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畢業生論文範文

  高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前都要完成畢業設計或者是畢業論文,但是從近幾年的畢業生論文的現象來看,畢業生的論文狀況不太盡如人意。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現代教育體制下畢業論文的指導思想出現偏差,另一方面跟當代大學生對畢業論文的理解有所欠缺有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專科畢業生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如何處理好與領導的關係

  摘要:研究祕書如何處理好同領導人的關係,首先要弄清楚祕書與領導人***指直接服務物件。下同***是什麼關係。從體制上、職務上說,兩者的關係只有一種:工作關係。這種工作關係,在職能上,祕書要為領導人服務,即做領導人工作上的助手和參謀,具體任務就是辦文、辦會和辦其他的事;在組織上,祕書與領導人是上下級關係,領導人領導祕書,祕書執行領導人的指令。是從怎樣處好領導的共事關係這個角度提出的要求,是指祕書同領導人關係中應當體現的一種政治本色和道德精神,不是指兩者的組織隸屬和工作職能。

  關鍵詞:祕書 領導 關係 參謀 辦公 組織 職能

  一、才幹素養是重要因素

  我們先從業務能力,即通常說的才幹同服務的關係談起。什麼是祕書的職業才幹?它首先應包括祕書的一定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政治水平指的是馬克思列定主義理論修養,認識問題的能力,對現行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文化水平指的是基礎知識、文字能力等等。這些是祕書才幹的土壤和肥料,也是才幹的構成部分。一個祕書,如果不懂一些馬列主義基礎知識,不充分了解黨的現行方針、政策,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這就給祕書人員提出了對學習的認識和態度問題。學識、文化功底,是祕書的必需條件。學習,才能掌握學識。很多人知道,曾長期擔任過祕書的田家英同志,就是靠勤奮學習和勇於實踐,才從一個普通小店員成就一位有名的學者的。古代也有一些苦學而既有才幹又有品德的祕書。唐代當過記室、學士、祕書監的虞世南。“精思不懈,至累旬不櫛”;後來從政則文詞、學識和德行都有很高素養。唐太宗稱:"世南於我猶一體,拾遺補缺,無一日忘之",今其亡去,再難找到這樣的人了。***見《新唐書?虞世南傳》***積學。曉事,也可叫通情達理。當祕書要懂事,要審時度勢、通情達理,才能把工作做得恰如其分,才能搞好同領導人的關係

  才幹是做祕書的基本功,若是你不能勝任祕書職務,不能完成任務,比如說:辦事,丟三拉四、拖拖拉拉;傳話,天南海北、走弦跑調;寫材料,詞不達意、不知所云;出主意,雲裡霧裡,不得要領,等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一次兩次也許沒多大關係,三次、四次還是這樣,總會導致領導人的不滿意,哪裡還會處好關係!祕書的才幹,大體上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辦事型,要求精明強幹、思路敏捷,辦事利落。大部分祕書人員應是這種型別。二秀才型,是主事寫文章的,他的辦事能力不一定很強,但寫文章很擅長,同樣要求思路清楚,頭腦靈活,有學有識。有的祕書,兼有辦事、寫作兩種才能,那更受歡迎。三是技術型比如打字、印刷,辦公裝置***傳真機、計算機、電話機***使用和維修、機要譯電等。三種類型的人員,都要把自己的本事掌握好,達到熟練程度,才能勝任愉快,才能與領導的需要相適應,也才能把關係搞好。現在,研究、討論祕書工作的各種文章、講義、講話,反反覆覆講得最多的是祕書的參謀職能。這雖然沒有什麼不可。但是,祕書人員的基礎職能是辦事,參謀多半也是在辦事中體現的。因此,決不可忽視祕書的辦事職能。而祕書的辦事才幹有許許多方面,即使是如領會能力、語言能力和了解領導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上的本事,也同搞好與領導的關係有直接影響。祕書與領導人共事,經常接受任務,彙報工作。領導人說話各自有不同的特點:或簡或詳、或快或慢、或直或曲,千差萬別。有時,他說了,就認為祕書懂了。而事實上,祕書聽到的與領導人頭腦中想的總是有一定差距。這當中就全靠祕書領會了。把領導人的意圖領會了,把握準確了,才能很好地執行。如果祕書一知半解,懵著去幹,不是不周全,就是把事情弄擰了,後果可想而知。自己也會疙疙瘩瘩,不愉快。不是所有的祕書都能熟練地寫文章,但所有的祕書必須

  有語言表達能力。祕書在日常工作中不管是對上對下,都不能說話過快、過慢、羅嗦、冗長,詞不達意,更不可夾雜件"***不文明的口頭語***,使人費解,引出歧義,導致雙方都不愉快。精明的祕書,說話應當簡練明白,富於感染力,而且又忠於事實。與處好同領導的關係有特殊意義的一條,是祕書要了解領導、熟悉領導。不管你是在縣裡,在市屬廳、局、還是在廠礦企業;不管你是為一位領導人當祕書,還是同時為幾位領導人服務,你對領導人的作風、性格、辦事習慣、起居規律、思維路子、語言特點和生活愛好,甚至他的工作經歷,都應當瞭解得清清楚楚。這樣,就可以把服務工作做到恰到好處,就容易配合協調,節拍一致。

  二、品德素養是更重要的因素

  祕書人員的職業品德,最主要的一條是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祕書人員是絕對不能偏離黨的政治軌道的。

  其次,祕書人員還有職業性的高尚品德。比如說,熱愛事業、安心工作、為事業獻身的精神。比如說,按領導意圖辦事和謙虛待人的精神。還有嚴守本份、嚴守紀律、嚴守機密,等等。為處理好同領導人的關係,以下各點是應當經常注意的:

  誠實而不做假弄權。做祕書,根本的一條就是踏踏實實、盡心盡責地工作。鄧穎超同志曾經為《祕書工作》雜誌寫過一篇文章,說祕書的高尚可貴之處,恰恰在他的獻身精神、埋頭苦幹精神、熱愛事業的精神、不計較報酬待遇的精神。祕書,總得要一心一意對待工作。設想祕書對領導人有所虛假,那還有什麼好關係可言!有個別祕書傳假旨,冒用領導人名字批條子、簽字等,就是做假弄權的行為,已構成違反紀律,弄大了還是犯法的。有的同志在文章中要“給祕書一定的自主權”。不管原意是什麼,這提法恐怕是不妥的。

  當參謀而不是自以為是。當祕書,按領導意圖辦事與當參謀有時會產生矛盾,若是領導人的意見是錯的,他又不採納我的參謀意見,怎麼辦?這裡有三點要注意:一不要指望領導人採納祕書人員的一切建議;二不要以為自己的意見就是對的;三要明確認識,領導人是決策者,祕書無權強要領導人採納自己的意見。 “補”而不以正確者自居。領導人的指令、意見,在"出臺"前祕書如發現有不足之處,應當提出補正意見供參考。這是正當的。有的文章提出:對領導"不能無原則地服從",不能做"唯唯諾諾的庸人"。這種提法,在一般意義上不能說有什麼不可。小平同志也說過"上級對下級不能頤指氣使,尤其不能讓下級辦違反黨章國法的事情。但是,討論問題不能離開主題。我們一方面討論如何處理好同領導人的關係,以便做好服務工作;一方面又把領導人置於有錯誤的境地而端起架勢與其作鬥爭,這恐怕是不協調的。我們這個職業,還是要講究為領導人服務,為領導人的工作做“補”工作。祕書同領導人應該是個親密、融洽、和諧而充滿友誼和支援的工作關係。

  顧全大局而不介入矛盾。討論文章中有一種觀點引起了爭論。就是:當幾位領導人有了意見分歧、有了個人矛盾時,祕書怎麼辦?一種意見是寧可當"和事佬",另一種意見不同意當"和事佬",而應??不必諱言,在領導人之間,特別是在中下級領導人之間,有時是會有分歧、有矛盾的。而在中、下級機關,常常是一個祕書同時為幾位領導人服務。所謂"神仙打仗,凡人發慌",祕書夾在當中是會很為難的。但是,這裡有一條原則:祕書不能也不允許介入領導人私人間或工作中的分歧和矛盾。祕書介入這種糾紛,支援一方、反對一方,不但於事無益,而且會把事情搞得更復雜。祕書人員不能在領導之間說不利於團結的話。如迴避不了,最多隻能表示:領導之間的事,祕書人員不便說什麼,這算不算"和事佬"倒不要緊,重要的是,祕書就是祕書,祕書的原則是不能介入領導之間的矛盾和

  糾紛。如果領導間在工作上有分歧,臨到祕書非執行不行時,就只能按組織原則,執行主要決策人的意見。

  公正而不搬弄是非。祕書在領導人身邊工作,隨時隨地需要向領導人彙報情況,提供對事物的看法。這種工作條件要求祕書公正、客觀、超脫。涉及人事,絕不可借工作之便挾私向領導人說這個人那個人的壞話。其實,如果是挾私、有偏見,說別人的"好"話,也是不應當的。這是一條美德,也應是一條紀律。

  受批評而不急不怨。有的祕書風趣地說:我們做工作挨批評是常事;如果有一段時間不挨批評就是事實上的表揚。工作做得不好,挨批評是應該的。有時,領導人的要求、批評也有弄錯情況的。這時,最好不要急於爭辯、急於解釋,而是暫時冷靜一下,等氣氛稍微緩和一下再用適當方式說清楚。有時,情況不說自明。這樣,對處好以後的關係做好服務工作是一個良好的因素。

  其他,如辦事要忠於領導意圖不要按個人喜好隨意增減,畫蛇添足,把事情辦走了樣;也不要在執行一位領導人的指令時而去問另一領導人的意見,節外生枝把事情搞複雜。這些都是特別忌諱的。

  三、領導人的關懷

  討論的命題是從祕書方面提出、從祕書方面要求的。今年的《祕書》第2期,發表了李慶雲、傅忠耀兩位中層領導同志從使用祕書方面寫的文章,這就使討論更趨於全面了。這兩位同志講了很多可貴的意見。其中一條,是領導人作為關係的一方,也要關心祕書。提出:對祕書不但有要求,也應有給予;不但有使用,也應有關懷。這可能是祕書同志們很滿意的意見。現在,從基層到更高一級都有祕書人員。他們是個不小的隊伍。不管在哪一級機關,不管給誰當祕書,他們的工作性質和麵臨的問題,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領導同志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就更有利於調動積極性,鼓勵他們好好工作。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各自有各自的要求會更好些。鄧穎超同志的文章就提出,領導同志要主動關心祕書同志,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祕書學》,《祕書寫作》

  二: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

  20xx年5月,我國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出臺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規定了“執行本規範的上市公司,應當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並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

  開展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已經成為註冊會計師審計的重要業務內容,然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配套檔案遲遲未正式釋出,其中就包括《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指引》,造成內控審計有點無所適從,審計質量得不到保證。《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指引》***徵求意見稿***基本借鑑了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20xx年7月釋出的《與財務報表審計相結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AS5***,結合徵求意見稿與AS 5,嘗試對我國註冊會計師實施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思路作出初步探索。

  一、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界定

  《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指引》***徵求意見稿***中指出,“本指引所稱企業內部控制鑑證,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託,對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鑑證,並發表鑑證意見。”對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與界定。

  此處,不妨可以借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定義,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執行長、首席財務官或者公司行使類似職權的人員設計或監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影響的,為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滿足外部使用的財務報表編制符合公認會計原則提供合理保證的控制程式,具體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式:

  1.保持詳細程度合理的會計記錄,準確公允地反映資產的交易和處置情況;

  2.為下列事項提供合理的保證:公司對發生的交易進行必要的紀錄,從而使財務報表的編制滿足公認會計原則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動經過公司管理層和董事的合理授權;

  3.為防止或及時發現公司資產未經授權的取得、使用和處置提供合理保證,這種未經授權的取得、使用和處置資產的行為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要影響。

  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風險評估程式的聯絡與區別

  當前,財務報告審計方法是風險導向審計,要求註冊會計師在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式之前,實施風險評估程式,其中包括瞭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與實施控制測試。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範圍、審計方法大體一致,但是由於相關法規還要求註冊會計師對管理層就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單獨發表意見,因此在審計程式上應比控制測試力度有所強化。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都是聘請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控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所以註冊會計師應充分利用職業判斷,可以考慮將內控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加以整合,以達到節約審計資源、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三、實施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基本思路

  ***一***瞭解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境註冊會計師應關注:

  1.影響企業所在行業的事項,包括財務報告實務、經濟狀況、法律法規和技術革新;

  2.企業組織結構、經營特徵和資本結構;

  3.企業的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

  4.企業經營活動或內部控制最近發生變化的程度。

  註冊會計師的著眼點應重視被審計單位管理高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比如公司的道德規範、管理層的經營風格、角色和職責劃分的清晰程度,以及是否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審計委員會等。

  ***二***制定審計計劃

  根據所掌握的控制環境及其對行為和財務報告完整性的影響,制定審計計劃,確定專案負責人和專案團隊成員,界定角色、責任和資源;制定專案計劃、方法和報告要求。對風險的考慮應貫穿整個計劃過程。

  以往控制測試往往流於形式,空有其表,其原因之一就是審計人員並不具備判斷企業內控是否有效的能力。企業的內控制度,往往是管理層經過長期摸索逐步建立起來的,作為審計師,僅僅花幾天或幾周的時間,就要搞清楚企業內控在設計和運轉上可能的漏洞,談何容易,沒有足夠的經驗以及對企業管理的理解,是無法形成正確的對內控的理解的。因此,在制定審計計劃,必須分配好合適的項?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保?韻釒恐?砣嗽弊齪鎂哂姓攵孕緣納笄芭嘌滌攵降跡?⑶腋?菪枰??貧ɡ?米?業募蘋??/p>

  ***三***識別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並完成公司層面的評估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公司治理層面的內部控制,屬於控制環境。AS 5允許減少業務流程層次的測試,尤其是在公司整體層面的控制較強,並且和業務流程層次的控制緊密相連時;或者公司整體層面的控制足以防止或發現相關認定的重大錯報。這就需要註冊會計師識別公司層面的重大風險並作出恰當的評估。

  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包括對公司部門、人員的權責利劃分、重大政策決策流程與重大風險管理政策、管理層的風險測評流程、反舞弊控制、公司內控自我評測流程等,註冊會計師應評估公司層面控制對流程層面的控制評估有何影響。

  註冊會計師還應識別各流程的責任人,並與其溝通,掌握其是否明確責任。其中,需重點對審計委員會的人員構成、工作方式、在公司監管中的實際地位、行使職能是否受到制約等進行全面的評估。

  評估的焦點應放在風險上,如果某一事項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的角度來看是重要的,就必須重點關注。風險評估理念應貫穿審計的全過程。

  ***四***測試各相關財務報告目標的關鍵控制

  選擇那些針對最關鍵財務報告目標的流程控制,並對這些控制的設計有效性進行評估。應重點識別那些用來管理會對財務報告產生影響的重要流程的流程層面監督性控制,實務中的審計辦法是從公司的財務報表著手,識別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相關業務活動和流程目標,選擇關鍵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事項。

  在對公司層面評估的基礎上,應考慮重要性水平,以及財務報表和其他支援性會計科目餘額、交易或其他支援性資訊出現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分析財務報告中的關鍵風險防範事項,並從數量和性質兩方面考慮會計科目和披露事項的重要性。

  與重大錯報風險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但不限於:相關會計科目餘額或交易的大小和種類;因錯誤或舞弊而產生錯報的可能性t該會計科目反映的交易的數量、會計科目的複雜程度;披露事項或相關會計科目的性質;會計科目反映的交易型別導致公司承擔或有負債的風險;是否包含關聯交易等。

  註冊會計師應確定重要交易事項和業務流程的關鍵控制點,明確識別每一重要會計科目或披露事項是否都有管理層簽字、宣告等法律手續方面的認定。

  測試方法可採取穿行測試,通常綜合運用詢問、觀察、檢查相關憑證以及重新執行控制等程式。在針對重要處理程式執行穿行測試時,註冊會計師可以詢問企業員工對企業規定程式及控制所要求內容的瞭解程威對於特定的相關認定,可能有多項控制應對評估的錯報風險註冊會計師沒有必要測試與某個相關認定有關的所有控制。

  ***五***評價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和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

  在作出評價之前,應首先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作出評估。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包括兩個要素:錯報風險與控制失效風險。影響某項控制相關風險的因素包括:1.該項控制擬防止或發現的錯報的性質和重要性;2.相關賬戶和認定的固有風險;3.交易的數量和性質是否發生變動,進而可能對該項控制設計或執行的有效性產生不利影響;4.賬戶是否曾經出現錯報;5.企業層面的控制對其他控制的監督的有效性;6.該項控制的性質及其執行頻率;7.該項控制對其他控制有效性的依賴程度;8.執行或監督該項控制的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以及是否發生變動;9.該項控制是人工操作還是自動完成;10.該項控制的複雜性,以及執行過程中需作出的判斷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設計是否有效的判斷標準,是內部控制能否防止和發現導致財務報告不當披露的重要事項。評價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的依據:被審計單位是否針對每一個控制目標都制定了適當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夠防止或檢查出可能造成財務報告重大錯漏的錯誤或舞弊。

  評價內部控制執行有效性,指設計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正確執行。控制未按照設計執行、執行人員未擁有執行控制所需的授權和不具備必要的專業勝任能力,發生上述情況之一,即說明內部控制存在執行上的缺陷。

  ***六***評價控制缺陷

  對發現的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註冊會計師應按其嚴重程度,評價其是否屬於缺陷、應關注缺陷還是重大缺陷。如果控制的設計或執行不能及時防止或發現錯報,表明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應關注缺陷是指內部控制存在的、其嚴重性不如重大缺陷但卻足以值得負責監督企業財務報告的人員關注的某項缺陷或幾項缺陷的組合。重大缺陷是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具有合理可能性導致企業年度或中期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不能被及時防止或發現的某項缺陷或幾項缺陷的組合。

  控制缺陷的嚴重性取決於:1.企業控制是否存在無法防止或發現賬戶餘額或列報錯報的合理可能性,2.因一項或多項缺陷導致的潛在錯報的重要程度。在評價一項或多項控制缺陷可能導致的錯報的重要程度時,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受控制缺陷影響的財務報表金額或交易總額,以及受本期已發生或預計未來期間可能發生的控制缺陷影響的賬戶餘額或某類交易所涉及的活動數量。

  審計過程中,發現以下跡象,就應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1.發現高階管理人員舞弊;2.重述財務報表,以反映重大錯報的更正情況;3.註冊會計師識別出當期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該錯報不可能由企業內部控制發現;4.審計委員會對企業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的監督無效。

  ***七***形成審計報告

  註冊會計師應當評價根據鑑證證據得出的結論,以作為對內部控制形成鑑證意見的基礎。如果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存在應關注缺陷與重大缺陷,審計師就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發表保留意見或者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