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價值觀的思修論文

  所謂價值觀,就是人們關於生活中基本價值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等思想觀念。是作為社會個體的人在超越自然現實活動之上的對社會實踐或事物做出的價值判斷或價值選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不斷密切以及我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年學生的價值觀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雖然總體上青年學生的發展朝著積極的方向邁進,但也存在一些價值觀的轉型。對此,燕山大學應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教育,積極引導其選擇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迎接新世界的挑戰。

  關鍵詞:青年學生;價值觀;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識碼:A

  一、價值觀及價值觀的轉型

  ***一***對價值觀的理解。

  所謂價值觀,就是人們關於生活中基本價值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等思想觀念。是作為社會個體的人在超越自然現實活動之上的對社會實踐或事物做出的價值判斷或價值選擇。提到價值觀就應涉及到世界觀的概念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兩者是相通的,即對事物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對於人來說價值觀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形成的一種觀念。因此,要了解某個人或某一群體存在的價值觀念,就應該從他所處的社會現實環境中多個角度去認識,進而達到全面、客觀地掌握其思想動態的效果。

  “任何一個經濟制度都需要一套規則,需要一種意識形態為他們辯護,並且需要一種良知使他去努力實踐”。在我國社會主義國家裡談及價值觀就要緊密將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合起來,因為他涵蓋著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決定著社會意識的性質和方向,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規範。核心價值體系是構成社會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它立足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價值認同系統。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各方面,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精神核心。我們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應具備一個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二***青年學生價值觀的轉型。

  一般意義上講,青年學生價值觀的轉型就是其在傳統價值觀念的基礎之上所做出的超越現實活動之上的對社會現實或事物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這也是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中價值觀念的體現。

  人生價值的追求與實現是個體道德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特別是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個體道德的價值理性和價值支撐。它是一定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在個體生活中的綜合反映。我國由農業社會逐漸向工業社會轉變,由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這是一個社會的轉型,青年學生價值觀的轉型歸根結底就是這一社會的轉型。

  二、現階段青年學生價值觀轉型的表現及影響

  1、青年學生價值觀的轉型主要表現為對社會道德、對國家集體的評價和對社會政治事務的評價。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政治經濟高度集中,資訊閉塞,人們大多思想保守甚至僵化。改革開放以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不斷密切,青年學生價值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人生觀和道德觀等方面。“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的歷史”。由於缺少正確的引導,造成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既是一種生機,同時也隱含著一種危機,這使得青年學生對幾十年形成的傳統價值體系產生了動搖,從而引起思想混亂、社會的無序和道德的失範。

  2、提及集體,在現代中國主要源於改革開放之前,當時中國實行的是“大集體”,“社會大生產”,人們一起勞作,利益主要是以集體的為核心,在每個人心中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或者說是高於一切,只要是集體利益“我”都甘於奉獻。

  3、在社會政治方面,由於我國不同於西方的特殊政治制度,使人們參與政治等方面的途徑相對較少,因而一部分青年學生對此也較淡漠。另據筆者調查瞭解,相當一部分學生入黨其首要的動機就是為畢業後找到一份可觀的工作。另有兩名學生參加了黨校培訓,但最後沒去參加黨校結業考試,問其原因說是不想入黨所以就不想考試了。雖然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更少的一部分,但在我們對青年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時值得去關注。其中價值觀裡體現的信仰問題、信仰危機或認知的泛濫更需要我們去深思。

  誠然,雖然綜上所述的青年學生價值觀轉型現狀只屬一部分青年學生,但作為祖國的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於他們來說最多二十年以後國家的歷史重任已經落到肩上。所以,每位青年學生向前所邁的每一步都值得我們去關注。

  三、轉型中青年學生應樹立的價值觀

  第一,培養較高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由於歷史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國人口眾多,國民素質教育不高,國民素質的提高,綜觀起來就是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提高。

  第二,關國家重集體與個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國家只有穩定了才談得上發展,只有發展了才談得上強大,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談得上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雖然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對於以前來說,祖國還是發展了,社會地位也提高了,國外的華人華僑才受到一定的尊重,地位才有所提高。個人命運與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脣亡齒寒。新世紀和平年代的大多青年人也許很難感受到,個人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國家集體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只有顧全大局國家才有望發展壯大,進而我們個人才有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機會。在新時期青年學生價值觀的轉型、價值觀多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們還應該堅持的價值觀之一就是仍要重視集體的利益和關注國家的前途命運。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主體意識的覺醒有著積極進步的意義,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歸根到底是人的發展的歷史。作為社會關係中具有複雜關係的人,他是組成社會關係的總和,時代要求每個人都要有所進步和發展,只有個人有了發展,他才能從事其他方面。正如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論,當個人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時才可能進行諸如對國家集體與社會政治事務評價的事,從而追求更高的社會道德。

  四、學校教育是青年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人才,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人才是國家的棟樑,是接班人和建設者,而不是社會主義的掘墓人。因此我們需要高度關注對青年學生價值觀的教育。使青年學生樹立的價值觀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相一致,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社會。

  ***一***以奉獻精神為基礎。

  人生價值首先體現在對社會、對人類的奉獻。奉獻可分為物質、精神兩方面。從少年兒童的心理髮展來看,他們易於對較為具體的物質價值作出評價,而對於抽象的精神價值,則感到難以度量。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入手,引導學生從物質、精神兩方面比較、分析,並倡導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質和量的統一。

  任何事物都是一定的質和一定的量的統一體。價值觀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在引導、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時,必須從質和量兩方面入手。

  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學生以家庭背景作為相互攀比的資本。這種攀比造成學生強烈的虛榮心膨脹,其後果不一定在短時間內表露出來,但是,會埋下可怕的隱患。所以,作為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凡是對他人和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無論他站在什麼崗位、處在什麼樣的環境,“質”是同等的。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青年學生的價值觀直接關係著我國的歷史命運。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價值標準和道德規範始終貫穿與整個教育體系主幹線之中,積極引導青年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作者: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