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常規教育論文

  常規教育一直是所有老師常抓不懈的主題,也是幼兒園的重中之重。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是為了幫助幼兒學習群體的生活方式,學習享受社會生活,這是幼兒生長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

  摘要:常規問題一直是所有老師常抓不懈的主題,也是幼兒園的重中之重。小班幼兒的常規培養是老師最棘手的問題,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方法,提出了個人看法。

  關鍵詞:小班幼兒 常規教育 愛 模仿能力 正面引導 教育合力

  常規問題一直是所有老師常抓不懈的主題,也是幼兒園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剛入園不久,他們對幼兒園的各種玩具充滿著新鮮感、好奇感。在他們的意識中沒有制度、沒有規則,他們什麼都想試一試,什麼都想玩一玩。因此,小班幼兒的常規培養是老師們最棘手的事情,也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

  一、常規教育,以愛為基礎

  老師要和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是培養良好常規的前提。小班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如上廁所時不會脫褲子、提褲子,老師要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們。吃飯時有的幼兒不會用匙子,老師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緒不穩定的幼兒,還要想辦法哄。當孩子大小便拉褲子時,還要幫助他們換衣服、洗衣服……如我班的小石頭,爸爸媽媽都在甘南自治州上班,從小就有奶奶帶,膽子很小,剛入園時老師組織的活動他不願參加,我瞭解到這種情況後,經常耐心地幫助他,剛開始給他餵飯,後來慢慢引導他自己吃飯、喝水。在組織活動時也對他特別照顧。漸漸地,孩子開始信任我了,還把我當成了朋友,對我提出的要求也會積極、認真地完成,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多了。在此基礎上,還要把關心熱愛孩子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深厚的感情基礎,有了這種感情基礎,教師就可以科學地管理幼兒,靈活、有效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良好的常規行為。

  二、利用幼兒模仿能力,加強常規教育

  有的孩子天生活潑、好動,這些孩子雖然性格開朗、愛說、愛跳,給班級帶來了生氣,但同時又由於他們好動,不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某些常規行為習慣養成上較欠缺。例如,我要求幼兒每次離開座位前都要把小椅子輕輕推到桌子下面,可總是有許多孩子順手把椅子一推,發出很大的響聲,根本沒有達到“輕輕”的要求,我強調了多次,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就利用幼兒時期模仿能力特別強這個特點,每次都拿一把小椅子用很誇張的動作輕輕把它推到桌子下面並且嘴裡還要說一聲:輕輕,然後才讓幼兒放小椅子。

  人們常說:孩子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孩子們的“監控”之中,來不得半點虛假。慢慢地,班裡再也沒有出現亂放、亂推小椅子的現象,幼兒都是很自覺地輕輕地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還有,我們要求幼兒在喝水時排好隊,這時老師口渴了也要排隊,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兒在午睡時要安靜、不講話,老師這時也不可以大聲講話,更不可以在寢室裡聊天。因為幼兒聽到老師講話,也想和邊上的小夥伴講話。寢室裡安安靜靜,想講話的幼兒也會打消講話的念頭。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這樣才能為孩子做出好榜樣。

  三、注意語言的簡潔、規範,富有情趣

  老師在向小班孩子進行講解規則和要求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語言的見解,規範和富有情趣。講給孩子聽的話,應該是孩子一聽就能明白的。老師可以在向幼兒提出要求的時候一邊做一邊說,提高語言的示範性和直觀性。一次提的要求不能太多太複雜,要突出重點,語速要相對慢一點。另外,老師要儘量讓自己的語言生動有情趣。要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講解各種要求和規則,把要求和規則遊戲化,趣味化和情景化。例如在讓孩子養成輕輕放椅子的習慣時,我通常會告訴孩子,椅子喜歡愛護他的孩子。如果小朋友大力搬椅子,椅子會摔跤,會生病,他的小腳還會斷呢。同時,一邊說一邊請平時能夠輕輕放好椅子的孩子來進行示範。孩子示範以後,老師會告訴孩子,XX小朋友的椅子今天可高興了,他說以後也會和他做好朋友。這時,其他的孩子也會向剛才示範的孩子一樣輕輕放椅子了。又例如在請孩子輕輕上廁所的時候,我也要求孩子學小貓走路。小班的孩子喜歡模仿,他們都會模仿小貓走路時的動作輕輕去廁所的。通過以上的訓練,我們班的孩子在活動常規,遊戲常規,生活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堅持正面引導,適時表揚

  小班幼兒年齡小,思維能力和自控能力還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師講的對,幼兒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對幼兒的管理應體現在耐心說服和引導上。對幼兒的正面行為和點滴進步,我們都應積極鼓勵、充分肯定並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

  小班幼兒在吃飯時,桌上、地上全是飯粒,這一直是不好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在幼兒吃飯時經常表揚那些吃飯較乾淨、講究衛生的幼兒。“xx吃飯吃得真乾淨,桌上、地上一個飯粒也沒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們來請吃飯乾淨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發玩具。”這時,幼兒們都一口口慢慢地吃著,生怕飯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飯的幼兒還主動跑過來跟我講:“老師!我吃得可乾淨了,沒有把飯掉到桌上。”所以,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為事小而吝嗇你的表揚和鼓勵,幼兒會因為你的讚許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五、堅持教育的一致性,不斷實踐,及時鞏固

  在進行常規訓練的時候,兩個配班老師的意見和方法一定要一致,要形成共識。不可以這個老師這樣要求,另一個老師那樣要求;一個硬一個軟。這樣的話,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辦。一個老師如果定下了一項要求,必須讓另外一個老師也知道,這樣,兩個老師才能緊密合作。而且,當常規一旦確立,就必須要天天堅持,長抓不懈。

  六、重視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培養幼兒常規要重視家園配合。特別是小班,初入園時,家長擔心幼兒的生活起居。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利用家長早、晚接送孩子的機會,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情況,對家長提出有關教養幼兒的具體要求,如初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等,讓家長在家中也要培養幼兒飯前洗手、飯後漱口、擦嘴、洗手等習慣。做好了家園配合,才能培養幼兒良好、穩定的常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小班幼兒更是一張心靈白紙,需要我們細心呵護、耐心守候、不厭其煩、循序漸進地進行常規教育。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