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將有助於教育工作者觀念的更新和經驗方法的改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與拓展論文

  摘要:提出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問題產生的原因並針對各個原因進行分析與深層次的論述,並就如何提升與拓展大學生心理素質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證,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供了可借鑑的思路與途徑。

  在當今社會,無論是電視新聞,網路新聞以及報紙和廣播中,我們都可以瞭解到關於大學生存在心裡素質問題的報道。而據北京高校的調查報告顯示,因精神病而休學、退學的人數佔休學、退學總人數。這些數字表明,我國大學生中確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已經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學習、生活及學業的順利完成。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有社會環境影響、家庭環境影響、學習壓力影響、就業壓力影響和人際關係影響幾大主要原因。

  首先,社會環境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等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社會競爭機制對人們的影響更大。社會競爭的壓力侵擾著每一個人,從而引發了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表現在人在各種活動中要顯示自身價值的存在,有強烈的表現欲和參與意識。這對於意志薄弱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當遇到考試失敗、評獎落選等情況,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狀態。與此同時,學校環境的變遷,學習、生活條件的變化,對剛入大學的新生來說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有的學生往往不能及時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從而產生心理壓力。

  其次,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一個人對客觀現實的認識,往往是從家庭環境,家長的言行舉止開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與影響產生的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要求過分嚴格,缺乏溝通,經常用高壓加棍棒方式強迫孩子做事情,孩子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或者失去了個性和稜角,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有的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過分溺愛,子女獨立性差,遇到困難就逃避,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有的父母對子女行為放任自流,缺乏適當的教育,子女常以自我為中心,比較任性,自以為是,缺少教養,很難適應集體生活;不少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常為生活而發愁,學費欠著,生活與心理負擔過重,非常容易產生自卑情緒。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家庭貧困是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事實上,絕大多數家庭貧困的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家窮志不窮,刻苦學習,成績優秀;還有一些大學生由於父母感情不合或離異等原因,容易產生心理壓抑、自卑等不良心理。

  再者,學習壓力的影響。有些學生對學習方法、教師的教法一時難以適應,一旦學習上遇到困難、挫折,難免產生失落自卑的心理。有些學生在追求發展自我的過程中,由於能力有限,顧此失彼,往往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於是產生悲觀失望、消極情緒。有的高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推行素質教育,片面強調智育、專業教育,忽視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少學生熱衷於拿學分、拿獎學金,而對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教育活動、第二課堂活動比較冷漠,缺乏參與各種有益活動的激情與動力,變得自我封閉。

  然後,就業壓力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競爭也日趨激烈。學生一進校就會思考畢業以後的就業問題,為了將來自己的出路,許多學生不得不因此而放棄很多施展自己個性的機會,有的時候甚至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個性去做自己本不喜歡做的事,比如用很多的時間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花很多的精力去準備各類證書的考試,以便將來增加就業的砝碼。就業壓力的增大是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主要內容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在於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應包括:第一,認知教育。認知教育是使大學生了解認知的發展規律、特點及自身認知水平,幫助大學生客觀而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完善自我,悅納自我,發展自我。第二,情感調適教育。情感調適教育是使大學生了解人的情感、情緒發展變化的特點,掌握有效的調適手段,學會情緒的適度宣洩和放鬆,把自己的情緒調節到最佳狀態,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心理失衡。第三,意志力教育。意志力是人所獨具的心理現象。通過意志力的教育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大學生確定明確的目標,提高意志行為水平,增強心理承受力,具備自覺、果斷、堅持與自制的意志品質。第四,人格教育。通過人格教育使大學生學會修身養性,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從而矯正不良人格品質,促進健全人格的發展。

  最後,人際關係教育。人際關係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特點和方法,掌握一定的交往藝術,與人和睦相處,善於團結共事,在群體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第六,適應教育。適應教育是使大學生積極適應自身生理、心理的變化,適應環境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學會調控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煩惱,通過有意識的訓練,掌握排解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是門科學。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堅持科學的態度,運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幫助受教育者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衝突,緩解心理壓力,優化心理素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個性。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主要途徑如下:首先,要形成全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

  一是高校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的整體規劃中,納入到大學生素質教育和評價體系中。

  二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是針對全體大學生的發展性教育,不應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只是針對少數有心理問題大學生的防範性教育。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所有教職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都應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優化學生成才環境。其次,建設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關鍵在於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骨幹教師隊伍。建立和完善心理教師的培訓、考核、檢查及資格認定製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把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的軌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第三,利用網路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開闢了新途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路開展心理輔導,不斷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域和途徑,為大學生成長提供多樣化的指導和服務。

  第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機制。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促進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個體良好品德的形成不但與學生的思想、信念有密切關係,而且與其社會道德認識、情感、態度和行為評價等心理因素緊密相關。要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師和政工幹部隊伍為樞紐,以學生骨幹為資訊源的工作和資訊網路體系,使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進。

  第五,建立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作用的有效機制。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有效機制,發揮整體系統功能的作用。家庭是個人成長的重要生活空間,人的心理與言行無不與家庭影響息息相關。任何一個學生的偏異心理狀態和行為都可以從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係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間接的根由,所以有必要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教育,使他們懂得遵循孩子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對孩子進行適時適當的教育。在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中,學校作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單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學校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重要一環,心理健康教育將成為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學校要及時總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在學習借鑑發達國家心理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加快我國心理健康教育應用性研究,最終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對培養受社會歡迎的高素質人才具有現實的積極意義。大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其心理健康與否,關係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與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使人人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使大學生真正成為適應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孔燕 劉建新 黃希庭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 《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

  範文二:談大學生心理素質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散佈陽光到別人的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程序中,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利益格局差距加深。隨著急劇的社會變遷引發的心理的心理問題也逐漸增多。隨著中國教育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適齡青年都有機會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同時大學生們也漸漸走出了“棟樑之才”的神話,迴歸到現實生活中來。而是更多地承受著理想與現實的衝突。***1***我們無法忘記2002年轟動全國的“清華大學劉海洋硫酸潑熊事件”***2***也同樣對2004年雲南大學馬加爵事件殺害同宿舍四位同學的事件記憶猶新。........這一系列的事件留給世人的是無盡的警醒和反思。此類的案例在高校中絕非個別現象,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值得社會的共同關注。

  因此大學生心理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關注,高校學生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迫在眉睫。

  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 環境不適:初次離家過集體生活的同學都需要經歷一個從不適應到逐步適應的過程。但在這一過程中,從小受溺愛或過度保護的人,性格孤僻、內向或暴氣的人不易合群,就難以適應生活的變化,在孤獨感,無助感的折磨下,個別容易產生抑鬱。

  2、 學習的壓力:青年學生因學習加大而輕生的例項也較為常見。大多是金人大學後由於學習目標不

  明確,學習方法的布適應或所學專業與自己的學習興趣、思維方式相牴觸的一些原因,部分同學的學習成績明顯滯後,甚至面臨留級、休學等現象。

  3、 情感的挫折:大學生既有對友情、愛情的追尋和渴望,也有情感的迷惑和失落,處理不好,就會

  受到壓抑,抑鬱等情緒的困擾。當今大學生相對一部分為獨生子女,經常在父母的身邊,得到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享受到家庭的溫暖,金人大學後,情感產生波動。渴望關愛和友情,苦悶、孤寂、煩惱等情緒。

  4、 人際關係問題:我們情感豐富而敏感,渴望與人交往。獲得友誼、尊重和理解。然而,不同的地

  域、不同的興趣愛愛好、不同的生活習慣等造成的差異使得一些同學對人際交往產生了心理戒備,甚至形成封閉的心理。對人際交往的期望越高,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猜忌、戒備心理也越重,自我封閉的狀態也就越來增重。封閉與交往的衝突,也是當前一些同學產生失落和自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

  提高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外界的支援和鼓勵,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

  首先,學校要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 積極優化校園環境,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營造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成為培養大學生心

  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心理科普宣傳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得大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積極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引起大學生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覺要求。

  2、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定期舉辦相關講座。同時有利於大學生協調發展,高校校園精神氛圍,對

  學生很強的感染力,能發揮調節心境、陶貽情操、愉悅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 設立心理教育和諮詢機構,積極開展學校心理諮詢服務。積極向上、樂觀、和諧、輕鬆的群體氛圍,有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4、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智、體、美、勞的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實現相互促進、相互互補夫人效果。在廣泛的結伴、交際與合作中,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際關係,培養健全的人格,從而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

  5、 鼓勵大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讓朝氣蓬勃、精力旺盛的大學生能在廣闊的生活空間盡情的施展天賦與才華,增強競爭意識;奮發進取。其次,企業也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最後,大學生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主要還是靠自己。

  1、 要培養良好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探索興趣。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包括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學習文化技能,是為了將來在社會上立足,打下堅實的基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心理衝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2、 要有正確和諧的自我認知。不能總驕傲自大,不虛心學習,過高的估計自己。當然也不能因為遇

  到一些挫折和困難而妄自菲薄,過低地低估自己。而應當把“自尊、自強、自信、自立、自制、自愛”作為自我認知的具體指標,從而客觀地認識自己。充分認識自己,正確估價自己。

  3、 一要有健全的意志品質,敢於面對各種挫折。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一些困

  難和挫折,大學生要想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就要不斷提高自身抵抗挫折的能力,保持健康向上夫人心理,提高心理素質,要正確面對挫折並主動適應和戰勝它。

  4、 二是要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不斷優化自己的心理素質,增強適應能力;積極交友,寬容待人善於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5、 三師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大學生想要成才,就必須優化自身的意志品質,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6、四是要有健康的情緒體驗,提高情緒調節與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