們都應該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人才的質量應當是“德、智、體全面發展”。

  一、 計算機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絡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每一個從業人員,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師要遵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醫生要遵守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等等。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準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更是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許多使用計算機技術犯罪事件中的違規者中大多數是計算機專業的精英人物,但他們高超的專業技能卻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損害國家、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這與他們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有著最直接的關係。如果我們老師只是一味地注重智力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忽視職業德育教育,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試想一個計算機技能高超而職業道德水準低下的計算機專業人員,經常受利益驅使而將國家法律、法規置於腦後,其結果勢必是造成對國家和人民財產的侵害,這樣的專業人才還不如技術一般的人員,是計算機人才的“畸形兒”。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今後將是我國各行各業中從事計算機專業的主力軍。因而我們更應重視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這也要求計算機專業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一手抓好學生的技能水平,又要另一手抓好學生的計算機職業道德,而且兩手都要硬。

  二、 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雙途徑”

  第一,豐富教學內容。中職學生在學習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時,其中有一章節內容是關於電腦保安及計算機病毒,這一部分內容的講授運用概念、原則並結合目前最新的典型案例分析,將枯燥的說教於生動具體的案例中,無形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又能增強學生對職業道德的感性認識,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的興趣,真是一箭三雕。例如在講計算機病毒時,列舉了各種計算機病毒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許多的不方便,甚至造成全世界的直接損失可以達到數千億美元。一些反病毒專家用畢生的精力與這些計算機病毒作鬥爭。學生就完全可以通過這個案例理解計算機病毒的含義及其危害,深刻體會到電腦保安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效果顯然比死記硬背好得多。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還要重點講授網路職業道德,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身邊關於電腦保安的資訊,助於學生牢記計算機行業的法律法規,通過各種案例學習職業道德的精髓,更好地掌握和運用一般原則。經常有針對性地指定和指導學生閱讀某些報刊、雜誌、書籍和網站。

  第二,革新教學方式。面對社會現實和輿論環境,以網路為主體的資訊源的立體化、多樣化,容易使置身於其中的學生對職業道德內容的認同產生困惑和障礙。而且,市場經濟帶來的利益重組和分配落差使學生在價值意識和價值取向方面的個體差異性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這些都對傳統的說教和灌輸方式提出挑戰,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比如,對書本知識要精講少講,輔之以豐富多彩的課件或案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職業道德理念。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情景教學進行職業環境模擬,讓學生扮演某種訓練任務規定的職業角色,營造準職工身份,使他們親身體驗該角色的社會期待和行為要求,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

  三、實施職業道德教育的“三結合”

  第一,職業道德教育要與日常的行為規範相結合。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從小事抓起,從平常抓起,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尤其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突出規則意識,使他們養成守業習慣職業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實踐化的道德,職業道德原則和規範都是從實踐中來、在實踐中完善的,要讓學生到社會這個真正的大課堂去實踐。第一個階段,學生剛剛入學,工作重點是日常的行為規範教育,幫助學生儘快適應職業學校的學習生活,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通過組織高一新生參觀實習基地,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啟發教育學生愛校、愛專業、增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信心。第二個階段,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職業道德課程的學習,特別是對本專業職業道德具體標準的認識和把握,培養學生認真求實、精益求精的精神,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第三個階段,在學生有了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後,重點開展就業指導,通過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生動活潑地進行擇業觀教育、理想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通過嚴格管理,有效規範學生的行為,使他們把這種規範養成習慣而內化為自身道德素養,滲透到思想中去,轉化為愛崗敬業的實際行動。

  第二,把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課教學相結合。職業道德教育要與專業課學習相結合,在專業知識學習技能訓練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共同完成職業道德的教育目標。這有兩個方面的要求:1、對德育課教師的要求。教育課教師不僅要掌握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理論,明確職業道德規範的基本要求和培養目標,還要熟悉有關的專業知識,能結合有關專業知識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在這方面重點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職業道德教育的層次性和階段性,二是要熟悉有關專業的發展史和現狀。2、對專業課教師的要求。職業學校是培養具有很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掌握專業技能是職業學校學生的基本任務,要做到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充分利用學校的實習基地,把課堂搬進實習基地,把實習基礎當課堂。使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與實習過程中,體會本專業的業務要求和職業道德要求,達到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

  第三、職業道德教育與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職業道德教育要取得實效,使學生達到知行統一,不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道德社會實踐活動,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為此,可以採用以下方法:1、實地參觀活動。就是充分挖掘本地區優秀的職業道德教育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考察並寫出參觀考察活動的報告。2、社會服務活動。就是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會,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社群居民提供各種無償服務,這種服務既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又能強化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奉獻精神。3、職業道德社會調查。就是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有計劃、有目的的對本地區的某一行業道德狀況進行實地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實踐證明,這項活動非常有助於加深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綜合素質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專業課教學是培養職高學生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是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教育、道德觀念塑建,信念與追求培養的重要渠道。專業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一途徑,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正確地引導、啟迪、教育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從而為其今後的就業及人生髮展打下基礎。在專業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在教學中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去啟迪、引導學生身體力行。總之,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融入教學工作中,要切合專業教育的方式及特點,注重用行為去感染,用心智去感招,切忌落入空泛的套路中,這樣的教育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收穫。

  參考文獻

  [1] 作者:徐小紅《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

  [2] 作者:楊全勝《計算機專業職業道德培養的思考》.

  [3] 作者:張明瑾《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

  範文二:計算機網路在中專教育中的教學探究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網路 中專教育 教學 探討

  論文摘要:中專學校都開設有計算機課程,本文是根據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分析了計算機網路教學模式,課程教學策略、要求和評價,從不同角度對計算機網路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教學進行得好不僅可以鞏固相關課程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學有所用。自從網際網路誕生,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實驗將網路應用於教學。正因為網路不受時空限制,同時能最大限度整合各種媒體,並隨著網路裝置功能的增強,網路教學軟體的不斷成熟,網路頻寬***傳輸通道***的提高,已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工作。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資訊科技完全已經為網路教學提供了成熟的教學平臺。

  計算機網路教育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科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教學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強調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著眼於學生終生的發展,是網路資訊時代基礎教育課程的必然選擇。

  基於網路環境下的中專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藉助於網路來進行和完成的。教師選擇合適的課題在網上釋出,學生在網上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然後在網上與指導教師進行交流,確定課題的研究範圍和成果形式。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如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保證學生在發現能力、遷移能力、合成能力和創造發明能力得到了訓練和培養, 並在學習中得到提高。以下,從幾個方面就計算機網路教學模式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計算機網路教學課程的模式

  1、網路資源利用的主題型學習模式

  主題型學習模式又稱基於專案的學習模式,是指在豐富的教學資源環境下,教師根據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生活或學習中的熱點問題,要求學生確立論點;教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資源目錄、網址和指南,指導學生檢索資源或瀏覽相關網頁;學生根據論點蒐集相關的支撐材料,最終完成具有個性特點的論文或作品。這種模式是通過社會調查、確定主題、分組合作、收集資料、完成作品、評價作品和意義建構等環節完成課程學習。

  2、專題學習網站共建的任務驅動型學習模式

  該模式是根據學習網站的專題內容與學習資源狀況,提出任務,並通過任務驅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其主要過程為:收集專題相關資源,上傳資源,豐富資源庫內容;利用專題資源,創作新網頁型課件,豐富知識庫內容;利用專題資源,環繞課程教學,形成學生作品,並對學生的創作實踐進行評比和共享。

  3、利用英特網的校際遠端協作學習模式

  校際遠端協作學習是指校際之間,環繞相同的主題,分別以網站方式,相互展示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成果以及學習體會,共同總結學習收穫的一種協作學習方式。其特點是:以課程內容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以網頁設計、製作、觀摩和討論過程進行學習;不同地區相關學校組成學習共同體。

  二、網路教學與教師課程教學的策略

  1、教學效能體驗

  教師應將網路資訊教學融合於本身教學活動中,網路教學與課程結合能力在以下四個層面得以體驗:

  ***1***資訊整合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前,利用資訊裝置蒐集教學材料,管理自己的教學檔案,利用本身的資訊素養,操作各種資訊教學裝置;在教學活動後,能利用資訊裝置紀錄學生評價結果,並與別人交換教學資源與教學心得之能力。

  ***2***融入教學活動。教師在上課中,利用資訊裝置進行教學活動,使用遠距教學系統,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提高教學成效。

  ***3***展現教學資源。教師利用本身對軟硬體的操作能力,將本身準備的教學資源或學生學習的成果彙整記錄,利用網路及資訊裝置,向家長及學生展現教學資源。

  ***4***輔助學生學習。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資訊裝置,蒐集相關資料,完成指定作業,並發表自己的作品,藉以加深學習內容。

  這種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對應相關職業的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最關鍵的是培養學生面對具體問題獨立分析、解決的能力。因此在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養。

  三、網路教學對教師課程教學的要求

  網路技術與課程教學要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在事先對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學因素進行周密而詳細的計劃和安排。

  網路技術與課程教學還要求教師要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在很大程度上要保證在教學中解決實際問題。如何運用網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是教師教學操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面向學生群體進行專業教學,能夠與教學、訓練手段有機結合的專門能力。

  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實施教學監控。教學監控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自身的因素、教學環境與教學媒體及其它因素都要在它的監控下進行。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幾種能力是緊密關聯,互相影響的,它們統一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四、評價

  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是整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重要手段。對計算機網路教學效果的評價形式主要是進行單項與綜合的評價。單項評價,是對學生聽課效果進行評價,主要是以課堂提問的完成情況來進行評判。這部分的考核當為整體評價的30%。佔很大比重的是進行綜合效果的評價,除了讓學生進行常規作業之外,還應該在課外設定一定數量、不同形式的與教學有關的實際問題。

  以上是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基本思路和教學體會。由於這些思路和體會都屬探討階段,文中觀點肯定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僅作引玉之磚而已。

  參考文獻:

  [1] 陸巨集,龐守興; 基於網路的教學研究.中國遠端教育; 2000年04期

  [2] 劉儒德.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