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國學經典教學論文

  由於國學經典內容豐富,它對提升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人格、養成學生的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對當今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國學經典是古往聖賢千百年來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它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而且由於國學經典內容豐富,它對提升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人格、養成學生的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最近幾年來,在我國中小學掀起了一股學習經典國學的熱潮。筆者認為,當前的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而且筆者認為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應該以滲透德育教育為主。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自己對於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幾點策略,與同行探討。下面筆者就對這幾個問題做個闡述。

  一、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無法保障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時間

  儘管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教學已經普及,但是依然有一些地區與學校對經典誦讀教學不夠重視,沒有安排固定的時間來進行鍼對性的教學,偶爾只有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盲目地傳授一些經典誦讀的內容給學生,學習沒有系統性,學生精力自然就無法集中,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經典誦讀教學毫無效果。

  2.教師對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認識淺薄

  在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的一些學校,大部分的語文教師都認為一定要在學生對經典誦讀的內容理解之後再進行背誦。這種認識致使學生在進行經典誦讀時注意力就集中到對經典誦讀內容意義的理解上。比如:某教師在教授學生《憫農》一文,教師先對每句話進行解釋,告訴學生每句的意思,然後告訴學生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並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懂得珍惜糧食。表面上,這教師教授的方法沒有錯誤,但是其實這個教師是違背了經典誦讀教學應該遵循的模糊性原則,結果在教學目的上出現了偏差。

  二、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應該以滲透德育教育為主

  1.通過經典誦讀故事會教學,挖掘德育思想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其實基本上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都是由一個一個的故事組成的。就拿《三字經》來說,這本書裡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的道德人文主義精神,這本書不僅知識性強,而且也有很強的趣味性,對於兒童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意義。很多小學生在上小學之前就背誦過《三字經》,但是那只是一種機械的背誦,他們對於《三字經》裡面包含的故事內容知道的太少。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挖掘書中蘊含的故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查資料,尋找故事原文。只要教師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說故事,聽故事,就能通過《三字經》的學習,挖掘到文章裡蘊含的德育思想。

  2.創設國學經典教學小環境,創設德育大環境

  學校裡的環境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最好的陣地之一。良好的環境有利於給學生一種心靈上的美。教師要善於利用學校裡的角角落落,創設國學經典教學的小環境,從而創設德育教育的大環境。當學生感受到校園裡的濃郁的書香氣氛,品味到國學經典的美文,這時的學生會回味無窮,他們會感覺到校園裡到處都散發著迷人的芬芳,感受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氣息,這都對學生的品德提升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我們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欄裡張貼一些國學經典內容,對學生的德育起著警示作用,更是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舉止的一個提醒。我們還可以把學生自己繪製的國學經典小詩文貼在教學樓的走廊上,告誡學生要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保護好自己的作品。一旦當學生形成了自覺行為後,就會對他們的成長起著不可以估量的作用。

  3.誦讀唐詩宋詞,激發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

  細細地研讀唐詩宋詞後,我們發現,很多唐詩宋詞在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其實質是在表達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們教師可以把這些相似的實詞進行整理、歸類,指導學生全面、系統地誦讀,通過反覆的誦讀,引領學生去感受作者的強烈愛國思想,從而激發自己對作者內心的理解,最終產生對祖國熱情的情感。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誦讀多了,他們就能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這些實詞來表情達意。因此,我們教師也要組織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親近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詩詞中熱愛生活的思想。比如,當我們組織學生春遊時,他們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會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詩句。

  4.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真正的友誼

  小學生之間的互相交往是很簡單、單純的,很多都是因為能在一起玩得來而交往,他們在這個階段不太明白同學之間什麼才是真正的友誼以及友誼的價值與可貴。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應該多關係啟發學生重視友誼之情。我們教師可以利用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挖掘國學經典詩文裡面有關歌頌友誼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樣的古詩時,通過反覆誦讀與學習能感受到友誼的真諦。在小學語文教材與資料中有很多這樣的體現友誼的詩句,比如:“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這些經典的詩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友誼之情:朋友的送別;朋友的相聚;朋友的相思;朋友的祝福。教師引導學生誦讀這些國學經典,這些不同的場景一幅一幅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品味朋友之間的真摯情感,理解朋友之間的友誼是多麼的珍貴。

  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僅僅圍繞德育目標,選擇合適的國學經典教學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國學經典誦讀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思想,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三、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基本策略

  1.在課堂教學中引導

  國學經典誦讀教學首先要務必納入學校的校本課程教學體系,至少每週兩節小課進行經典誦讀教學。教師首先應該要注意課內、外誦讀的銜接,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誦讀國學經典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教師在給學生介紹司馬光這個人物時,教師要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告訴司馬光充滿著智慧,同時告訴學生司馬光學習也很刻苦,他讀書的時候怕自己睡著,完不成學習任務,就睡警枕***一個圓木***,只要一動,自己就醒了。另外,教師要經常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想象,體會經典的意境。其次,教師教學不能就教材學教材,要善於根據教學需要引經據典,拓展知識,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2.在環境氛圍中滲透

  教師光靠短時間的小課教授學生國學經典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氛圍來滲透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無處不在。首先,為了營造誦讀的氛圍,語文教師可以採取“見縫插針”的方式,在每節課的前幾分鐘開展“課前一吟”,讓學生能夠做到天天接觸,天天吟唱,天天覆習。其次,我們讓每一面牆和每一塊黑板都會說話,讓學生自己收集一些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寫上去,充分發揮了環境育人的功能。再次,教師可以成立班級圖書角,拓寬學生國學經典閱讀的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3.在活動中內化

  紙上得來終覺淺。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內容如果只是侷限在書本上,而沒用在實際的活動中得到實施,那學生學到的就是依然是很淺顯的知識。因此,學校應該經常開展一些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校本教材的實施,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把學到的內容進行內化,提高了自身的修養。經典誦讀的活動很很多,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各個班級定期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鼓勵先進,激勵後進;學校裡可以利用校廣播站,開闢“國學經典誦讀”專欄,利用上午和中午上課之前的十五分鐘進行廣播;組織學生編寫國學經典內容方面的手抄報,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學校可以把國學經典誦讀內容植入到學校的藝術活動中,讓學生在誦、背、書、唱、畫、演中感受經典文化的魅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飯主動地收拾碗筷等等。

  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貴在引導,重在環境氛圍下的滲透,並通過大量的活動實踐,讓國學經典誦讀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心裡得到內化,這樣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才有效果。

  總之,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讓學生在經典誦讀的薰陶下,心靈得到淨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富於經典誦讀新的內涵。教師要不斷地去學習當前國學經典教學的好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能在小學階段讀到世間經典名篇。教學不會停止,思考不會結束,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要在在不斷地思考中探索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使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發揮教書育人的有效作用。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